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筆電代工廠的搜尋結果,共203

  • 產業分析-電子製造業布局越南 誘因何在?

    產業分析-電子製造業布局越南 誘因何在?

     中國過去因充沛和低廉的勞動成本吸引產業進駐,日積月累成完整的產業鏈,使中國成為製造大國,然歷經2018年中美衝突、疫情爆發、疫情管控措施等事件後,為避免供應鏈斷鏈,廠商不得不重新審視供應鏈集中於一地的策略。由於中美衝突發展不見盡頭,美國針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讓中國製造幾乎無利可圖,且中國人口結構走向高齡化,勞工薪資不斷上漲,亦使資本支出不斷增加。

  • 谷底反彈 瑞儀營運季季增

    谷底反彈 瑞儀營運季季增

     瑞儀(6176)舉行法說會,公布第一季財報,首季合併營收約92.5億元、年減35.7%,毛利率維持在17.71%,受到匯損影響,稅後純益約7.36億元、年減66.3%,每股稅後純益1.58元。

  • PC回溫 緯創英業達錢景亮

    PC回溫 緯創英業達錢景亮

     PC市況浮現生機,隨通路端庫存及PC品牌陸續傳出正面消息,外資對PC後市看法也逐漸翻多,電子代工廠近期股價表現相對強勁,緯創(3231)、英業達(2356)20日逆勢抗跌,緯創尾盤急拉翻紅,英業達也獲外資連四日敲進8,937張。

  • 季底拉貨潮再現 筆電代工廠全面回溫

     在客戶季底拉貨帶動下,筆電代工廠3月營收全面回溫,英業達、仁寶3月營收月增率分別高達31.4%、19.1%,營收則分別為471.01億元、797.52億元,英業達更創五個月來最高,而和碩在手機以外的產品需求轉佳下,3月營收重回千億元大關、為1,012.69億元,廣達3月營收為927.59億元,筆電出貨量優於預期也讓廣達調升第二季筆電出貨量至小幅季增。

  • 聯詠Q1營收超預期 Q2更猛

    聯詠Q1營收超預期 Q2更猛

     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3034)第一季雖然仍受到消費性電子生產鏈庫存調整影響,隨著面板廠庫存去化接近尾聲,第一季合併營收240.46億元超越業績展望高標。

  • 全球筆電Q1急凍 Q2料回暖

    全球筆電Q1急凍 Q2料回暖

     全球筆電出貨量繼於去年第四季跌破4字頭後,今年第一季再繼續向下探底、跌至3,390萬台,為2020年第二季以來的單季低點。不過隨著整體筆電成品及零組件庫存壓力逐步緩解,研調機構預期第二季通路端回補需求也將逐月增強,可望拉抬全球筆電出貨回暖季增。

  • 《科技》筆電迎春燕 Q2全球出貨量季增看2位數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3年第一季全球筆電出貨量約3,390萬台,季減13%、年減39%,主要是經濟逆風持續影響消費市場信心,拖累通路筆電整機去化進度,也進一步促使品牌調降代工廠訂單,以有效調節庫存壓力。第二季在筆電整機及零組件庫存壓力將會緩解的預期下,通路回補需求可望逐月增強,同時帶動第二季筆電出貨量提升至3,763萬台,季增11%,但仍較去年同期衰退18%。

  • 《產業》2月筆電出貨月增17% 3月續反彈

    DIGITIMES研究中心指出,因出貨基期較低加上巿場回補部分存貨,使全球前五大筆電品牌2023年2月整體出貨月增達17%、規模大致重返疫前水準。展望後市,因通路與料件庫存開始有效下降,品牌庫存回補與新品放量將更為顯著,預期3月出貨可望月增逾15%。

  • 宜特報喜 首季營收看旺

    宜特報喜 首季營收看旺

     電子驗證分析廠宜特(3289)2月合併營收3.32億元,改寫歷年同期新高及單月營收歷史第三高。宜特訊號測試實驗室近期取得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認可,正式成為ClearMR認證中心(Authorized Test Center,ATC),加上來自先進製程、電動車等檢測需求續強,今年可望進入新一輪的快速成長期。

  • i14 Pro加持 和碩1月營收強

    i14 Pro加持 和碩1月營收強

     受惠於蘋果對i14 Pro拉貨積極,和碩(4938)1月營收來到1,246.09億元,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比12月成長10.5%、也比去年同期小增1.19%,是代工廠中少數1月營收能夠月增、年增者。面對第一季,和碩預估通訊產品營收受惠於客戶持續拉貨,營收將比第四季穩定,但消費性產品營收、筆電出貨量都是季減。

