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管理技術的搜尋結果,共823

  • 碳抵換千億美元商機恐剩150億

    碳抵換千億美元商機恐剩150億

     受到全球各國致力於本世紀中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近年曾被視為至少擁有千億美元龐大商機的「碳抵換」(carbon offset)市場,受認證不實和企業策略改變影響,2022年出現十年來首次下滑。分析指出,若技術缺乏突破,2030年市場規模可能只剩150億美元。

  • 碳基 23日登錄興櫃戰略新板

    碳基 23日登錄興櫃戰略新板

     碳基科技(7719)於11月20日舉辦「興櫃前法人說明會」,由華南永昌證券主辦承銷,並於11月23日正式登錄興櫃戰略新板。由碳基科技總經理鍾文隆向投資者展示其營運成果。會中邀請華南永昌證券董事長黃進明、亞洲航空董事長盧天麟以及資拓宏宇執行長王芝和共同參與並於會中對於碳基科技的成就和未來發展表達了高度的肯定和支持。

  • 農友看過來!農改場LINE即時監控系統 田間管理好便利

    農友看過來!農改場LINE即時監控系統 田間管理好便利

    因應氣候變遷與農業人口老化,及確保產量與品質不受病蟲害和氣候影響,農業逐步朝向發展設施環控栽培,精準、省工及高效率管理成趨勢。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農業生產管理即時監控資訊系統,透過網路自動監測栽培環境,遠端自動管理,導入LINE即時通訊,讓農民透過手機即可執行田間管理作業。

  • 廣懿攜手紡織所康麗數位 邁向永續

    廣懿攜手紡織所康麗數位 邁向永續

     淨零碳排放已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趨勢,眾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紛紛要求其製程符合低污染、環保等指標,數位噴印技術在紡織業實現低碳發展的策略日益受到重視。國內印花公司廣懿、全球數位直印機領先者康麗數位(Kornit Digital,納斯達克代碼KRNT)及紡織綜合所,16日於該所舉辦「低碳永續智造未來-數位印花研討會」。

  • 產業溫室氣體減量 研討會11月21日登場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將於11月21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產業溫室氣體減量與綠色技術輔導成果暨實務研討會」。上午頒獎表揚今年度產業溫室氣體減量績優廠商、資源再生綠色產品獲證廠商及綠色採購績優廠商,同時邀請台灣微軟雲端專案蔡琮裕總經理、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張清標總經理,分別以「企業永續發展之低碳化與智慧化創新策略」、「產業以大帶小攜手邁向2050淨零排放」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 《半導體》合攻3D封裝電源管理 來頡、愛普*股價兩樣情

    愛普*(6531)砸下5億元,取得來頡(6799)400萬股股份,相當於9.56%的部分股權。愛普*表示,藉由此一投資案,愛普*一方面可提升公司資金運用效益,同時也期望將愛普*3D堆疊先進封裝經驗和技術進一步推展至電源管理應用領域的長期佈局,另外,雙方在HPC電源管理應用的合作開發是長期規劃,目前還沒時間表。愛普*今股價冷淡,僅震盪於平盤附近,來頡則是早盤以漲停142元開出,其後打開在漲幅6%~7%跳動。

  • 虎科大 助攻金屬產業低碳轉型

    虎科大 助攻金屬產業低碳轉型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精實智慧製造實驗室」為推動產業永續發展、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由工業管理系成立「金屬產業低碳聯盟」,主導「精實智造碳排監控系統」與「中小企業低碳化暨智慧化診斷評估系統」技術開發。透過精實管理輔導聯盟成員導入綠色智慧製造技術,引領產業邁向低碳排放並優化製程效率。

  • AI浪潮下 企業應思考如何安全有效運用

    AI浪潮下 企業應思考如何安全有效運用

     在AI浪潮的席捲之下,許多服務目前已經可以透過AI輔助執行或是由AI取代,企業與其思考是否開放或禁用,更應了解並謹慎思考如何能夠安全且有效地應用ChatGPT技術,考量包含安全性、整合性、合規性和人工智慧倫理(AI Ethic)等面向,衡量對ChatGPT技術的管理。

  • 大亞集團 展示智慧能源關鍵亮點

    大亞集團 展示智慧能源關鍵亮點

     大亞集團率領關係企業協同能源科技及聚恆科技,日前參加2023國際智慧能源週引領智慧能源未來。大亞集團於能源展中展示從能源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五大完整能源鏈智慧關鍵亮點,同時揭曉全台首座百萬瓦級大型儲能不斷電系統(UPS)與自行研發的虛擬電廠(VPP),協助台灣達成淨零排碳的目標,深化智慧能源發展。

  • 桃園復興這2作物人氣夯 農民加強栽培技術

    桃園復興這2作物人氣夯 農民加強栽培技術

    桃園市農業局19、20日在復興上巴陵辦理「加強農民栽培水蜜桃及甜柿技術講習」,共42位果農參加,會中特別邀請農業部農業試驗宋家瑋博士針對病蟲害防治、合理化施肥、因應氣候變遷田間管理重點及智慧農業導入向農友作精闢講授,20日則移師至田間作管理技術現場指導。

