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移植排斥的搜尋結果,共76筆
70歲陳阿姨因臉部的白斑困擾50 餘年,很不自信,過去曾四處求醫,也嘗試過各種偏方、草藥、藥物等仍不見起色,直到前年至林口長庚醫院白斑治療中心確診為分節型白斑症,接受皮膚自體色素移植治療,6個月後色素幾乎完全複色,陳阿姨也因此恢復自信。
全國等待器官移植人數達上萬人,但「大愛器官」招募不易,台中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6日舉辦揭牌儀式,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的許姓病友20年來已換肝2次,他激動說「我的人生不能沒有鄭主任,他救了我兩次!」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歇,台大醫院日前完成一例高難度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緬甸華僑李女士9年前曾接受腎臟移植,前年腎功能再度惡化而考慮二次移植,人在緬甸的姪女為了來台捐贈,可說是困難重重,不僅要克服航班不固定問題,甚至一度面臨簽證過期,終於在今年5月完成捐贈手術,李女士術後恢復良好。
39歲廖先生105年因大腸癌全大腸切除,3年前突然腹痛經就醫發現小腸供應大部分小腸的上腸繫膜動脈根部長滿腫瘤,手術切除會讓病「無腸可用」的情況,終身無法進食、僅能藉由靜脈獲取營養,去年10月腫瘤持續侵犯造成腸道穿孔,小腸移植是唯一的生路,經醫療團隊登錄器官移植,終於在今年2月16日等到血型相溶的捐贈者,術後恢復正常飲食,也未出現排斥現象。
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促使人類的平均壽命逐年延長,但也導致了體內器官老化的問題,等待醫治與更換器官的需求日趨嚴重。科學家為了解決此困境,從不同環節切入,包括免疫學、胚胎學、基因工程、甚至新興的3D列印技術等科學,經長期不遺餘力的投入研究經費。例如,美國聯合醫療公司子品牌「Revivicor Inc.」歷經二十餘年,利用動物複製與基因工程的方法,研發出基因改造「GalSafe豬」,未來可望作為人類移植用器官的新來源之一。
48歲謝先生3年前牙齦腫脹、喉嚨痛長達1個月,診所就醫後未明顯改善,至奇美醫學中心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接受化療,但隔年5月復發,經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建議,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没出現嚴重合併症也無需服藥,只需定期追蹤。
曾罹患肺結核的44歲范先生(化名),因氣管狹窄,去年開始呼吸困難,緊急安裝支氣管支架後滑脫,經台大醫院切除狹窄的氣管,並以器捐者的主動脈「種入」氣管交接處進行移植後,順利完成接合,創下亞洲首例,現在的他已完成移植超過280天,每天早晚都能走路3公里。
曾罹患肺結核的44歲范先生(化名),9年多前出現咳嗽有濃痰症狀,經電腦斷層發現是肺結核引起的支氣管狹窄,經持續追蹤發現狹窄問題越來越嚴重,去年1月開始呼吸困難,緊急安裝支氣管支架後滑脫,經台大醫院切除狹窄的氣管,並以器捐者的主動脈「種入」氣管交接處進行移植後,順利完成接合,為亞洲首例。現在的他已完成移植超過280天,體力變得很好,每天早晚都能走路3公里。
日前,美國剛完成首例豬心臟移植心臟病患者並且成功,目前患者仍存活。現在又有一起成功案例,科學家將2枚基改豬腎臟,移植進一名腦死患者腰部,在長達數天的實驗中沒有被排斥,並發現豬腎正在產生尿液。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完成一項重大的醫學成就,一名心臟患者移植豬的心臟,以挽救他的生命。馬里蘭醫學院表示,患者已完成手術3天,術後情況都很好。
包小柏的愛女因患罕見疾病,20日不幸病逝,得年22歲。包小柏暫定下個月2日舉辦家祭,且不對外公開,他之前排定的工作也都取消,預計農曆年後復工。包小柏的哥哥包偉銘昨低調不受訪,僅透過好友表示真的很不捨,家人們都沉浸在悲傷中,希望姪女在另外一個國度當個快樂的天使。
紐約大學醫學院朗格移植研究所(Langone Transplant Insitute)的外科醫生完成2次基改豬的腎臟,移植到人類身上的壯舉,而且第2次手術是在第1次測試手術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再次成功,這將是器官移植的新突破。
你能想像一顆活蹦亂跳的心臟,從一個人身上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嗎?這個場景對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來說絕不陌生。今年71歲的魏崢是國內執行換心手術的紀錄保持人,完成近600例心臟移植手術,不僅擦亮了台灣心臟外科的招牌,更為上百位病患開啟人生新扉頁。
美國一項腎樣移植移驗,取得了重大進展。根據美媒報導,團隊將基改豬隻的腎臟連接到腦死病人的體外,幾乎是瞬間就開始正常運作。這項成果可謂是人類器官移殖領域的重大進展,有望成為大量需要腎臟移植病人的解套良方。
北榮去年完成國內首例幼童雙腎捐贈移植,成功讓2名女童擺脫洗腎人生,該項手術還創下捐贈者體重最輕的紀錄。北榮外科部兒童外科主任蔡昕霖表示,此項手術難度相當高,因幼童器官發育未全,加上血管細小,一旦錯過移植黃金期相當容易引發血栓,機率約大於50%,所幸這次在20人團隊的協助下,仍然完成創舉。
彰基醫院目前完成三百例骨髓移植,這三、四年來完成十例「半相合移植」。其中,20歲蕭姓男大生、40歲柯姓女患者均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二人都接受親屬白血球抗原(HLA)配型半相合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狀況良好,定期門診追蹤。
許多女性移植子宮,都是因為罹患了「苗勒氏管發育不全症候群(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MRKH)」,卵巢、外生殖器、第二性徵都正常,但天生沒有子宮,也沒有生理期。
網紅罔腰做變性手術後,在IG上公布懷孕喜訊,究竟是真是假、鬧得沸沸揚揚,台灣試管教父李茂盛說,若無子宮的變性人,想做試管懷孕生子,機率等於零,但若想移植子宮,目前台灣法令是不合法,也無這樣的技術。
國內換肝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近來因肖像遭有心人士盜用,藉其名氣型塑為「台灣養肝丸之父」賣起養肝丸,讓他相當氣憤,特別結合中國附醫中醫部推動中西醫整合肝臟移植一條龍服務,慎重呼籲國人不要吃來路不明的草藥,也別相信不實的廣告,有病就要就醫並遵從醫囑正確用藥。
立法院臨時會正在處理《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司改團體呼籲參審陪審兩制一併試行。「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推動大聯盟」召集人林永頌昨指出,民進黨團書記長鍾佳濱以器官移植為比喻,指參審比較不會有排斥,陪審會有排斥問題,但這種講法是錯的。他強調,不論未來是施行參審或陪審,希望能把規則訂清楚,讓當事人在程序上有選擇權,而不是施行單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