  • 廣達、仁寶 上月業績減幅收斂

     筆電需求低迷與農曆年假雙重影響,廣達(2382)1月筆電出貨量僅有310萬台,較去年同期幾近腰斬,但在車用電子、伺服器等產品挹注下,1月營收僅年減約1成、為900.07億元。仁寶(2324)1月筆電出貨量也僅有210萬台、年減超過4成,不過在筆電ASP上升下,1月營收為627.23億元,營收年減幅度收斂至24.1%。

  • 筆電代工廠逢淡季 緯創、英業達1月營收下滑

    筆電代工廠緯創今天公布2023年1月合併營收約新台幣549.67億元,月減43%、年減17.91%。英業達1月合併營收約372.45億元,月減7.64%、年減6.04%。

  • 全球筆電出貨 Q1恐再摔

    全球筆電出貨 Q1恐再摔

     去年PC產業遭逢全球政經局勢拖累,尤其下半年在市場需求加速反轉下,第四季及全年度皆以雙位數跌幅衰退,研調機構統計,全球筆電單季出貨量跌破4,000萬台、全年僅1.86億台,年減24.5%,今年第一季還將再季減9.5%、跌至3,510萬台,來到近十年同期谷底。

  • 童子賢唱旺今年營運成長 和碩搶單速度 會比兔子跑更快

    童子賢唱旺今年營運成長 和碩搶單速度 會比兔子跑更快

     景氣不佳,代工廠大多對今年保守以對,不過台灣代工廠二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對今年樂觀以對,並預期和碩搶訂單的速度會比兔子跑得快、成長會比兔子跳得高。和碩雙執行長鄧國彥則表示,今年和碩營運有機會與2022年出現持平至微幅成長,由通訊產品、消費性電子帶動,車用電子營收年增率則預期將繳出雙位數百分比。

  • 戴爾 明年擬停用中國製晶片

     在中美關係緊繃,以及美方在科技領域持續對中國壓制下,原本保持觀望的跨國科技業者,近期開始加速供應鏈「去中化」以分散生產風險,這股風潮也蔓延到筆電業。市場5日傳出,戴爾(Dell)希望到2024年停止使用中國製造的晶片,並通知供應商大幅減少在中國生產的其他零組件;惠普(HP)也評估將生產線撤出中國的可能性。

  • 去中化波連波,筆電產業也開始動起來...戴爾 擬五成產能移出中國

     去中化玩真的?在美中關係緊繃狀況下,不只敏感的半導體晶片業風聲鶴唳,連筆電產業也開始動起來。供應鏈指出,筆電品牌大廠戴爾(DELL)已經通令供應鏈與代工廠,目標在2025年、要把五成產能移出中國。

  • 專家傳真-台灣半導體「後台積電」模式

    專家傳真-台灣半導體「後台積電」模式

     台積電美國亞歷桑納州新廠安機儀式,董事長劉德音將於12月率隊前往美國;同時,台積電證實美國二廠將啟動最先進3奈米製程,在產業界投下震撼彈。另外,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重出江湖,老驥伏櫪,將出任鴻海半導體事業群策略長。

  • 年底備貨潮 電子五哥Q4保守有撐

    年底備貨潮 電子五哥Q4保守有撐

     儘管通膨攪局,電子五哥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皆對第4季釋出保守展望,但供應鏈人士認為仍有支撐、第4季小幅成長無虞,因接下來有雙11、耶誕、農曆新年備貨潮,全球資料中心也因為5G與低軌衛星發展加速更新,也因交易以美元計價,強勢美元換算回台幣也對獲利助攻。

  • 分散風險 i14啟動印度製造

    分散風險 i14啟動印度製造

     分散風險?根據印媒報導,蘋果iPhone 14目前已開始在印度量產,比往年iPhone新機在印度生產的時間點提早近半年,蘋果也已證實這個消息。外資出具報告表示,今年印度製iPhone占比僅有5%,但此一比例將在2025年大幅提高至25%。

  • NB市況疲軟 英業達、緯創 H2伺服器撐場

     商用筆電出貨動能疲軟,兩大代工廠英業達(2356)及緯創(3231)8月筆電出貨同步下跌,也都認為第三季筆電出貨將季減。不過伺服器業務則預期將維持季增走勢,成為支撐整體營收的主力。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