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糧食庫存的搜尋結果,共44筆
在全球經濟疲軟、地區衝突和極端天氣等因素疊加影響下,今年全球糧食嚴重不安全的狀況,恐怕會繼續加深。
仁寶(2324)今(21)日舉行股東會,會中通過配發現金股利每股1元,董事長許勝雄表示,今年因為各國以升息來壓制通膨,但升息對企業帶來資金壓力,因此預估今年企業不會有那麼高的成長率。
由於日本高度依賴糧食進口,為因應烏俄戰爭和潛在的台海危機,以及氣候變遷影響,導致日本食物短缺的風險,因此日本政府考慮提出立法,改採全國性的應變糧食緊急情況的措施,其中包含強制命令變更農民的耕作物,以及食品價格控管。
中共20大日前剛落幕,大陸針對台海問題仍未放棄使用武力,台灣糧食安全備受關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5)日指出,農委會每個月都會盤點糧食庫存,無論是極端氣候或國際情勢等突發事件,都會百分之百提供國人所需的糧食安全。
中共「 二十大」17日舉行首場記者招待會,大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在回答提問時表示,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較大,但2021年大陸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補充和充裕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就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俄烏戰爭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明顯,正推動農業發展大步邁向前,也帶動相關農業食品等個股股價上漲,農金基金績效走揚。
俄烏戰爭打亂全球糧食供應,推高糧食價格,引爆國際糧食危機,導致全球飢餓人口暴增,也成為美中兩大強權對抗的新爭端,無助全球糧荒的解決。
俄烏戰爭僵局難解,全球糧食供應仍舊緊張,美國為此向糧食進口和儲備大國中國發難。美方官員近日接力批評中國在全球糧食危機期間,採取的囤糧行為,呼籲加大出口和釋放糧食儲備。中國則反批美國哄抬穀物價格「不負責任」。
美國今天表示,將要求俄羅斯落實聯合國居中協調的協議,重新開放烏克蘭黑海港口出口糧食,並表示在全球數億人面臨糧食不安全的困境時,中國仍在囤積糧食。
俄烏衝突連帶拉響全球糧荒警報。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近期受國際因素影響,大陸糧食價格雖有上漲,但低於國際水準;下階段要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確保全年糧食產量平穩增長。值得關注的是,大陸今夏小麥迎來大豐收,夏糧收購量1300億斤(約650億公斤)左右,華北小麥收購價落在3000元(人民幣,下同),相比去年多5倍。
俄烏衝突僵持連帶引發全球糧食危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雖然近期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大陸糧食價格有所上漲,但幅度明顯低於國際水準。大陸已連續7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兆斤以上,下一階段要繼續抓好糧食生產,進一步降低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農業生產壓力,確保全年糧食產量平穩增長。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今天(6月15日)舉行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有媒體提問:俄烏衝突引發的世界糧食危機受到了外界廣泛關注。6月6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發佈報告警告稱,多重的糧食危機正在靠近。請問,這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有多大的影響?下一階段政府會做哪些工作來穩定糧價?
俄烏戰爭的領域包羅萬象,除了戰爭,還擴及能源和金融,現在打到了糧食。一時間,世界缺糧問題幾乎全部與俄羅斯有關。到底這個世界缺不缺糧食?從美國要求中國採購美國玉米和大豆即可看出,其實世界並不缺糧食。到底怎麼回事?誰才是真正掌握糧食的人?
大陸《環球時報》2日報導,小麥、玉米、葵花籽油、大米、糖等等,俄烏衝突3個多月來,大約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農產品出口禁令,糧食禁令產生骨牌效應,多名大陸專家稱,全球糧食供需基本處於平衡狀態。中國基本口糧完全能實現自給,目前的糧食保護主義風潮不會對中國產生明顯影響。但作為糧食進口大國,大豆、玉米、油料等廣義糧食的需求,需要中國進一步在海外拓展進口管道,以規避動盪不安的國際市場所帶來的風險。
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佈的《2022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極端天氣、衝突等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歷了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比前一年增加近25%,創二戰結束以來的歷史新高。界面新聞報導,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糧價上漲就是最直接的影響。
俄羅斯總統普丁下令入侵烏克蘭後,遭到歐美國家全面經濟制裁,導致股匯市大崩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俄羅斯央行女總裁納比烏林娜(Elvira Nabiullina)找到救生圈,要求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的國家,必須先用盧布支付,如此一來,推升盧布一路飆漲,形成俄羅斯的活口。他直指俄國以石油、天然氣及糧食作為武器,威力會在盧布上面顯現,一旦盧布再重貶,可能預告俄羅斯的危機。
(22:30更新)
由於身為糧食主要出口國的烏克蘭與俄羅斯陷入戰爭,全球正面臨安全危機。雖然印度已宣布「準備好向世界其他地區運送食物」,但專家們指出,印度高估了自己的糧食產量,基礎設施也不足,一個不慎便將導致本國食品價格飛漲,遭遇糧食危機。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14日報導,俄烏衝突帶給全球糧食市場的衝擊波還在持續,很多國家承受著糧價和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壓力。啼笑皆非的是,最近一些外媒又盯上中國的儲備糧,認為中國「提前預知」衝突發生,擴充糧食儲備,導致全球糧價上漲,呼籲中國開倉投放20%儲備糧拯救歐洲市場。這一說法很荒唐,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俄羅斯出兵攻打烏克蘭影響烏農民春耕,引發國際糧價動蕩。面對即將到來的糧價高漲,觀察者網引述《華爾街日報》3月26日分析稱,從全球水平來看,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有足夠的糧食庫存,可以應對烏克蘭戰爭造成的糧食短缺,「在這一輪全球困境裡,中國準備最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