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粗糧的搜尋結果,共16筆
城市人口按照重體力、輕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學生,居民等以及各年齡段的兒童進行分類,各自有不同的糧食定量和粗糧、大米、麵粉的比例。
台北市長柯文哲5日與美食達人陳鴻一同推廣「粗糧惜食」觀念,在示範製作粗糧養生沙拉時,柯文哲把香菜夾進沙拉後就忙著攪拌,陳鴻在旁揪著臉趕緊制止他。
中醫大師梅國強雖年近八旬,但精神矍鑠,仍堅持每周4次坐診、講學。談及養生之道,他說對生活其實並不講究,就是過著幾十年平靜生活。他表示,平常很少吃粗糧。這是因為門診患者多,常不能準時吃飯,長期下來患上胃疾。「很多人都知道蓮子、薏苡等是補脾養胃好食材,因此天天煮著吃,以為是在養生,其實是不知覺中『傷身』。」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三片,或更多的全穀麵包(全麥麵包),或三份其它全穀食物,早逝風險將降低20%,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可降低25%。研究指出,即使每天多吃一點全穀食物,也會有助於預防早逝。據CBS報導,報告的研究者,也是營養學的助教孫琦(Qi Sun,音譯)表示,全穀食物攝取量越高,死亡率就越低,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多吃粗糧很重要,饅頭、麵包,哪個黑買哪個,它含有纖維素。俄羅斯人說,「我們國家領導人換了一代又一代,只有一個不換,我們的黑麵包不換。」為什麼呢?他們知道麥子連皮碾了以後吃可預防癌症,少得大腸癌。
自古以來,「粥食多厚補」,人類厚重的文化氣息孕育了粥,粥滋養著人體的同時也滋養著中華文化,粥香中透露著溫馨,也蘊藏著淡而綿長的滋味,從6、7千年前開始人們就已開始以粥充饑,「黃帝始烹穀為粥」,從古人開化之初粥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原始文化形態。
生活在快節奏的社會,人們為了節省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往往將吃飯的時間壓縮,所以各式各樣的速食店遍布。雖然為生活提供了便利,可是卻忽略了對健康的影響。
經過越來越多的營養健康知識宣導,人們對健康飲食已有一定了解。
可口可樂中國17日宣布計畫以現金全資收購廈門粗糧王公司股權,交易金額約為4億美元。
可口可樂已同意以4.005億美元收購中國粗糧王飲品控股的飲品事業,此案尚待中國商務部審核。
經常聽說「五穀為養」,這是古人的說法,那麼古人吃的五穀就是我們今天吃的精白米、精白麵嗎!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經常攝入過於'精緻的食物,導致「富貴病」的發生,而對於精緻食物產生畏懼的老百姓,開始把健康飲食的希望寄託在粗糧上。
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聲譽掃地的「三鹿」品牌,商標遭到拍賣。4年後,浙江三鹿實業有限公司借助有機粗糧產品這一「肉身」將「三鹿」品牌再度推出。這個曾經頗具知名度的品牌能否重新贏得市場認可還需時間檢驗。
有的老人聽說吃粗糧健康,於是就開始天天吃,頓頓吃,結果沒吃出健康,卻吃出了不少問題。正所謂,物無美惡,過則為災。粗糧雖好,但也要講究方法,健康的吃。
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1997年逝世於北京,享壽93歲,他的養生之道吸引不少人關注。據鄧小平的貼身祕書披露,鄧小平飲食習慣好,愛吃粗糧、喝酒也不貪杯,並時常鍛鍊身體,酷愛游泳,是其長壽的祕訣。
有時我們吃完一頓飯沒過多久就覺得餓,有時一餐後覺得肚子脹,到了下頓飯也沒食慾。這是因為食物有不同的消化特性,而我們一餐中的搭配出了問題。食物的消化時間,是指食物停留在胃內的時間。我們從食物的種類,也能大致區分食物消化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