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社會學系的搜尋結果,共125筆
新北市青年局成立近兩年,首重工作為扶植青年創業,目前已陸續成立7間配合不同職業型態的青創基地扶植青創成長,青年局長邱兆梅今(29)日在市政會議上說,年底預計土城率創基地將開幕,明年預計還有2間青創基地將開幕。
衛福部8日宣布《人工生殖法》修法方向,納入同性伴侶、單身女性並開放代理孕母,最快明年底送政院審查。多位衛環立委支持修法,但也質疑衛福部近年未召開公聽會,社會共識尚未凝聚,可預期修法過程將面臨各方意見紛雜。修法草案要出衛福部大門將面臨波折,明年底送政院可能太過樂觀,修法恐成空包彈。
國科會旗下跨領域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7月啟動,科民社中心召集人陳東升指出,將鎖定AI、半導體與太空等7大前瞻領域進行政策研究,科民社中心會以人文科學角度切入分析並提建言,未來也將鏈結國外智庫交流。
精準健康產業,將會是未來台灣最有機會的下一座護國神山。馬偕醫學院掌握先機瞄準社會發展脈動並扣合國家政策需要,自2019年起連續4年申設「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學系」近日獲教育部核准設立,將於113學年度起招生。該學系將分設精準檢驗醫學組與再生醫學組,預計招收40名學生,培養具前瞻專業素養與技能的醫檢師。
精準健康產業,將會是未來台灣最有機會的下一座護國神山。全球精準健康市場包括精準醫療及再生與免疫醫療等。該產業蓬勃發展,據工研院推估2025年全球產值將逾5847億美元,我政府更將其視為戰略產業全力扶植,力拼兆元規模。馬偕醫學院掌握先機瞄準社會發展脈動並扣合國家政策需要,自108年起連續4年申設「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學系」,終於在近日獲教育部核准設立,將於113學年度起招生。該學系將分設精準檢驗醫學組與再生醫學組,預計招收40名學生,培養具前瞻專業素養與技能的醫檢師。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三年級學生鄧宇琇運用宣紙碎紙,創作立體作品「連」,詮釋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連結,挑戰文化部指導、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112年全國美展,榮獲雕塑類銅牌獎,獎金新台幣8萬元。
看著小兒麻痺的同學著拐杖辛苦上樓,孫蕾明就跟在旁邊幫忙,大部份時間就是陪伴,陪著上、下樓,陪著去廁所;女同學因為行動不便,很少出門遊玩,有次孫蕾明就提議出去玩,班上幾個小女生就一起相約搭公車出遊,「現在想起來,還真大膽」。
屏東大學響應4月20日性別平等教育日,科學傳播學系推出8部《數位性隱私侵害社會檔案》短動畫,全由學生以自身經歷創作,當中曾因聲音較細而被叫娘娘腔的王冠鈞,透過《性平了,然後呢?》實驗作品讓父親更了解自己。
今年大學繁星推薦招生已在21日放榜,去年25所大學滿招,今年僅剩17所,其中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去年有5名缺額,今年不僅分發滿額,同時報名人數從496人,上升為551人。被稱為「航海王」的長榮海運,連續2年發40至60個月年終獎金,提高學生選填航運相關科系的意願,海大即為當中受惠者。
台大財務金融博士班畢業的池祥麟,碩士中央大學攻財管,大學讀中興法商(臺北大學前身)合作經濟系,如何看到ESG趨勢?他回想,「大學讀合經系,合作社組織跟公司最大差別就是合作社七大原則中的第七個原則是關懷地區社會」。大學時期的學習養成,讓他在15年前領先掌握企業永續的未來趨勢。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3年3月23日前往中壢區,出席「桃園市社會住宅及住宅補貼政策未來展望論壇」。張善政除了進行專題演講,說明「全齡照顧」、「人人安居」、「宜居桃園」3大政策方向,並與中國文化大學、財團法人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簽訂「桃園住宅政策長期性研究合作備忘錄」,攜手規劃更完善的住宅政策。張善政強調,桃園是成長中的城市,年輕人和勞工人數不斷增加,需要在社會住宅跟住宅配套上有長遠規劃,藉由23日建立長期性研究的合作模式,可針對過去執行機制及未來政策做滾動調整,讓政策規劃能夠到位,在住宅方面為勞工、年輕人、長者及育兒家庭提供良好的照顧。
桃園市產業發達帶來充足就業機會,預計吸引更多人口流入,為防範未來居住市場供需失衡,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出席桃園市社會住宅及住宅補貼政策未來展望論壇時,針對市內住宅現況提出3大政策改善加強,論壇中張善政也與中國文化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盼透過與學術單位合作,調查居民居住期待與需求,作滾動修正住宅中長期發展政策及興辦社宅的參考。
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13日發布。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意見指出,要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聘金)、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5年以來,4次點名「高價彩禮」問題。
私立東海大學素以文史哲/外語/法政/社會心理/管理/財經聞名,東海大學今表示,將於3月12日於舉辦「東海彩蛋嘉年華-人文/社科/管理/法律四院聯合科系諮詢嘉年華」,讓高中生到此發掘科系興趣、聽大師講堂、喝東海牛奶、逛美麗的校園。
大學學測成績即將在23日公布,高教資訊平台「大學問」公布最新統計數據,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及政治大學傳院不分系分別位居熱門科系冠、亞軍,主要是青少年對社會心理等自我探索有著高度興趣,且喜歡偵探類影集或電影,以及社群網路興起,年輕人大多立志成為網紅,讓這兩大科系人氣居高不下。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於2月14日簽訂MOU(合作備忘錄),以推廣傳統藝術文化、培育產業人才為目標,透過產學合作結盟,讓學生將專業涵養展現於國立宜蘭傳藝園區的實際舞台,畢業後能與相關產業無縫接軌,永續發展台灣傳統藝術文化底蘊。
大林蒲遷村事宜至今仍未定案,即使11日將召開第4場說明會,大林蒲居民仍有許多訴求需要被高市府聽見,而一次次的協調也讓居民受不了,怒喊「要就快,不然就不遷!」市府也傾聽學者建議,曾任行政院全國國土計畫審議會委員的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白金安教授則分析,大林蒲若要遷村應有4個面向需參考,更認為市府要積極出擊,提供小規模的座談會,讓民眾有反應的管道。
經營斜桿人生,開創第二職涯,對於待業、在職人、畢業生又是另一個課題,世新大學推出學分班有口皆碑,吸引不少追求斜桿人生族群取經,尤其是各類國家證照考試資格取得的法律20學分班,更成為不少人再進修熱門班。
2022年進入尾聲,高教工會今(27)日舉行記者會,盤點年度重大教育新聞,更列出國內高教「五大病症」,其中包含〈私校退場條例〉在校產處理部分有著巨大疑義,另外就是從「論文門」衍伸的在職碩專班亂象頻傳,差別管制導致大學「學店化」。
政大民族系「民族學博物館學分學程」,將在112學年招生,透過博物館的經營管理、民族藝術與數位媒體等課程,培育博物館管理人才;文化大學則預計於112學年推出獨立招生的「運動不分系」,畢業生百分百與就業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