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紐約每日新聞的搜尋結果,共84筆
隨著籃網早早在季後賽首輪遭到塞爾提克橫掃出局,厄文、杜蘭特兩大球星的動向也備受關注,根據《紐約每日新聞》記者溫菲爾德26日爆料,有鑑於厄文過去兩年引發過多事端,尤其是堅持不打新冠疫苗,籃網目前並無打算跟厄文完成長期續約。
總統蔡英文「論文門」爭議,署名「真相聯盟—美國(Truth Alliance- USA)」的在美獨派,美東時間20日上午在《紐約每日新聞》刊登「我們要求蔡英文辭職」廣告,要求蔡英文因涉及「謊稱獲得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博士學位」為由辭職。資深媒體人彭文正表示,接下來會遍地開花。
根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導指出,依據紐約市最新防疫規定,籃網只要願意每場比賽繳交5000美元罰款,厄文就能在主場上陣,挽救籃網低迷的士氣。
儘管才剛入選今年全明星賽東區先發的巫師後衛畢爾,不只一次強調自己只想繼續留在華盛頓打球的決心與意願,尼克似乎完全聽不見也看不到,根據《紐約每日新聞》記者邦迪21日爆料,尼克副總裁韋斯利仍在積極推動交易畢爾的可能性。
感染過新冠病毒後的抗體保護力究竟能維持多久,一直是大家關切的議題,美國與英國的最新研究顯示,患者痊癒後,抗體保護力最多能維持6個月、甚至更久,當中一份研究數據顯示,再感染率只有0.3%,另外重複感染的患者症狀比較輕微,或是完全無症狀。
這下子暴龍後衛范維利特真的荷包賺飽飽了!根據《The Athletic》權威記者查拉尼亞22日爆料,范維利特將跟暴龍完成4年8500萬美元續約,其中第4年是球員選項,創下NBA落選球員史上最高薪資合約紀錄,暴龍擺明就是不想放走他。
美大選兩黨開票陷膠著,開票夜社群平台出現「每張選票都要算」(#CountEveryVote)標語,在深夜延燒到紐約、明尼阿波利斯、波特蘭等示威抗議活動,隔天部分搖擺州開票站也被川普支持者闖入,試圖阻止繼續計票,為混亂選情更增添動盪氛圍。
國聯與美聯冠軍賽都打到第7戰,如果在往年就是賺飽飽,今年則是慘賠。光芒與太空人在聖地牙哥教士主場Petco Park比賽,不能開放觀眾。另一頭道奇與勇士在德州遊騎兵的Globe Life Field球場,每場有1萬觀眾可進場。
喬治佛洛伊德遭到白人警察暴力致死事件繼續在全美延燒,眼見自家主場巴克萊中心,成為紐約民眾抗議示威的集會中心之一,籃網老闆蔡崇信透過《紐約每日新聞》再次發表聲明,絕對支持民眾在籃網主場和平抗議,「我們不該無動於衷!」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因警察執法過當而死的悲劇,掀起全美抗議浪潮,無獨有偶,紐約監獄1名同樣姓賈梅爾‧佛洛伊德(Jamel Floyd)、患有哮喘與糖尿病的非裔受刑人,3日遭獄卒噴胡椒噴霧後失去意識,送醫不治。家屬和民眾4日齊集監獄外,要獄方給交代,恐將引發新一波抗議怒火。
美國總統川普在23日白宮防疫記者會上提出「可將消毒劑注射至病患身上」,藉此「體內大掃除」,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專家強烈反譴責,稱根本是危險誤導。雖然川普隔日聲稱這只是諷刺說法,不過據外媒指出,美國人民真的有人照著川普建議,引用消毒水或家用清潔劑,所幸無人因此送院治療,但仍不禁令人捏把冷汗。
美國人向來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但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美肆虐,改變了一般人認定,只有病人和醫護才戴口罩的既定想法。據ABC/Ipsos民調,有55%受訪者坦承,過去一星期以來,只要出門就會戴上口罩,或任何可以遮住臉的物品。另外更有高達86%對疫情表達憂心,顯然先前覺得是小感冒不用怕的老美,已經沒辦法繼續鐵齒了。
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真的淪為航母版鑽石公主號,船上約有1成船員確診新冠肺炎,總確診數來到550人。
這下子有可能又是爵士中鋒戈貝爾闖禍了!根據《紐約每日新聞》記者邦迪14日爆料,先前在爵士與塞爾提克比賽當中,一名曾獲NBA首位新冠肺炎檢測呈現陽性的戈貝爾簽名的小球迷,在檢驗過後呈現新冠陽性反應,很可能是被戈貝爾傳染的。
《紐約每日新聞》記者薛爾登19日驚爆,七六人總管布蘭德曾在今年交易截止日前,想把班西蒙斯交易出去,理由是他太難執教,且是一名只會打例行賽的平凡球員,七六人高層卻在第一時間反駁這是假新聞,更怒罵薛爾登是垃圾。
烏茲別克移民賽波夫(Sayfullo Saipov)以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為名,趁著萬聖節人潮聚集時,在紐約下城世貿中心附近駕駛卡車,惡意衝撞民眾,導致8死15傷後,美國總統川普周三推文說,他該被處死。
美國紐約警隊的前警長艾爾伯特倫達索(Alberto Randazzo),先前爆出猥褻孩童的誇張行徑,近日又有一名婦人出面自首,提到自己想和倫達索發生關係,為了滿足目的就將自己的孫子獻上。該婦迫使未成年從事性行為可能面臨10年刑期,但這起事件不過只是倫達索犯罪紀錄的冰山一角。
美國紐澤西州一名28歲女子布魯斯妲(Laura Bluestein)在上週日對著自己才新婚一年的妻子頭部開槍,造成對方臉部中彈當場身亡,由於兩人時常在臉書上放閃曬恩愛,因此警方還正在釐清她的動機。
普立茲獎委員會宣布,紐約「每日新聞」(Daily News)和新聞組織ProPublica今天獲得公共服務獎;「查爾斯頓憲郵報」(Charleston Gazette─Mail)獲調查報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