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禁用塑膠袋的搜尋結果,共45筆
未減少塑膠製品對環境的危害,許多國家紛紛邁入禁用一次性購物塑膠袋的決策。環團表示,台灣在禁用一次性購物塑膠袋上仍需加強,因此提出全面禁用一次性購物袋應搭配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及「兩袋合一」的機制,可同時達到減少所有材質的一次用購物袋用量、汙染者付費、垃圾費反映成本的3項政策目標。
環保署即將於8月22日升格環境部,在既有減塑政策上,雖已推出循環杯、網購包裝減量、旅宿用品減量期程等政策,但環團表示,環保署於2018年提出4種一次性用品(塑膠袋、飲料杯、塑膠吸管、免洗餐具)於2030年全面禁用的長期目標,距今剩7年不到,環保署仍未提出相關的禁限用路徑,升格後應拿出更大的決心減塑減廢。
我國2018年宣布逐年禁用塑膠袋與拋棄式塑膠餐具,不過綠色和平組織表示,3年來塑膠汙染不僅沒有緩解,甚至連有「天使的眼淚」美譽的嘉明湖都100%檢出微塑膠!嘉明湖步道周邊一帶水源的檢出率也高達80%,恐威脅保育類動物如水鹿等生存。
我政府自從2018年宣布將逐年禁用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等拋棄式塑膠製品,宣示守護海洋環境至今已3年過去,綠色和平組織表示,塑膠污染不僅沒有緩解,甚至已從海洋擴散至陸地,「天使的眼淚」嘉明湖微塑膠的平均檢出率更是100%,嘉明湖步道周邊一帶的水源檢出率也高達80%,可能加重保育類動物如水鹿的生存風險。
台南市公告立法禁用不透明垃圾袋,原定7月1日實施,經里長反應宣導期太短,延至10月1日至12月31日為勸導期,明年1月1日經勸導不聽,正式開罰,因垃圾袋的透明度迭有爭議,台南市環保局解釋,基本上除了飼料袋與黑色塑膠袋外,可辨識內容物的塑膠袋即可。
台南市環保局去年執行垃圾袋破袋稽查,發現透明垃圾袋分類回收合格率達96%,反觀不透明垃圾袋合格率僅69.9%,為杜絕民眾僥倖心態,10月1日起禁用無法辨識內容物塑膠袋,宣導期至12月31日止,明年1月1日起若不配合,清潔隊可拒收並請改善,執意不配合者,則可開罰1200元到6000元不等。
台灣自限制塑膠袋和其它一次性塑膠產品之後,部份消費型態已有改變,然而綠色和平表示,環保署計劃在2030年全面禁用的4大類一次性塑膠產品,除了10年間總用量也增加了22.8%外,更高達8成民眾不知道台灣2030年將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產品,限塑政策明顯失靈,籲政府加重限塑力道,提高收費與獎勵優惠,加速淘汰一次性塑膠。
看似簡單的道理,讓內心拔河的自己,終於願意抬起頭來,勇於面對當下所處的人生岔路,釐清且直面問題本質,而非將一時的情緒與長遠規劃混為一談。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台灣也開始禁用吸管、塑膠袋等塑料製品,泰國今年也跟進限塑。日前一名泰國網紅至超商購物,由於店家已不免費提供塑膠袋,而當時他也忘記帶購物袋,於是靈機一動,竟當場脫下絲襪當袋子使用,但誇張行徑也引發反彈。
溫哥華市通過塑膠袋禁令,明春起商家不得提供塑膠袋和塑膠吸管,不過珍奶的吸管得享一年豁免期。
環境保護、愛護地球已是全球共識,減塑、限塑已成全球化的浪潮,而台灣限塑政策已推行17年,環境保護署表示,限塑政策已見成效,但面臨的挑戰依然龐大。
花蓮縣環保局21日下午召開「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暨垃圾源頭減量」記者會,向大眾說明環保署推動政策與花蓮垃圾源頭減量措施,,俾加速環保腳步。會後,不少人自備容器免費享用咖啡。
塑膠垃圾汙染嚴重,監察院昨通過糾正環保署。提案監委張武修表示,環保署自2002年推動塑膠產業轉型已長達17年,迄今商家販售未有普及適當替代品,而業界也尚待政府輔導轉型,限塑政策推動多年,仍乏配套,難辭執行不力之咎。
南韓環境部今天表示,《關於節約資源及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的法律修正案》自明天起正式生效,因此南韓大型超市明天起將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袋。違者可被罰款300萬韓圜(約台幣8.25萬)。
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10月中旬在太平洋垃圾帶打撈微塑膠,發現洋流中的汙染數據遠大於洛杉磯、紐約、邁阿密、舊金山等美國主要城市沿海地區,約達11倍。打撈時一併撈起破損塑膠製品包括瓶罐、漁網、袋子和牙刷等,其中竟有一個由中國石油公司(現台灣石油,通稱中油)生產的機油瓶,可能已在海上漂流逾11年。
日本的海洋被塑膠垃圾嚴重污染,塑膠垃圾的威脅之大已超乎想像。許多日本人才驚覺,原來日本在塑膠垃圾問題上如此後知後覺。
面對全球減塑呼聲四起,各國紛紛下達即將禁用塑膠吸管和塑膠袋的命令,基金經理人表示,人們環保意識抬頭,為了海洋生態而減少塑膠用量,勢必對全球油市帶來深遠的衝擊,石油需求高峰料將提前來臨。
全球海洋生態遭大量塑料廢棄物嚴重汙染危害,各國群策群力積極思索對策,體壇也不落人後,深覺體育賽事綠化刻不容緩,激發運動員與體育迷環保意識和行動,期能有效改善重大體育賽事一季產生百萬件塑膠垃圾的現象,為地球永續發展貢獻一分心力。
環保署預告明年7月1日起,全國包含百貨公司、連鎖商店等8000家內用場所,將禁止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吸管,引發各界對「喝珍奶有困難」的反彈,連總統都關心此議題,環保團體力挺該政策,要求環保署「不能妥協」。環署則再次強調,禁止內用飲品提供吸管政策不變,但將盡快和衛福部協商,訂出替代性吸管清洗衛生安全相關規範,讓民眾用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