  • 三菱電機創新能源解決方案 三大亮點

    三菱電機創新能源解決方案 三大亮點

     日本綜合電機製造商三菱電機以「Innovative Power for a Carbon-Neutral Tomorrow!」為題,首次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展示可持續、高效與節能的系列創新能源解決方案,在能源領域具有卓越領導地位。

  • 《其他電》雙鴻在美大秀散熱技術

    因應AI應用崛起,散熱廠雙鴻(3324)於美國加州聖荷西舉行的OCP Global Summit 2023展出全系列最新散熱技術,包含:最新氣冷技術3D VC及 Loop VC模組,以及整機水冷散熱方案,如水冷板、冷水分配器(CDUs/RPU)等,其中水冷板已於今年第2季開始量產出貨。

  • 玖鼎智慧電表 海內外穩步拓市

    玖鼎智慧電表 海內外穩步拓市

     在全球先進讀表基礎建設(AMI)以及2050淨零碳排加速節能減碳、碳足跡管制大趨勢下,台電智慧電表主要供應廠玖鼎電力(4588)以創新及高可靠度、長壽命的智慧電表,以及電力監控設備、電能管理系統產品與服務,協助台電智慧電網建設,工商業用戶電力管理自動化與效率化,近年迎來企業營運快速成長的新階段。

  • 《產業》TITAS設立「科專成果主題館」 iS MORE搶攻全球戶外服飾市場

    台北紡織展(TITAS)今年首次設立「科專成果主題館」,匯聚紡織綜合所、紡拓會、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34項前瞻紡織科技成果。最引人矚目的是iS MORE,一款全球最輕薄柔軟的奈米纖維透氣防水膜,它不僅擁有優質防水性,更在透氣性方面超越市面標竿產品,提升了2至3倍透氣性,同時重量也減輕了一半以上。此外,它使用無毒環保醇類溶劑,相對於防水透氣外套使用含氟材料,更具環保性且對人體健康無害。該技術將與國內機能布料龍頭廠商及為國際知名運動(如:Nike, adidas, The North Face, patagonia)之福懋(1434)公司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最透氣的防水外套,以搶攻全球戶外服飾市場。

  • 友達宇沛碳管理 助企業低碳轉型

    友達宇沛碳管理 助企業低碳轉型

     為了實現2050年全球凈零排放願景,碳管理與綠色環保節能逐獲企業重視。友達宇沛(AUO Envirotech)菁英團隊具有「碳管理」、「智能化控制技術」、「節能管理」等專業技術及成功經驗,提供產業多元淨零解決方案及管理工具,共同以低碳角度推動綠色永續價值鏈,協助企業邁向低碳轉型、落實節能減碳的綠色永續願景前進。

  • 北市參加2023危機管理會議 進行災害防救技術及經驗交流

    北市參加2023危機管理會議 進行災害防救技術及經驗交流

    台北市於今(12)日參加日本東京都主辦之「2023 危機管理會議(Crisis Management Conference 2023)」,由台北市消防局許志敏副局長代表出席,分享台北市地震災害準備措施,以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 《電零組》台達DeltaGrid能源管理系統 獲資安認證

    全球電源與能源管理商台達(2308)宣布,DeltaGrid能源管理系統領先業界在光儲充整合應用中,取得專業機構TUV NORD工控系統IEC 62443-3-3的資安認證,台達表示,此次取得認證,說明台達方案的資安防禦策略接軌國際標準,最大化系統運行效率,且為智慧電網/電網智慧化 提供更高的防護門檻,有效避免基礎設施因網路攻擊而中斷能源供應,滿足客戶永續營運的目標。

  • 海納百川》官員需要科技領導力(徐作聖)

    海納百川》官員需要科技領導力(徐作聖)

    台灣去年的「疫苗危機」與今年的「蛋蛋危機」持續發酵,雖相關官員下台仍無法平息。社會普遍質疑官員的專業能力,但真正該檢討的是:政府高層或政務官需要什麼樣的專業能力及領導力才能帶領國家永續發展、持續進步?

  • 新屋石滬群 全登錄文化景觀

    新屋石滬群 全登錄文化景觀

     桃園新屋蚵間石滬群有百年歷史,先民運用天然地形與潮汐變換,以卵石堆砌捕魚設施,隨現代漁業發展,傳統捕魚技術式微。市府與民間合作修復,蚵間9座石滬群去年底全數修復完成,迄今經多次維護修繕,最後3座也通過文資審議,登錄文化景觀,由海岸管理工程處管理。

  • 化解企業碳焦慮 扶植產業創商機

    化解企業碳焦慮 扶植產業創商機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情形有多嚴重,今年夏天世界各地不斷刷新的高溫紀錄說明一切。淨零排放的迫切性,不只是產品出口至歐盟的企業首當其衝,一般民眾也逐漸感同身受。工研院向來是淨零技術的火車頭,多年來在減碳、循環經濟、綠能技術方面累積數十項創新科技,更連續三年得到國際肯定獲頒「全球能源獎」。而今不只是研發淨零技術,工研院更將觸角延伸到協助企業凈零轉型,將從多面向幫助產業逐步達成減碳目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