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租稅獎勵的搜尋結果,共62

  • 台版TISA連年卡關 投信投顧公會再提建言

     「台版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連年闖關失敗,投信投顧公會百折不饒,今年再向金融總會提出建言,雖仍遭財政部否決,投信投顧公會表示,台灣邁向高齡社會,可能潛藏的社會、經濟和財政問題,期盼政府能夠及早面對問題。

  • 產創10之1租稅獎勵落日時點 財政部:不宜延長

    產創條例10之1的智慧機械及5G系統投資抵減將於明年底落日,財政長莊翠雲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此一租稅誘因目的是鼓勵企業「加速」升級轉型,期程若拉太長,反而會失去效果。

  • 印度財政預算案 勤業眾信籲台商留意「這兩項重點」

    印度財政部於2023年2月1日公告2023年財政預算案,臚列七大財政方針,著重投入於基礎公共建設、綠色能源產業、金融產業及內需產業(例如推行農業及教育產業數位化轉型與扶持新創事業);稅務政策方面,則持續朝簡化稽徵程序使納稅義務人便於遵循之方向邁進。

  • 工商社論》新閣溫暖堅韌 更要能替企業領航

    工商社論》新閣溫暖堅韌 更要能替企業領航

     兔年伊始,國內政治也開啟新局。新閣揆陳建仁提出強化台灣經濟韌性、環境韌性與社會韌性的三大訴求,要打造溫暖堅韌的新內閣,但面對撲朔迷離的國際政經情勢,新內閣更要為國內企業領航。因應淨零碳排趨勢、迎戰全球稅制變革和穩定各類商品市場,將是新內閣,特別是財金部門無可迴避的三大議題,除了要溫暖堅韌,各部會必須通力合作,才能突圍。

  • 專家傳真-台版晶片法案實施的必要性

    專家傳真-台版晶片法案實施的必要性

     隨著美中科技戰的加劇,新科技應用的加速,半導體產業在國際的能見度也大幅提升,各國也紛紛將半導體產業列為戰略性產業,並提出各種租稅優惠及補助。以美國為例,美國的晶片及科學法案提出了在美國投資、製造的半導體業者,高達527億美元的補助與投資抵減的租稅優惠,以及1千多億美元的基礎建設及相關科學的投入。歐盟的「歐洲晶片法案」,預估至2030年提供110億歐元的資助研究、設計與製造技術,以避免晶片的斷鏈危機。日本的半導體復興計畫也匡列了6,170億日圓(約新台幣1,538億元)補助半導體業者的設廠費用,韓國則提供40%的研發投資抵減及10%的設備投資抵減。

  • 香港離岸被動收入修法 2023年即將生效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舉辦「2022稅務年會」,特地邀請到KPMG香港稅務合夥人楊澤志連線分享香港修法的最新現況。過去離岸被動收入在香港無須繳納利得稅,2021年10月香港被歐盟列入租稅灰名單後,為了消除香港作為避稅港的疑慮,預計將於2023年1月1日實施新法,香港公司如在當地取得利息、股息、股權處置收益以及專利知識產權收入等四種被動離岸收入,除非符合經濟實質要求才能獲得稅務豁免,否則將可能被認定應在香港繳稅。

  • 工商社論》產業減稅與最低稅負的共伴糾葛

    工商社論》產業減稅與最低稅負的共伴糾葛

     政府長久以來,一方面基於產業政策考慮,對不同產業提供各項租稅減免;一方面又透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對部分受獎勵企業課徵最低稅負。此種各行其事,兼顧不同政策目標的租稅安排,是妥協的產物,卻製造整體稅制的複雜度。如今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擬實施全球最低企業稅下,兩者關係就更加糾結。

  • 母公司實質投資 連結稅制子公司可受惠

    財政部於近日發布補充函釋,在連結稅制下,母公司實質投資亦可適用租稅獎勵。

  • 工總租稅建議 財部僅考慮兩項

    工總租稅建議 財部僅考慮兩項

     工總2022白皮書提出七大租稅建議,包括廢除貨物稅、停徵未分配盈餘稅等。不過,財政部僅將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優惠延長、ESG投抵納入評估,其他五項暫不考慮。

