以下是含有社會不平的搜尋結果,共34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研擬推動《數位中介服務法》立法,引發侵害言論自由的風暴,公聽會才辦了3場,從在野黨到學界,再到網路業界,各界撻伐聲不斷,而且爭議細思極恐、愈演愈烈,讓行政院長蘇貞昌不得不趕緊踩下煞車。然而面臨彌天民怨,目前NCC仍只是暫緩公聽會的舉行,綠色執政嚴控新聞、箝制言論的這輛失速列車,何時可能重新啟動加速直衝,撞毀台灣最後也是最蓬勃多元的這片自由天地,只要民進黨繼續執政,就是難以放心的夢魘。
「民主」與「人權」,是美國總統拜登執政以來,最重要的政治信念。無論是舉辦各種形態的世界民主峰會,或是譴責各國政府侵犯人權,他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具體的言行,貫徹自己忠實信仰的價值。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與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式,他在臉書表示,蔣經國是台灣民主化的舵手,反觀蔡政府,試圖無限延長「例外狀態」,放任促轉會清算鬥爭成為「東廠」,暴露政府高喊的團結、多元包容,全是心口不一的話術。
郭書瑤和蔡凡熙主演《再說一次我願意》今(1)日宣布成為台灣首部進軍NFT市場的電影,將發行片中精彩花絮NFT,希望能引領國片開發新市場;該片同時釋出主海報,只見郭書瑤雙手捧著蔡凡熙的頭獻上雙唇,蔡凡熙被逆襲偷吻一臉驚訝、透露著些許害羞,宣告2人從此被一條紅線緊緊相連。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公布「台灣人對三個主要政黨的感覺」最新民調顯示,6成4公民對民眾黨不是無感就是反感,代表現階段絕大多數人民對民眾黨尚未產生正面的欣賞、歡迎和肯定。
在第三級防疫警戒不斷展延的期間,「我沒有生病,只是不健康而已」,是一個值得政府重視的重大議題。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中天新聞台假處分,台灣媒體竟出現罕見的消極與冷漠,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訝異表示,這絕非自由開放社會的特徵。律師陳麗玲說,媒體同業擔心聲援恐引來政府無情打壓,寒蟬效應已出現,「這就是一言堂,民進黨邁向獨裁」。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中天新聞台假處分案,確定中天新聞台即將在11日離開52黃金頻道,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在臉書發文提到,對次他提出「三個訝異」,其中包含社會對此案討論並不熱烈,「7旬老翁為抗議「關中天」自焚一事,就是一個跡象,社會豈能輕忽?」
先講個故事給你聽:王胡之有次去堂弟王恬家拜訪,幾句話說得不得體,王恬一臉的不開心,王胡之仗著輩分大,伸手抓住堂弟,說:「難道你還跟老兄我計較哇?」王恬一股怒氣衝腦門,把堂哥的手撥開,罵道:「冷的像鬼手,硬要捉人臂!」《世說新語》這故事比「王藍田食雞子」還要深刻地烙在我的腦神經,說明人一旦生起氣來先亂罵再說,管你親戚五十朋友三十。再者,說話要小心,小至語氣也會惹他人大怒。最後,如果每個環節都注意到了對方卻還是生氣,不妨送冰櫃讓對方進去躺一躺。
根據2019年的統計,15%民眾表示曾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等於台灣每7人就有1人因外貌遭不友善對待,尤其顏損者常因外表的損傷而遭受差別待遇,陽光基金會推動的「臉部平權希望工程」,透過教育宣導、社會行銷、政策倡議等營造更友善尊重不同面貌的社會,達到前端復健調適、後端重返社會的服務。
「世上苦人多」是韓國瑜用來提醒為政者,必須更重視庶民生活,這句話反映在這幾天的熱門新聞「總統專機私菸案」,更凸顯了領導人離百姓愈來愈遠,甚至被形容成上層酬庸、下層舞弊,這種不平的積壓只會造成社會更加混亂。
「世上苦人多」是韓國瑜用來提醒為政者,必須更重視庶民生活,這句話反映在這幾天的熱門新聞「總統專機私菸案」,更凸顯了領導人離百姓愈來愈遠,甚至被形容成上層酬庸、下層舞弊,這種不平的積壓只會造成社會更加混亂。
想改良社會,免了社會的搖動,應該知道社會裏面互相衝突到底是為了什麼緣故?從前的社會都聽任自然趨勢,必等到偏枯不平的氣象出現以後,才知道設法救正。現在我們總要有種工具,可以先事防備,不要等到發作的時候才去救正。
因為宗教家有特別的見解,提倡獨身不婚等事,因此便把家庭的興趣滅殺了。宗教家重用精神不重欲望,恐怕美術感動人的慾望太甚,所以又不注重美術,即便用美術,不過為他們宗教作奴隸罷了。宗教家又不敢提倡科學,恐怕推翻他們宗教上幾個根本觀念,結果又把教育的興趣滅殺,把教育的團體壓將下去。宗教家又反對政權,所以鬧成一千多年的政教戰爭,國家的群和教會的群兩不相讓,所以造成許多年政教衝突的歷史。就是現在意大利還有許多地方尚在爭執這個問題。
社會所以有亂,都因為這許多團體不能同時平等發展進步,結果常使這一群壓倒那一群,經過幾十年、幾百年,表面上雖然沒有什麼影響,骨子裏已有了紛亂的種子,已經有許多不平之氣,所以才有衝突的事件發生。
到了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上半期,蒸汽發明,機器漸漸出來代替人工,於是生計的狀況,生出一大變遷。變遷的結果,有許多法律都不適用了。比如干涉的政策,最妨礙實業發展,於是才有極端放任的學說發生,主張縮減國家權力,讓個人去自由發展。這也不過是反對一時的現狀,並不是天經地義,後來也成了籠統的理論,結果便使這種極端的個人主義,被資本家利用,祇看見有錢有勢的人競爭,把那些無錢無勢的勞動家都壓到第四層社會去了。可見得離開當時的環境,把救濟一時的方法,拿來做百年大計,是最危險的一樁事。
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周二出席賓州費城聖約瑟夫大學演講時指出,美國現今學貸政策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的情況。哈克表示:「我擔心現在的學貸過於沉重,加上貸款免除計畫與依收入還款的償債計畫越來越不明確,可能導致部分學生放棄上大學,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他亦提到,校方預算緊縮,亦可能影響在學學生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