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精神患者的搜尋結果,共154筆
近年來精神病人社會案件頻傳,桃園療養院為精神醫療的核心醫院,日前有名獨居奶奶因患有失智、妄想精神症,遲遲無法接受治療,所幸在桃園療養院與部立桃園醫院的跨院合作下,成功及時拯救1條寶貴性命。
近年來不時傳出社會事件,犯罪者後來都辯稱罹患思覺失調症,高雄大學日前與法務部綜合規畫司舉辦座談會,討論「精神障礙鑑定」及「思覺失調症」等議題。
衛福部補助新竹市強化社會安全網第2期計畫,有民代觀察到精神疾病有年齡下降趨勢,但諮商費用昂貴民眾難以負荷,建議編列預算擴大預防性照護,並規畫標準處理流程。市府衛生局表示,已有相關防治計畫,也會往擴大預防性照護方向研議。
台中市大里區公所於大里杙文化館推出年度最終展「杙起復元.老窗戶新視野」,自本月29日展出至2023年1月13日,展覽邀請一群精神疾病康復者聯手參展,盼透過畫筆將他們的生命故事及生活體驗展現出來,也讓大眾對於精神疾病有更正向的了解,共創友善支持環境。
51歲胡姓男子今年7月2日清晨4點41分,駕車行經北市士林區中正路、承德路4段,以時速120公里,在沒有減速的情況下,闖紅燈撞擊同向停等紅燈的廂型車,再逆向衝入承德路撞死1名機車騎士。士林地檢署認為,胡男以高速駕車闖紅燈衝入路口的行為,已經構成殺人的故意,依法起訴。
我的青少年時代在4、50年前,當時台灣社會淳樸和睦,經濟剛開始發展,老百姓和年輕人節衣縮食,生活並不寬裕。每年寒暑假,我總是期盼參加救國團舉辦的營隊,去高山、海濱、離島參加健身活動,或者學習課外的知識,如報刊編輯、文藝寫作、書法研習等。當時我們只需花很少的錢,透過密集的交流活動,在短短的幾天裡很快的結識知心的朋友,這些年少時期結交的友誼,卻歷久而彌新!這真是一段讓人珍惜與懷念的青春歲月。
國內約有14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但高達6成病友服藥不規律;目前國際及本土治療指引皆建議優先使用長效針劑,持續穩定大腦功能。台灣精神醫學會也提醒15個思覺失調症前驅症狀,鼓勵民眾及早發現大腦生命的警訊,把握發病最初的5年黃金治療期,積極勇敢就醫。
從小就有過敏體質的陳小姐,異位性皮膚炎在國三時找上門,她曾跑遍20、30家醫療院所,嘗試洗硫磺澡、喝符水等各式偏方,仍然無法根除紅癢、掉屑、流湯流膿的症狀,全身幾乎「體無完膚」,不僅同學一碰到她就去洗手,連老師也當眾嘲諷「你是被火燒到嗎?」正值青春期的她最大的心願竟是「想當正常人」。
醫生每天都必須面對各式各樣的患者,就算當下的狀況再艱辛困難,他們也得秉持著專業精神,努力替患者解決問題。大陸網路上近日瘋傳一段影片,一名直腸肛門科的女醫生分享,她曾遇到一名女患者在浣腸後狂笑,無法控制肛門收縮,導致排泄物噴的整個診間都是,就連醫生也被噴了一身。
澎湃新聞8日報導,華中科技大學公眾號「量子位元QbitAI」消息,今年3月14日,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血管病醫院教授董念國完成植入全球最小人工心臟。心外科副主任周誠說,除了需要24小時隨身攜帶電源包,服用抗凝藥物,58歲儲姓男患者順利進入康復治療階段,精神狀況良好,即將出院回歸正常生活。
花蓮傳首次疑似院內感染,今天新增5例確診案,其中3例來自慈濟醫院精神科病患,經回推感染源,仍與3月底到急診室就醫的新北2歲確診男童有關,至今慈濟醫院已累計7醫護人員與病患染疫;慈院醫秘李毅坦言,廣義醫學定義已符合「院內感染」,目前院方針對醫護人員,每天都必須進行PCR篩檢,陰性才可進入醫院。
近日香港網路上不時瘋傳惹人熱議短片,例如有女士摘(口)罩大鬧港鐵、有乘客因咳嗽聲引發打架等,香港東網報導,這讓人聯想是否因長期抗疫令人壓力爆表。有家香港心理諮詢機構統計,今年首2個月接獲逾萬通的電話求助,較去年同期急升逾5成。
失眠、 憂鬱可透過「光照治療」改善,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長期耕耘精神疾病照護領域,近年規畫一系列為輕症精神疾病的治療服務,
為關注精神疾病患者照護議題,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與台北榮總玉里分院今天共同舉辦「家人-玉里傳芳」微電影首映會,展現榮總玉里分院過去30多年來以人為本的出發點,藉由社區融合的連續性照護服務,成功幫助23名患者重返社區,寫下精神疾病照護的玉里模式成功典範。
台中42歲陳女士近期發覺在工作時無法集中精神、記憶力變差、晚上又睡不好,擔心自己罹患失智症,因而前往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經接受功能醫學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節律異常所致,經整合醫療團隊量身訂做治療調養計畫,從飲食作息、營養補充、舒壓等方式調整,讓她回復記性及專注力。
去年5月疫情爆發,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生活行為模式也隨之改變,許多人面對疫情會感到恐慌,對於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來說,造成更大的壓力,甚至是穩定服藥的精神病患者,可能因為疫情無法回醫院拿藥,發病的機會也大幅增加。此外,疫情期間在家的時間變長,對於家中有精神疾病或身障者的「家庭照顧者」來說,也造成很大的壓力。
日前屏東發生便利商店發生挖眼案,讓建構社會安全網議題受到討論,包括精神疾病患者強制就醫標準是否放寬、醫療與警政系統如何整合、《精神衛生法》修法等面向,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楊添圍今表示,目前針對精神病患設置危機處理小組,不同於國外文獻都是警政主導,台灣以醫療人員圍阻,如果社會安全網只涉及精神醫療,注定會失敗。此外,楊添圍認為,精神病患強制就醫要件不應放寬,
屏東挖眼案震驚全台,各界愛心捐款不斷湧入,協助受傷潘姓女店員後續醫療費用,但中廣董事長趙少康5日痛批,事發至今,蔡政府從總統到地方父母官態度漠然,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說好的「社會安全網」愈補愈大洞,卻只關注自己的IG追蹤人數是否突破90萬人次,體現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屏東縣高樹鄉新南村因「挖眼案」深陷恐慌,連學生都嚇到不敢上學,村民昨日包下遊覽車前往屏東衛生局陳情,遞交連署書強烈要求政府不要再把精神病患放出來。屏東縣衛生局回應,已經聽見居民的心聲與請求,將妥善處置。
屏東縣高樹鄉新南村26日發生潘姓女超商店員遭思覺失調症楊姓男子狠挖雙眼事件,引爆鄉民怒火,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承諾「朝向長期收治來處理」。但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強調,沒有人可以把患者永遠關在精神醫院,是否故意犯罪須由精神科醫師釐清,刑事部分交由法律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