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稅負成本的搜尋結果,共185筆
美國知名政治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言:「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永遠逃不掉,死亡跟繳稅。」
美國參議院通過台美避免雙重課稅相關法案,對於赴美投資的台商而言,有助減輕過往被雙重課稅的壓力,該協議目前還未生效,建議台商要檢視4大要點,一旦生效後就可無縫接軌地享受法案所帶來的好處。
台美積極推動反雙重課稅相關法案,除了高科技產業可望成為主要受惠族群,會計師表示,金融業放款利息收入也有機會降低稅負,從現行30%降至10%。
財政部的房屋稅修正條例(囤房稅2.0)草案預告至9月18日期滿。政府希望透過稅負合理化的手段來加重炒房成本,出發點可謂良善,但囤房稅目前對建商採差別稅率的部分,宜改為單一稅率,以免相關稅制反而干擾市場。
打房再下重手,行政院昨通過「囤房稅2.0版」,衝擊囤房族、包租公包租婆,不過,專家表示,囤房族不是「吃素的」,擁有多房的人,承擔稅負能力比一般人高,不太可能因增加幾萬元的稅,賣掉幾千萬元的房屋,勢必會將稅負成本轉嫁到租金,估計未來每年租金漲幅超過2%將成常態。
行政院會6日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囤房稅將改採「全國總歸戶」並提高稅率最高至4.8%,站在海嘯第一排的建商首當其衝,引爆不動產業各公會嚴正抗議。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砲轟,質疑「為什麼建商房子賣不出去要被課囤房稅?難道汽車賣不出去,也要課囤車稅嗎?」
從2021年初以來,伴隨COVID-19而來的供應鏈中斷及缺工、缺料,加上解封產生的報復性需求,造成全球凌厲的通膨;之後的俄烏戰爭帶來的原物料供應吃緊,更讓通膨雪上加霜。通膨的現象讓大家更關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相關的議題。大多數國家,包括台灣,都利用CPI的變動來衡量通膨率。最近在美國的財經界就討論過CPI(由美國勞動部底下的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編列)及個人消費物價指數(PCE,由美國商務部底下的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編列),哪一個指數較能反映消費者物價;美國聯準會在制訂政策時所參考的是PCE。
為促進友善併購新創公司的環境,減緩新創事業股東併購股利所得稅負擔,財政部公告,個人如適用企併法,依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的股利所得,可選擇全數延緩至取得次年度的第三年起,分三年平均課稅,但擇定後不得變更。
台美租稅協定尚在努力階段,財政部北區國稅局10日與美商集團所屬在台子公司簽訂預先訂價協議,這也是美商集團就其在台業務,與北區稅局首次完成的預先訂價協議。
為降低權證發行人調節避險部位之稅負成本,以提升其報價品質及投資人參與權證市場意願,促進權證市場發展,總統周三修正公布證券交易稅條例部分條文,其中第2條之3及第3條自112年11月10日施行。
為降低權證發行人調節避險部位之稅負成本,以提升其報價品質及投資人參與權證市場意願,促進權證市場發展,總統今(10)日修正公布證券交易稅條例部分條文,通過權證避險證交稅自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自2023年11月10日施行。
為降低權證發行人調節避險部位之稅負成本,以提升其報價品質及投資人參與權證市場意願,促進權證市場發展,財政部擬具之「證券交易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朝野立委共識下,周五上午經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8次會議三讀通過。財政部表示,上開證券交易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有助改善權證造市品質,提升權證流動性。
權證避險降稅案等了十年,立法院周五三讀通過,權證避險交易稅率從原本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實施五年,設有日出條款,在總統公布生效後六個月上路。
「證券交易稅條例增訂第2條之3」條文草案,經周一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財政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審查完竣,在朝野立法委員共識下,依行政院提案版本審查通過。該草案初審通過,包括擬將權證避險交易稅率從現行千分之3調降為千分之1等,而權證避險降稅修法最早可回溯到2013年3月,但當時因立院屆期不續審,修法暫時止步,周一終於依照政院版本順利初審過關。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0日續審權證避險降稅,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券商現在為了造市義務,成本大概在3成多左右,如果降低之後,成本降低,權證造勢上可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市場如果活絡了,稅收說不定也會增加,所以在稅式支出上有正面的期待。
延宕多年的權證避險降稅再次闖關,立法院財委會29日將審查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案,行政院版將權證避險交易稅率自現行0.3%降到0.1%,實施期間五年。證期局長張振山28日指出,金管會已提出配套措施降低疑慮,強調「降稅有助權證避險功能更強化」。
延宕多年的權證避險降稅露曙光!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9日將審查權證避險降稅,依行政院提出版本,將把權證避險交易稅率自現行千分之3降到千分之1,實施期間五年。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28日指出,此法案推動已久,金管會已提出配套措施降低疑慮,「降稅有助權證避險功能更強化」。
受控外國公司法(CFC)對KY公司影響大。會計師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對大陸子公司進行架構重組時,不論直接或間接轉讓,大陸公司端的股權都需要在大陸繳稅,但過往台灣母公司可透過間接轉讓大陸公司股權,遞延在台灣繳稅,CFC實施後,轉讓大陸公司股權需要同時在台灣、大陸申報納稅,將使得投資架構重組的稅負成本墊高。
兔年伊始,國內政治也開啟新局。新閣揆陳建仁提出強化台灣經濟韌性、環境韌性與社會韌性的三大訴求,要打造溫暖堅韌的新內閣,但面對撲朔迷離的國際政經情勢,新內閣更要為國內企業領航。因應淨零碳排趨勢、迎戰全球稅制變革和穩定各類商品市場,將是新內閣,特別是財金部門無可迴避的三大議題,除了要溫暖堅韌,各部會必須通力合作,才能突圍。
造市利多!行政院會8日通過攸關權證避險降稅的《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草案,未來稅率從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為期五年,上路日期則在新法公布的六個月後。根據財政部預估,修法後每年可增加8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