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技廠辦的搜尋結果,共159筆
房產市場低迷,科技廠辦建廠速度放緩,市場憂心預拌混凝土第四季需求恐「旺季不旺」,國產建材(2504)、台泥(1101)、亞泥(1102)、環泥(1104)指出,預拌混凝土價格仍在高檔,加上特殊規格產品出貨比例增,今年混凝土本業獲利預期還是優於去年,估有個位數成長。
豪宅建商寶徠(1805)近期積極辦理減資3成,並布局科技廠辦、綠能科技產業,轉型之路再跨出一步,25日公告現金減資辦理資本額變更登記完成,股本從原本的10.02億元瘦身到7.01億元,每股淨值將從原本的5.08元攀升到7.25元;市場預期,明年新案完工交屋,減資效益可望更明顯展現。
AI戰火燒進科技廠辦市場,新北市規模最大的廠辦園區「中工雲宇宙AI園區」14日上樑,預計9月公開,總銷挑戰500億元以上。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表示,這是中華工程集累積38年的產業園區開發經驗,結合智能、AI和碳排所打造的新世代產業園區,也是全球最符合ESG的產業園區,更肩負引領智慧園區轉型和創新的重大責任,目標2025年完工。
中鼎(9933)14日法說會報喜,受惠於低碳、環保與循環經濟等綠色承攬工程8年內成長381%,讓中鼎截至今年7月底在建工程達3,620億元,創歷史新高。中鼎指出,看好全球仍積極啟動煉油石化、天然氣、電力和軌道交通的需求,未來一年全球潛在工程商機為4,380億元。
進入傳統旺季、災後重建商機,8月開始至年底,水泥廠以及預拌混凝土廠將可迎接一波需求增加浪潮,加上高雄以及南科等科技廠辦興建熱,在南部地區有較多營業廠的台泥(1101)、環泥(1104)、國產建材(2504)受惠較大。
房地產景氣緊縮,推案量減少,加上興建項目多、交期長,營造廠近一年紛紛降低住宅承攬接案,轉以提升公共工程、廠商辦接案的方式,維繫營運動能。達欣工(2535)已策略性不接房地產營造工程。近年來住宅工程比已減少逾3成;新亞建(2516)在手案量公共工程占比高達9成;中鼎(9933)承攬業務聚焦綠色工程。
科技廠辦建案的大量需求,加上價格維持近幾年來的高檔,國內預拌混凝土廠環泥(1104)、國產建材(2504)第二季雖遇傳統雨季,營運可望呈淡季不淡;環泥、國產指出,國內科技廠辦及科技園區工程案量較不受房地產景氣影響,且對預拌混凝土的需求以價格較高的高端水泥為主,第二季的獲利可望衝出近幾年來的單季高峰。
對於勞動部開放民間建築工程可用移工,台灣區綜合營造工程工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工信工程董事長陳煌銘受訪時表示,這對民間建築工程目前缺工問題可獲舒解,開放移工是好事。
國內營造廠手中在建工程案量雖高,但受缺工造成工期延宕,物價變動不易掌握等因素影響,多數對今年營運成長持審慎看待;科技廠辦工程案量放緩,加上缺水缺電及物價等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對明年市場則趨於保守。
土城過去發展重心與房市焦點在「暫緩重劃區」,自開案的3字頭、至今直逼6字頭,而土城的另一端-頂埔,雖然過去開案量不多,卻因鴻海與各大上市總部座落與周圍工業園區自營商的堅實買盤,一直穩穩站定4字頭,如今醞釀多年的「運校重劃區」將挾著七大都更開發的巨大能量,以及未來工作移民帶來的人口紅利,新案已突破5字頭,可預期頂埔將成為土城的新都心。
全台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市場持續發燒,近期廠辦及商辦交易熱絡,南港軟體園區已創下單坪70萬價格。在南港辦公聚落已成形,未來3至5年會有近40萬坪商辦及廠辦陸續完工,包含國內大型壽險及上市櫃建商等開發商也早已進行布局,產業聚落群聚成型,而汐止為其聚落延伸,2022年汐止廠辦交易金額約有34億元(上市櫃公司),使汐止近年躍居新北萬坪廠辦銷售之冠。
農曆春節過後,大陸水泥價格連三漲,尤其解封後,水泥廠的平均出貨量由年前的5成提升到6成以上,國內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價格也維持在歷史高點。水泥廠指出,水泥產業2023年的營運表現,將從2022年谷底逆轉勝,出現明顯的成長。
新北市土城永寧站3號出口南側有一處3.4公頃的私人工業區,現狀多為鮮少使用的老舊廠房,地主找上市府進行個案變更,透過都市計畫轉型為產業特定專用區,未來將作為企業總部等高科技服務廠辦大樓,市府也取得30%公益空間,將打造1905坪公園綠地。
雖然手中在建工程案量仍維持高檔,但因原物料價格、各項成本仍處於高檔,加上房地產市場景氣進入調整,新亞建(2516)、達欣工(2535)、工信(5521)、建國工程(5515)等營造廠指出,今年營運趨向保守。
主要生產原料煤碳價格飆漲,加上市場需求增加,國內水泥價格已衝高到近十年高峰,每噸超過3,000元。而預拌混凝土也因原料水泥價格上漲,每立方市價也接近3,000元。
原物料價格趨緩、人工成本穩定,在手案量規模成長,營造廠2023年景氣持穩增長;新亞建(2516)、達欣工(2535)、工信(5521)及中鼎(9933)等營造廠手中在建工程案量仍處於高檔,依工程營運進度認列,預期今年的營收獲利可維持去年水平或小幅成長。
兩岸市場利多匯集,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廠看好2023年市場會是「價漲、量小增」的格局。大陸解封後對水泥需求可望增加,加上國內都更危老、科技廠房建案、前瞻計畫公共工程需求穩定,還有多家水泥業者轉投資能源事業進入收成、新廠落成產能增加,市場預期,水泥業2023年營運會優於2022年。
受惠科技廠辦案量增加,加上台商回流,國產建材(2504)公告2022年全年營收212.79億元;國產指出,在擴展新廠、增加新產能下,預期今年、2023年的營運可望再上層樓。
國內房地產市場景氣進入調整,不過,都更危老、科技廠房建案需求持續,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廠仍看好2023年營運。台泥、亞泥預期2023年水泥市場仍是「價漲量小增」;環泥目前在手訂單達200萬噸,能見度更已看到明年全年。國產建材表示,手中訂單量已超過800萬立方米,2023年業績無虞。
今(2022)年市場在通膨、升息、地緣政治與新冠疫情等多項負面因素壟罩下,全球的股匯市與不動產市場波動劇烈。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黃瑞楠表示,明(2023)年預期在利率緩升、經濟發展穩定的局面下,商用不動產價格與買氣將維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