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空腹血糖的搜尋結果,共109

  • 喝無糖綠豆湯血糖飆到240 醫揭原因:恐引發慢性腎病

    喝無糖綠豆湯血糖飆到240 醫揭原因:恐引發慢性腎病

    綠豆湯是常見的清熱飲品,但一名7旬婦人在喝了一碗無糖綠豆湯後,飯前血糖竟飆到240mg/dl,嚇得她以為糖尿病發作。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馬弘桓指出,綠豆其實不是豆,它在6大類食物屬主食類,會影響到血糖控制,而長期血糖過高,容易引發慢性腎臟病,不可不慎。

  • 不只防糖尿病!5招改善胰島素阻抗 這飲食組合錯了

    不只防糖尿病!5招改善胰島素阻抗 這飲食組合錯了

    你是否聽過胰島素阻抗?當其指數過高,即代表罹患糖尿病風險也隨之增加。事實上,營養師劉雅惠表示,胰島素阻抗還可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風險;並分享可透過5招來改善,包括食用水溶性膳食纖維、拒絕單一食物、減少原本澱粉攝取量、避免加工食品及注意蛋白質。其中,她提到,像是吐司搭配燕麥奶,此種澱粉加上澱粉的飲食組合就要避免。

  • 吃2種餅乾當消夜 醫實證「整晚血糖飆近糖尿病」:太恐怖

    吃2種餅乾當消夜 醫實證「整晚血糖飆近糖尿病」:太恐怖

    糖尿病大多是因飲食或體內胰島素效能不佳,導致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透過食用多種不同食物來了解其對血糖的影響,今 (9日) 發現,他昨晚餐後吃了一點洋芋片、蘇打餅後,血糖就從120mg/dL飆高至175,今上午的空腹血糖仍達125,逼近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讓他直呼「太恐怖。」

  • 45歲女糖尿病前期 靠1飲食法4個月後血糖都正常

    45歲女糖尿病前期 靠1飲食法4個月後血糖都正常

    一名45歲女子體重68公斤,因擔心罹患糖尿病,而就醫檢查血糖數值,結果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都已達糖尿病前期階段,且已出現胰島素阻抗,顯示再不控制血糖,勢必將成為糖尿病患者。在醫師建議下,女子採用減醣飲食,即餐間不吃任何零食、手搖飲,4個月後,血糖數值恢復正常,胰島素阻抗也消失,即女子已擺脫糖尿病的威脅。

  • 防堵慢性病! 全台診所把關代謝症候群 收案5萬人「近3成有改善」

    防堵慢性病! 全台診所把關代謝症候群 收案5萬人「近3成有改善」

    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疾病的前身,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風險皆會增加。國民健康署和中央健保署去年7月起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基層診所收案管理近5萬名代謝症候群患者,其中近3成至少有1項代謝症候群指標改善至標準值。

  • 我們都錯了 水果能護糖友健康!每天最佳食用量曝

    我們都錯了 水果能護糖友健康!每天最佳食用量曝

    全台約有230萬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究竟能否吃水果,眾說紛紜。一項今年發表的論文指出,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較未吃水果的患者,空腹血糖值明顯降低,研究顯示糖尿病患吃水果時若注意熱量控制,可改善空腹血糖數值、大幅降低糖尿病造成的併發症的風險。台灣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進食水果的量,建議一天約200克,且是新鮮水果、非喝果汁。

  • 我們都錯了 血糖正常仍恐罹糖尿病!這數字更重要

    我們都錯了 血糖正常仍恐罹糖尿病!這數字更重要

    一般人提到糖尿病會想到血糖數值偏高,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現代醫學已證實,胰島素阻抗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當人血糖值仍為正常範圍時,胰島素值可能已過高,胰島素阻抗已在緩慢醞釀中,胰島素阻抗會引發糖尿病、腎臟病、癌症的風險。他提醒民眾,要注意胰島素值符合正常範圍6~27,他個人認為應該要小於5、甚至要接近2。

  • 230萬糖友福音!新研究曝「1飲食法」可逆轉 重拾健康

    230萬糖友福音!新研究曝「1飲食法」可逆轉 重拾健康

    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6名,全國約有230萬名糖尿病患者,其中9成以上為第二型糖尿病。一項最新的臨床研究發現,被確診第2型的糖尿病患者,當飲食改變成「低脂原型蔬食為主飲食」時,有37%的患者可以達到疾病緩解,亦即逆轉糖尿病。

  • 他變瘦「1指標」狂飆 醫驚不對勁!一查慘罹癌王

    他變瘦「1指標」狂飆 醫驚不對勁!一查慘罹癌王

    一名50多歲男子原本身材微胖,近來突然體重減輕,檢查發現,血糖從原本略高於正常值飆高至近300 mg/dL,進一步檢查發現,男子竟罹患胰臟癌,且腫瘤已達5公分。醫師表示,一般人若順利減重,應是血糖降低,男子變瘦卻血糖飆高,就是胰臟疾病的警訊,推測應是因男子愛吃甜食、造成血糖偏高,長久下來導致胰臟癌。

  • 糖尿病初期6大症狀要當心! 簡單3招逆轉胰島素阻抗

    糖尿病初期6大症狀要當心! 簡單3招逆轉胰島素阻抗

    糖尿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逐年增加,如何預防成為重要議題。營養師劉雅惠表示,若出現食慾增加、口渴、頻尿、視力模糊、傷口難癒合等症狀,就要當心是糖尿病找上門。她也提到,許多人健檢發現血糖偏高就很緊張,事實上,糖尿病前期有機會被逆轉,可透過減重、運動、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使血糖恢復正常。

