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社會融資總量的搜尋結果,共25筆
澎湃新聞29日報導,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為下半年貨幣政策定下基調,並加大對通膨的關注。在判斷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時,最新例會在延續「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等判斷的同時,還對國際通膨表達了關注,稱「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膨高位運行」。
中國人民銀行13日公布4月金融數據,在上海等地強力的封控措施下,社會融資(下稱社融)規模增量與新增人民幣貸款,均較上月「斷崖式」下滑,且遠低於預期。新增人民幣貸款更創下2018年以來新低,反映出疫情對大陸經濟的衝擊。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4日召開2021年第三季例會,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會議並強調,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這是自2009年以來,人行貨幣政策季度例會首度提到「房地產」議題,引起外界關注。
受估值重新調整的影響,這段期間持續震盪整理格局,滬深300指數8日收紅0.17%,收5,112.21點,創業板指數上漲0.7%,收2,826.99點。而中國股市投資情緒由2020年底樂觀轉為2021年初悲觀,近期又止穩,經過兩會政策出台後,目前回歸估值調整,我們認為科技、消費、工業與周期類龍頭仍具機會。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最新報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在名目GDP快速下降和信貸規模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大陸總體槓桿大幅上升,影子銀行資產出現兩年半以來首次增長。
評級機構穆迪24日發表的報告指出,2020年首季大陸廣義影子信貸出現兩年半以來首次增長,而以調整後社會融資總量佔名義GDP比重衡量的總體經濟槓桿也大幅上升。
在2020年初經濟回升、企業資金需求擴張的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2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1月份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分別達到人民幣(下同)3.34兆元和5.07兆元,不僅高於市場預期,更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但1月下旬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分析師預估上半年信貸需求將快速銳減,可能影響全年社會融資增速低於上年。
全球主要國家公債收益率下滑,經濟衰退信號頻現,加上地緣政治及中美貿易談判負面消息頻傳,引發傳統避險資產價格上漲,一度造成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超過17兆美元,在利差為王的時代,市場追逐高收益資產類別將會加速流入中國金融市場。
中國未來資產管理市場會走向哪?
今年下半年才剛開始,但陸資銀行挑戰已隨即再起,除了有業者坦言銀行對外放貸額度已相當吃緊,據中金固定收益研究日前發布報告也指出,走訪銀行調查後,發現幾乎都已把全年70到80%的信貸額度用光。這也導致銀行招攬存款的壓力變相提升,更有金融人士直說,近期每天上班壓力大,就為了一個主題「拉存款」。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出席國會聽證,指出美國就業市場和通膨率的趨勢符合預期,支持聯準會進一步升息的行動。葉倫表示,聯準會未來數次議息會議都會評估升息可能性,如果美國太遲才升息,可能要求聯準會之後猛烈地升息,這樣可能擾亂金融市場,並不明智。
發生於2015年的A股異常波動充分展現了金融去槓桿的巨大破壞力。在A股異常波動餘波未平之時,國內債券市場槓桿率已明顯上升,未來出現快速甚至無序去槓桿的風險已隱然浮出水面,需要各方高度關注。
一如以往,開年後不久,市場對大陸今年經濟的表現重燃希望;市場對兩會期間大陸政府所公布訊息的正面解讀亦為推動此波以原物料反彈為主的全球股市上漲原因之一。我們不認為大陸的經濟情勢將在今年出現根本性的改變。當前大陸經濟政策的重心在於「調結構」,而非追求成長,而「調結構」會是一段漫長且不利於成長的過程;大陸政府不時的刺激舉措只是維持整體情勢穩定的「必要之惡」。套用一個佛家的典故,目前市場對大陸的樂觀情緒係基於心動、風動,而非幡動。
眾所期盼的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和政協第12屆全國委員會第4次會議(簡稱兩會),將分別在3月5日和3月3日於北京開幕。對陸股而言,歷年兩會行情的形成與啟動多反應以下幾個關鍵面向,包括會前、會中維穩的預期、對政策紅利或將釋放的預期、以及會後市場對兩會政策紅利的反應。
中國人民銀行3日晚間公布《2014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並預警,在大陸經濟內需成長動力還需增強、資源環境承載壓力較大情況下,「經濟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值得關注。不過,人行也指出,受惠「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布局、簡政放權等政策紅利逐步釋放,將帶來新的機遇。
彭博報導,中國大陸最新廣泛信貸指標上月滑降,主要因當局擴大打擊金融風險行動,儘管營建和製造業數據顯示,大陸成長放緩風險將惡化。
餘額寶成為大陸兩會第一關注熱點,11日又傳出年底前將可成為全球最大基金。陸媒報導,餘額寶今年前2個月規模激增31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若按此速度估計,4月餘額寶即可超越目前的貨幣基金霸主富達貨幣基金,而6月即可超越全球最大基金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基金。
相較於上半年透過頻繁的正回購(附買回交易)與發行央票吸收市場過剩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最近重啟已停止近六個月的逆回購操作(附賣回交易),在流動性難稱緊俏的情勢下,一周內連續三次釋出資金。由於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降溫至7.5%,此舉引發市場聯想:人行貨幣政策是否從上半年的中性偏緊轉為寬鬆?
廣東南方都市報報導,針對近期銀行業界缺錢的流動性緊縮現象,大陸國務院金融專家昨天表示,資金問題的根本不在政府收緊銀根,而在業者過去幾年恣意擴張,達到極點後的反撲現象。
大陸銀監會近日針對銀行理財業務及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發布8號文件,再度傳達對房地產開發商收緊銀根的管控。分析人士認為,這項作法將對房地產信託及房地產非標債權融資產生影響,中小房企資金成本與融資風險恐再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