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研指標的搜尋結果,共23筆
面對近年美國嚴苛的科技封鎖,大陸將再推出新一期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規模更一舉擴大至人民幣(下同)3千億元,重點目標是突圍當前制裁焦點的晶片製造設備領域。
全球科學研究論文發布數量最多的中國與美國,雙方科技脫鉤已經擴大到學術研究領域。據日媒報導,中美研究人員的國際合著論文篇數在2021年出現了28年來首次減少,合作研究的領域中又以在中國具有優勢的材料科學和化學類別減少的狀況特別明顯。
大陸《光明日報》27日報導,大陸鉛蓄電池資源回收行業長期採用「人工拆解—高溫熔煉」工藝技術,行業發展一度陷入汙染重、資源回收率低困境。如今,通過湖南湘潭大學「再生鉛科技創新團隊」(團隊)持續奮鬥,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題得到解決,行業發展面貌煥然一新,讓鉛蓄電池回收變廢為寶。
在全球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的3大指標中,中國再次奪下3項指標冠軍,連續2年科研論文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在整體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分別排在前1%和前10%的論文篇數上超過了美國,這證明中國正逐步確立不必依賴歐美的獨立研究體制。
數十年來美國在科技水準上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直到最近才發覺中國的自然科學研究急起直追,讓美國感受到極大的威脅。全世界最大的科學、技術與醫學領域出版公司施普林格(Springer)集團日前發布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指數報告指出, 2022年中國的自然指數首次超越美國,獲得世界第一。而在今年前4個月的統計數據中,中國也在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超越美國。
近幾年來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學術界注意到一個令他們警惕的事實:中國的科研人員在全球科學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與影響力,已經超越美英日德等傳統的科技大國。西方科學界一些批評家仍對中國科研人員的論文品質與科研層次有所質疑,但更多深入的研究證明這些瞧不起中國科研進展的人只是刻意的傲慢與駝鳥心態,許多西方研究人員認為必須正視中國在科學研究領域崛起的事實,並且不只將它視為挑戰,更應該做為西方科學界的機遇。
科研界年度重磅盛會「有庠科技獎」舉辦第20屆,遠東集團暨徐有庠基金會董事長徐旭東表示,今年收到近300件申請,經過重重考驗後共29位得獎者脫穎而出,「獲獎實在不容易,研究價值非凡」,期望能引領台灣站穩腳步,加速推動未來發展,強化台灣在國際關鍵優勢。
關於西方文明如何突然起飛超越東方世界的大哉問,史學家有諸多的解釋,但不論怎麼說,都不否認工業革命下技術突破的貢獻,直接帶領全球跳過「馬爾薩斯陷阱」,反映的是,科技創新已是當代國家發展最重要動能。
評鑑大學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家長、學生、產官學界都有心目中的第一名。因此,備受信賴的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每年不斷調整指標內容與評分權重,透過最新趨勢找到優質大學!
立法院28日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新設立數位發展部,以統籌管理未來國家數位資訊產業發展,轄下將增設數位產業發展署、資通安全署、公法人的資安研究院;至於科技部則將轉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預計最快數位發展部2022年6月掛牌上路,至於首位數位發展部長,外傳熱議人選包括科技政委郭耀煌、數位政委唐鳳。
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科技部組織法修正案,將科技部轉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部表示,未來組織定位將以發展國家整體科技政策、協調數位發展與產業創新,以跨部會、跨產學研的型態,引領台灣軟硬體創新整合。
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於今(28)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科技部正式啟動組織調整,轉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定位如同國家發展委員會,規畫明年3月掛牌成立。科技部以新聞稿表示,「新國科會」將以行政院高度,充分發揮跨域、跨部會協調功能,集中科技發展事務權責。
鮑婉玲表示,本屆基金獎萬分榮幸獲得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SITCA)、金融總會(TFSR)的支持和協辦; 感謝明晟(MSCI)、BROADRIDGE、台灣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特許另類投資分析師協會(CAIA)、REFINITIVE、美世顧問(MERCER)擔任學術和科研合作夥伴,官方指定媒體工商時報(Commercial Times)以及《指標》台灣基金獎跨國評審團他們貢獻的專業和時間,無私地為台灣投資人評選出值得信賴的資產管理業者,讓第四屆BENCHMARK《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順利舉辦。
「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近日公布,其中上海無論在軟環境或硬環境指標分數皆表現不俗,成為大陸最適合經商的城市。反觀北京雖在人才、學術文化等軟環境指標大陸第一,但受空氣品質不佳拖累,整體經商環境屈居第二。
2018年BENCHMARK《指標》台灣基金大獎主辦單位、《指標》雜誌行政總裁兼發行人鮑婉玲14日宣布第三屆BENCHMARK《指標》台灣基金大奬的獲獎名單,總計有36家業者在53個類別裡贏得獎項。2018年市場波動劇烈,基金投資表現深受考驗,除績效外,《指標》台灣基金大獎更透過創新評核、嚴選出年度最佳基金公司,在這景氣暐暗不明、市場動盪的時候,做為投資人的最佳指引、參考。
近日,首部大陸城市創新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8)》發布。藍皮書顯示,今年,北京、上海、深圳、天津位列大陸城市創新競爭力前4位。
先前,科技部為鼓勵女性投入科學及技術研究,推行「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畫」,主要針對從未申請過或近5年申請但未執行過科技部專題研究的女性科研人員,提供研究專案補助,第一年預算約9千萬元。科技部計畫的目的,是基於女性研究人員因生育或家務需要,暫時離開研究工作後,恐會面臨研究生涯斷層,故給予金錢補助,使女性有再度重回研究職場的機會。然而以性別作為金錢補助的標準,仍有部分學者匿名反彈,認為國家科研補助的問題,是出在資源被少數學閥所壟斷,科技部以性別作為單一補助標準有失公允。
發行人的話 《指標》雜誌行政總裁兼發行人鮑婉玲表示:很高興在台北舉辦BENCHMARK《指標》年度台灣基金大獎,我們從去年來到台灣邀請大家報名參與這項基金大獎競賽,到今天頒獎典禮的舉辦,我們深深感受到本地資產管理業者為追求卓越的認真和付出,在此我要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熱烈支持,也恭喜今年獲得獎項的49家業者。 BENCHMARK《指標》年度基金大獎在香港已舉辦13年,備受香港資產管理業者的重視,並成為業界致力追求的指標之一。鮑婉玲也期待,BENCHMARK《指標》年度台灣基金大獎,也將成為台灣資產管理業者期待的年度盛事之一。 台灣是亞洲地區的金融重鎮之一,國際交流和互動頻繁的今天,港台兩地資產管理業者努力追求卓越,這種對自我高度期許值得各界稱許和重視,今後也將透過我們的平台,將台灣業者努力與本地投資人和和國際專業投資機構分享。
BENCHMARK《指標》年度台灣基金大獎首度舉辦,《指標》雜誌行政總裁兼發行人鮑婉玲今宣布,第一屆BENCHMARK《指標》年度台灣基金大獎頒獎典禮在台北舉行,透過量化和質化分析的嚴謹評審選出最佳基金和基金公司,除以績效見長外,更重要是關照投資人權益,基金業者能夠透過投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ESG-環境管理、社會責任、公司管理)的公司以達到風險管理目的。
日前傳出教授論文造假事件,引輿論譁然,科技部今(30)宣布,參考國際間之作法,將就「科研人員自律」、「加強執行機構課責」、「補助機關管理監督」及「跨部會合作」等四面向著手,未來若獲補助資源機構與人員違反學術倫理,將追回補助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