  • 50歲男「空腹血糖飆300」暴瘦容易喘 就醫驚見兩條血管阻塞

    50歲男「空腹血糖飆300」暴瘦容易喘 就醫驚見兩條血管阻塞

    一名50多歲患者有糖尿病問題,因為突然暴瘦去醫院檢查,在空腹時就測得血糖值超過300mg/dL,後來更因為爬樓梯會喘做了更詳細的檢查,才知道「兩條血管阻塞了」。醫師表示,有研究指出,罹患糖尿病可說是「中風過一次」,血糖和冠心病有很強烈的關聯,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可輕忽。

  • 健檢沒紅字不代表健康? AI算病提早預測罹患糖尿病風險

    健檢沒紅字不代表健康? AI算病提早預測罹患糖尿病風險

    健檢指數沒紅字,可不代表沒問題!台中榮總今(2日)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透過BMI、糖化血色素、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等9項檢驗數值可提早10年預測罹患糖尿病機率,並將開設AI門診,協助有家族史等民眾提早利用飲食與運動介入,降低未來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

  • 糖尿病不是尿中有糖  「若真有」嚴重後果曝!

    糖尿病不是尿中有糖 「若真有」嚴重後果曝!

    台灣目前約200多萬人罹患糖尿病,由於「糖尿病」一詞中提到尿,許多人以為這是因為尿中有糖,醫師表示,糖尿病的判斷標準是血糖數值,若空腹血糖達126 mg/dL以上就達糖尿病的標準,即使尿中無糖仍屬糖尿病。若高於160-180 mg/dL時,尿液會出現糖,這也顯示病情更為嚴重了。

  • 哈佛研究:午睡有降血壓神效!超過「這時間」肥胖與死亡風險增

    哈佛研究:午睡有降血壓神效!超過「這時間」肥胖與死亡風險增

    不少上班族喜歡在吃完午餐後小睡片刻,充飽電來面對下午的工作,但應該怎麼睡最好?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研究指出,縮短午睡的時間,避免躺在床上睡,才是最健康的休息方式。這項研究於26日發表在《肥胖》(Obesity)期刊。

  • 每4人就有1人快得糖尿病 上班族高危!4招可逆轉

    每4人就有1人快得糖尿病 上班族高危!4招可逆轉

    糖尿病前期沒有症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全台灣有將近600萬人是糖尿病前期卻不自知,依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前期盛行率達25%,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發生的高風險。

  • 雜誌精選》不可不知的產檢大魔王 妊娠糖尿病篩檢全解析

    雜誌精選》不可不知的產檢大魔王 妊娠糖尿病篩檢全解析

    為確保母嬰健康,衛生福利部將妊娠糖尿病篩檢從自費納入補助範圍。這項被許多孕媽咪視為產檢大魔王的關卡,須忍受8小時空腹飢餓,在5分鐘內喝下75克葡萄糖水,並於1、2小時後各抽一次血,因此疾對母嬰安危影響甚鉅,及早發現才能及早因應治療,降低風險。

  • 血糖飆到180!她1動作立刻降 營養師:肌肉會吃它

    血糖飆到180!她1動作立刻降 營養師:肌肉會吃它

    血糖可以從飲食控制,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關鍵。營養師李婉萍指出,一位病患自從身上帶了偵測血糖的機器後,只要飯後看到血糖飆到180mg/dL(正常空腹血糖為70~99mg/dl、飯後血糖80~140mg/dl),就會去運動、走路,1小時後血糖立刻掉到110mg/dL。李婉萍表示「肌肉可以吃血糖」,不管哪種運動型態對血糖都有幫助。

  • 中年男暴瘦10公斤 健身反罹糖尿病!妻曝他日喝1飲料醫傻眼

    中年男暴瘦10公斤 健身反罹糖尿病!妻曝他日喝1飲料醫傻眼

    糖尿病患者除了吃多喝多尿多外,有時會出現短時間暴瘦情況,家醫科醫師表示,曾有一名46歲男性因體重下降10公斤而做健檢,原以為是健身有成,未料血糖數值已遠超過正常值,已罹患糖尿病,原因可能出在男子之前為了降低尿酸數值,每天喝一顆椰子水有關。

  • 30年健檢大數據曝 國人體重、血糖飆升

    30年健檢大數據曝 國人體重、血糖飆升

     30年大數據看國人健康變化!美兆健康管理機構公布近300萬人次健檢數據,發現國人平均身高、體重、女性胸圍、空腹血糖都有上升趨勢,反映出國人營養攝取增加但不均衡,加上生活型態改變,缺乏運動、熬夜、壓力大等因素,整體健康情形每況愈下。

  • 空腹、飯後血糖哪個較準?醫解答:搞錯會害糖尿病上身

    空腹、飯後血糖哪個較準?醫解答:搞錯會害糖尿病上身

    一名女子有平時就量測自己血糖的習慣,但有天發現自己空腹血糖是正常值,但飯後血糖值卻超標,不知應以哪個數值為參考標準,醫師表示,非糖尿病患者的飯後血糖值比起飯前數值更具參考價值,尤其非糖尿病患者、但血糖已開始有問題時,如果只測空腹血糖,就可能忽略糖尿病前期的問題,進而引發糖尿病問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