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紀念台灣光復的搜尋結果,共128筆
大陸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周六下午3時在北京開幕。十三屆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圍繞提升愛國愛港愛澳力量能力建設、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務實建言,鼓勵港區委員就推動香港國安法制定實施。參與舉辦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和海峽論壇·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等,加強與台灣有關黨派團體、人士聯繫。
昨天是台灣光復節,婦聯會舉辦「歷史與回憶-台灣光復77週年」紀念會,婦聯會主委雷倩強調,台灣在中國歷史占非常重要地位,且在中國歷史的推動中,包括民國成立的過程也具非常關鍵位置,基於這樣的歷史,全民才要慶祝台灣光復節。國民黨立委也呼籲民進黨重視,並恢復紀念光復節,團結國人。
光輝十月慶光復!「光輝十月,除了雙十國慶,另一個重要的日子就是台灣光復節。」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5日)在臉書發文紀念台灣光復節,PO出他拿著國旗的背影照片表示,台灣光復後走過77個年頭,有無數先賢烈士保家衛國,有他們才有今日的和平繁榮。十月的街道國旗旗海飄揚,提醒著愛中華民國、愛台灣的「不忘初衷」,更應該團結珍惜守護台灣這塊寶島。
今年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77周年紀念日。在昔日列為國定假日,政府機關、學校還有慶祝活動盛況,令許多國人歡欣鼓舞,自從沒有放假之後,似乎讓人淡忘這個日子的存在。當然,這不是理由,因為標榜滿滿「台灣價值」的民進黨政府,在關係台灣、澎湖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命運的這一天,為何沒有慶祝台灣光復節?難道民進黨政府是忘記了嗎?!還是不敢想起?!
10月25日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台灣光復」、「古寧頭戰役勝利」、「退出聯合國」等事件,其中台灣光復是在對日抗戰勝利後,依據「開羅宣言」收回日本的台灣及澎湖,結束「甲午戰爭」戰敗屈辱的日子,使中華民國領土主權更加完整。
今(25)日是台灣光復76周年紀念日,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批民進黨是「小偷政黨」,不敢慶祝台灣光復;而總統蔡英文國慶演說時稱「中華民國立足台灣72年」,也讓羅智強酸說,民進黨偷來的中華民國只有72年,要如何紀念台灣光復76年?
前一陣子作家吳淡如一段錄音在line上被瘋狂轉發,吳淡如提到現在的台灣小孩在「去中國化」教改之後,不認識孫中山是誰,且問他們「台灣在日據時期之前是甚麼朝代」竟然回答荷蘭時期,荷蘭時期之前是猿人的石器時代,令吳淡如哭笑不得。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去中國化」的後果竟然是「去歷史化」,學生沒有歷史教育該有的時序感,不了解中國,也不了解台灣,這種情況可能一兩代都救不回來。
「台灣人民對日抗戰從1895年割讓台灣開始,比1937年七七事變早42年。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乙未年(1895年)4月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舉國震驚,全台悲憤。」
大陸正加強研究台灣歷史,不過回顧近幾年中共高調紀念的幾個與中華民國有千絲萬縷的日子,時常讓台灣有「被吃豆腐」、「整碗端走」之感。中共欲加大力度掌握台灣歷史話語權,但要客觀詮釋歷史,還是得先以史實為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4日表示,2021年政協將聚焦「十四五」開局起步履職盡責,政協加強和台灣同胞團結聯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開展調研協商,及舉辦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
日前翻看老相片,發現1988年兩岸交流密集,有諸多個「第一次」,可謂開了海峽冰封40年後的「歷史先河」,對之後的兩岸交流交往產生巨大影響。筆者當時是《台聲》的美術編輯兼攝影記者,光是1988年就在北京拍攝了33項兩岸交流活動,在此挑出部分相片,與讀者分享33年前在北京城發生的故事。
日前翻看老相片,發現1988年兩岸交流密集,有諸多個「第一次」,可謂開了海峽冰封40年後的「歷史先河」,對之後的兩岸交流交往產生巨大影響。筆者當時是《台聲》的美術編輯兼攝影記者,光是1988年就在北京拍攝了33項兩岸交流活動,在此挑出部分相片,與讀者分享33年前在北京城發生的故事。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蔡英文總統,一前一後發表新年講話,可看出雙方都想維持穩定,習近平將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分開,看出發言基調較和緩;蔡英文談話「穩中有原則」,並將兩岸關係及兩岸事務拆開來看,兩岸僵局的壓力還是持續在,但雙方都想維持穩定。
無論川普是否曾讓台北充滿憧憬、為北京帶來警醒,他的甘心離任將讓兩岸甚至全世界和美國人自己都能喘口氣。川普執政的政治遺產,是向全世界證明,總統的民主素養和政治品格的必要性;領導人對內對外若僅嗜施壓鬥爭而輕斡旋共識,對國運盛衰和國際聲望的影響甚鉅。幸好,多數人民領教了無止境的謾罵卸責和撕裂對立,仍用選票做出最後的判斷和糾正。川普留在華府的遺產則是促成美國朝野共同確認,對華政策主軸從交往到抗衡的典範轉移,這也深刻影響了兩岸關係。
美國一周內兩度對台軍售,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8日表示,民進黨當局不自量力,企圖勾聯外部勢力「以武謀獨」,加劇台海緊張,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針對台灣學者稱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朱鳳蓮說,大陸絕不為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日前在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與會的兩岸嘉賓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兩岸共享史料、共書抗戰史,共同譴責民進黨當局推行「台獨」課綱,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等「去中國化」行徑。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2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心疼台灣孩子,恐怕以後連關聖帝君都不知道。
中共高調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致詞時,再度出現「地動山搖」的用語。2015年3月,習近平曾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兩者前後呼應,凸顯當前兩岸關係的緊張狀態。
中共高調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致詞時,再度出現「地動山搖」的用語,引發關注。2015年3月,習近平曾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兩者前後呼應,凸顯當前兩岸關係的緊張狀態。
「金甌無缺──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從10月25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展出2個月,昨天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主持開幕儀式。新黨主席郁慕明、勞動黨主席吳榮元等台灣貴賓出席。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25日表示,台灣光復節不只是台灣的節日,建議大陸方面也應該訂為國家紀念日,讓兩岸青年對當年的抗戰歷史有完整的認知,這對國家民族發展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