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穴道的搜尋結果,共87筆
月圓人團圓的中秋佳節,是許多人期待且重視的節日,今年又適逢連假,在平常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些許輕鬆時光,在應景吃月餅、烤肉之餘,也要注意飲食節制,以免「月圓人更圓」,更重要的是小心腸胃道塞車,影響到消化功能。
搭車過程暈車,至少可以設法下車緩一緩;搭船暈船,至少可以經常起身走動或者躺下休息。搭飛機就沒這麼方便了,暈機一旦發作,機上空間狹小,不得不折騰到下飛機為止。外媒提醒,可從選位、飲食等層面著手,盡量降低航程之中頭暈目眩的機率。
蔡男去年10月間退伍前,到某國小籃球場打籃球,與10歲女童搭訕攀談,還帶她到偏僻處所強制猥褻得逞。事後,家長察覺有異追問得知報警,蔡委任律師辯護以蔡患有戀童症請求減刑,但經醫院診斷鑑定認輕度智能缺損,但與犯罪行為無相關因果關係,法官依強制猥褻罪判3年2月,可上訴。
台中一名男子去年在服役期間,10月某日在國小籃球場與數名孩童打球,後來他搭訕一名五年級女童,稱帶對方私下認識穴道,並直接抓女童的手摸自己下體約10秒,女童試圖抽回手,還被男子抓回來繼續摸;男子事後辯稱有戀童癖、精神異常,但法官不採信,判刑3年2月。
高雄一名養生館推拿師前年4月在幫女顧客做刮痧拔罐時,趁對方趴躺按壓大腿時,另一手竟手淫射精在對方左側臀部,女子屁股感到噴射的溫熱液體驚覺不對勁,起身報警,男子辯稱液體是精油,還說當天早上有夢遺,手上曾沾到精子,不過法官不採信,一審遭判1年,二審法官予以緩刑4年。
二十四節氣之一穀雨4月底將到來,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在潮濕的環境下,身體容易招來濕邪,導致關節痠痛、身重體倦、食慾不振等現象。中醫師表示,穀雨節氣著重肝、脾的調養,透過食用紅豆薏仁湯、四神湯以及按壓內關穴、陰陵泉穴、地機穴、太衝穴、行間穴5穴調養,「袪濕健脾」來避免濕邪入侵。
若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或長期呼吸道疾病,容易出現呼吸急促、胸悶等問題,嚴重還會影響睡眠品質及血氧濃度。中醫師林舜穀提到,想改善呼吸道相關問題,可按壓中府穴、華蓋穴,能夠緩解呼吸急促、氣短等症狀,另外平時也可以多補充杏仁。
口臭問題如果不好好處理,可能會造成社交困擾,甚至影響人際關係。中醫師王大元指出,口臭不只是因為細菌在口腔孳生,也可能代表身體出問題了,不同的異味對應不同的身體狀況,像阿摩尼亞味可能是腎臟有問題,臭酸味是胃食道逆流,魚腥味則是鼻竇炎的代表氣味。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為春季陽氣萌動的開端,代表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春天已來臨,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劉俊賢表示,驚蟄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暖,人體陽氣漸旺,氣血運行開始變化,建議民眾這段期間可多吃溫熱的食物,按壓內關穴與太衝穴防止因肝火偏盛而出現的疾病。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就容易出現未老先衰的狀況,平時可透過按摩穴道,增加活力、預防衰老。中醫師張宏銘指出,中醫所說的腎氣與衰老程度有關,想要保養腎氣可按壓「湧泉穴」,每天按約3分鐘,有助於補腎,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現在科技發達,民眾使用手機、電腦頻率高,若再加上生活作息不當,就容易造成身體疲憊、用眼過度等問題。中醫師林名育提到,高熱量食物吃下肚後堆積在體內,造成代謝變慢,身體與眼睛都會受影響,建議民眾平時可按壓百會穴、頭臨泣穴、攢竹穴、太陽穴、絲竹空穴5個穴道,有助於改善視力、治頭痛。
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林盈萱以針灸處理膝關節疼痛,採頭皮與體針施於心包經、心經上的穴道進行睡眠問題的治療,另取膽經、脾經的穴道治療腿部緊繃,並搭配復健治療,可改善因膝蓋疼痛影響行走與睡眠問題。
大腦是人類重要的器官之一,但隨著年紀變大,大腦功能會逐漸退化。中醫師林舜穀提到,長者容易出現腦功能下降的狀況,平時可以透過按摩穴位改善,例如大拇指與食指間的靈骨穴和大白穴,有助維持認知功能,並分享10種護腦的食物。
嘉義縣長翁章梁任內成功讓嘉義縣朝農工大縣轉型邁進,接下來4年,他將全力衝刺,讓農工大縣徹底實現。他強調,經過4年磨合、打基礎,縣府團隊一切上軌道,未來4年就是讓列車加速前進;不只村里大調查持續進行,城鎮風貌整頓、產業園區周邊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公共工程美學等,都是日後施政重點。
不少上班族會發現,明明假日有好好休息,疲勞感卻還是無法緩解。中醫師提到,若總是感覺身心疲勞或提不起勁,可能是患上慢性疲勞症候群,就算有適當休息,但依舊覺得很倦怠,對此分享5種症狀及解決方法,還可以按穴位輔助。
造成筋骨痠痛的成因百百種,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運動傷害或是天氣變化都是痠痛的主因,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邱柏豪表示,氣血循環不通就會造成身體的痠痛,若關節部位失去營養,則會導致長期的慢性痠痛,因此邱柏豪及醫師魏子善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按摩穴位緩解不適。
台南市議員陳碧玉今天於議會質詢時,出示一張2歲幼兒小腿瘀青的照片,她表示,接獲新市區家長陳情小孩就讀某私幼的幼幼班疑似遭虐,家長詢問,幼兒園稱瘀青是「按摩穴道」所致。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針對這起私幼疑虐童的案件,南市府已介入調查,後續會依事實認定及處理。
擔心確診、擔心收入減少,擔心孩子停課在家沒人顧,新冠疫情帶來的各種糟心事讓人焦慮,整晚腦子走馬燈,輾轉反側。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TSSM) 公布的「2022年台灣COVID-19影響國人睡眠調查」顯示,疫情期間,全台睡不好的人數比例飆升,讓近6成的人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如何才能安穩睡個好覺?全真中醫診所院長褚柏菁建議可利用穴位按摩搭配精油使用,舒緩焦慮幫助好眠。
新冠肺炎痊癒後,不少人會有後遺症,西醫採取症狀治療,但有時療效有限,而中醫針對個人體質、症狀著手,對於後遺症有獨到的治療方式。
許多人在心臟病急性大發作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早有問題。醫師強調,其實平日都有警訊,只是常被人輕忽。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病發前一個月內到幾天內,曾出現胸悶、胸痛,連帶左側手臂、頸部或背部都有痛感,還會略感喘不過氣,有時靜坐也會冒冷汗,這些情況恐已都是心臟在喊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