  • 六降稅建議 財部僅考慮兩項

     金融白皮書27日出爐,提出六大降稅建議。財政部初步回應表示,僅同意評估其中兩項,包括國際保險業務(OIU)租稅優惠期間延長,在期限屆滿前(2025年2月4日)由金管會評估。另ESG租稅獎勵則將與環保署、經濟部再討論,採租稅優惠或補助方式二擇一。

  • 營所稅租稅優惠 電子零組件業居冠

    營所稅租稅優惠 電子零組件業居冠

     電子零組件產業是「繳稅多、抵稅優惠也多」,依財政部最新2018年營所稅統計專冊顯示,我國2018年營所稅租稅優惠額度為3,162億元、年增1.28倍,其中有九成優惠額度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適用,多用於半導業研發投資抵減。

  • 扶植國際供應鏈關鍵企業

     為扶植關鍵產業,經濟部祭出新的租稅獎勵機制,16日預告修正《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鎖定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提供投資抵減租稅獎勵,其中針對研發經費及密度達一定規模,且有效稅率達15%企業,前瞻研發支出給予25%抵減率,抵減當年度營所稅;而購買先進製程設備金額則予5%抵減率,且無投抵支出金額上限,大大優於現行產創條例,期維繫我關鍵產業國際競爭優勢。

  • 觀念平台-碳稅與排放交易互補的最佳組合

     在推動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的過程中,「碳定價」是必要的配套措施,否則很難有具體成效。目前「碳定價」有碳稅(費)與排放交易這兩種工具,國內各有支持者。但事實上這兩種工具不必然只能取其一,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目前國內正在審議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案」,當然無法迴避這個議題。因此建議在此次修法能將碳稅(費)與排放交易這兩種工具的關係妥善規劃,即使實施時有先後次序,也應預為考慮到未來的互補性與相容性。

  • 企業提供電子帳簿 享租稅獎勵

     為鼓勵企業提供電子帳簿資料,達到無紙化目標,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指出,企業若以網路平台上傳或用儲存媒體提供電子帳簿資料,可享有免再提供憑證、漏稅額較低者可豁免選案查核、專人協助稅制實務問題等三大租稅獎勵。

  • 美國越來越像大陸的翻版

    美國越來越像大陸的翻版

     在國際經貿方面,美國以往批判中國最嚴厲的事項之一是政府大量補貼企業,以低價產品獲取市場占有率,從事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貿易代表署本月向國會提出的年度報告再度指出,大陸無視WTO的自由貿易精神,以補貼與監管模式打壓外企的競爭力、扶植本土企業。可是觀察美國政府最近的作為,越來越像大陸,採用補貼等措施促進投資的作法,與大陸相較並不遑多讓。

  • KPMG:台商須注意稅務永續治理

    全球反避稅風潮持續延燒,疫情的不確定加重了各國增收稅款以補貼紓困措施的壓力。中國雖欲貫徹執行減稅降費的鼓勵發展政策,然於稅務稽查的軟、硬體及力度上亦同步升級,近期檢查補稅案例時有所聞,包括大陸台商常享受的高新技術企業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

  • 新版生技條例三讀 優惠續延十年

    新版生技條例三讀 優惠續延十年

     2021年底即將落日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立法院院會21日三讀通過修正案,不僅將名稱改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條例延長實施十年至2031年底止,並且擴大租稅獎勵適用範圍,新增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創新技術平台等新興項目。

  • 四大公投前夕...只顧選民忘了股民 當沖降稅三讀 再等等

     立院院會原預定在17日完成三讀證交稅條例、即為當沖降稅優惠延長三年,惟藍綠雙方為衝刺18日四大公投案而未審查。但財政部指出,朝野對當沖降稅已有共識,預計可趕在24日平安夜以前完成三讀。

  • 當沖降稅延長3年 朝野立委達共識17日拚三讀

    當沖降稅延長3年 朝野立委達共識17日拚三讀

    當沖降稅將於今年12月31日屆期,立法院朝野黨團今天協商證交稅條例修正草案達成共識,將依行政院版本,延長股市現股當日沖銷交易證券交易稅稅率千分之1.5至113年12月31日,預計17日院會拚完成三讀,而金管會尊重行政院的主張。

  • 當沖降稅延長年限 院會再協商

     立院各黨團6日協商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案(當沖降稅延長案),綠營以政院版為主,有意將當沖降稅優惠延長三年(至2024年12月31日),稅率維持千分之1.5;藍營則堅持當沖降稅應常態化,最後朝野未取得共識,再送院會協商。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