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學月刊的搜尋結果,共27筆
如果原子彈成為交戰世界或備戰國家軍火庫裡的新武器,那麼人類詛咒洛斯阿拉莫斯和廣島這兩個名字的時刻就會來臨。
為響應211國際女性與女孩科學日、38國際婦女節、314國際數學日與IYBSSD@Taiwan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清華大學5日與巨城購物中心、新竹女中、竹南高中共同推出「2023國際女性科學市集」活動,現場30個科普攤位、3000位大小朋友共同參與,一起引領女力崛起。
為表彰《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對我國科普研究的貢獻,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編號498797星體取名為「林孝信小行星」,並於今(29)日舉辦頒贈儀式,正式對外公布。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今(5日)指出,新竹市長林智堅2008年在中華大學發表的碩士論文,內文與同年的竹科報告書內容相似度極高,內容、圖表、引用文獻及附錄也幾乎相同,就連錯字「籃球」寫成「藍球」都錯的一樣。桃園市議員參選人凌濤晚間又爆料,林智堅該篇論文不只抄襲竹科管理局報告,還直接複製貼上2005年12月《品質月刊》文章,連圖都直接引用。
Big City遠東巨城購物中心為響應211國際女性科學日、38國際婦女節、314國際數學日,3月12日起特別與清華大學跨領域科教中心舉辦2022「國際女性科學日嘉年華會」,連續4年推出桃竹苗規模最大的科普市集活動,歡迎大小朋友一同探索自然科學的樂趣與奧祕。
《科學月刊》我是主要發起人。在保釣運動開始之前的一年《科學月刊》就已經出來了,還有一個聯絡網。
偽陽性是什麼?三峽大壩潰壩的分風險有多高?現在網路上資訊氾濫,但很多都是不實的,「南一書局」、「泛科知識」及「科學月刊」三方合作,針對108課綱自然科學素養推出「科學生」線上平台,將艱深的科學知識改編成400字的科普文章,適合國、高中生閱讀。
大陸中國科學院新型5奈米光刻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為大陸自主研發的先進光刻機的研究奠定基礎,但大陸在這一領域仍然很落後。
銘傳大學為了讓甄選入學錄取為大學生涯提早作準備新生不虛度光陰,特於5/30、5/31兩天舉辦3梯次的「銘傳大學新生歡迎營隊」,共有超過600位新生報名參加,藉由學長姐的帶領,一窺銘傳大學各學系的奧秘。
眾所周知,伊隆‧馬斯克是一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科技怪咖,但他每每提出的也都是全球科技業追尋未來的方向。
《牛頓》雜誌是許多六、七年級生的童年回憶,停刊消息揭露後,不少網友紛紛討論學生時期閱讀雜誌的經驗。對於台灣的雜誌歷史而言,《牛頓》更是開了翻譯外國雜誌和全彩印刷的先例。曾任《牛頓》編委的前《科學月刊》總編輯張之傑表示,故鄉出版社創辦人高源清在1983年決定引進日本《牛頓》雜誌時,曾向他徵詢意見,他表示很懷疑這樣高價位的科學雜誌有沒有市場,「我還告訴他,全彩的雜誌一定很貴,怎麼會賣呢?」
台大生醫研究論文涉違反學術倫理引發爭議。科技部長楊弘敦今天表示,已要求台大於一個月內提交調查報告,若確實有違反規定,將進行相關處分,並追討部分經費。
談起當年保釣運動,今天陪同總統馬英九前往彭佳嶼的保釣運動發起人之一的胡卜凱,想起昔日戰友「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不禁感動落淚。
《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上月20日病逝,昨日在台南市立殯儀館舉行公祭。他過去參與海外保釣運動,又是台灣科普界推手,在台灣的社運、文化、政治界受人敬佩,馬英九總統到場頒發褒揚令,紀念大師一生德行。
創辦科學月刊的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林孝信上月20日肝癌過世,享壽71歲,今(10)日在台南市立殯儀館舉行公祭,他過去參與海外政治抗議行動與保釣運動,在台灣的社運、文化、政治界受人敬佩,尊稱他「老林」,總統馬英九到現場頒發總統褒揚令,紀念一代大師逝世。
《科學月刊》創辦人、保釣鬥士林孝信,上月20日辭世,令各界不捨,今日上午10時在台南市立殯議館舉辦告別式,好友及學生精心製作紀錄片追思「老林」,擱下不捨,刻畫他畢生想讓台灣更美的歷程,緬懷他離去身影。
我與林孝信兄熟識逾50年,既是大學同窗,又是許多工作的同志。孝信兄因長年積勞而成疾,竟在盛年仙逝,實是大家始料未及。如今留下許多未竟的關懷與志業,相知者都扼腕嘆息!
《科學月刊》創辦人、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參與者林孝信,20日上午肝癌病逝成大醫院,享壽71歲。臨終前已經無法言語的他,由妻子在他耳邊輕喚「放心!」長女與多名摯友陪伴在側,還透過視訊與遠在美國進行博士資格考的小女兒「道別」,無聲勝有聲。
《科學月刊》創辦人、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參與者林孝信,今天上午11時12分於成大醫院安詳離世,妻子、長女與多位摯友陪伴在側,享壽71歲,臨終前,他也透過視訊與遠在美國的小女兒「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