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純化的搜尋結果,共156

  • 石化業齊力 擴大碳捕捉

    石化業齊力 擴大碳捕捉

     增加碳捕捉計畫政策的支援力度,已是各國政策的共識。市場人士分析,2022年全球CCUS基建投資達64億美元,今年融資規模高達50億美元,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的年碳捕獲量已破億噸。台灣呼應碳中和的趨勢,除政府成立碳權交易所,業界方面,包括台塑、中油、長春、東聯持續擴大碳捕捉、利用和封存布局,一方面宣示環保升級,另一方面也強化自身綠色經濟的發展能量。

  • 開發奈米純化過濾系統 催化產業

    開發奈米純化過濾系統 催化產業

     韓國Metapore執行長Young Jeong表示,Metapore公司為醫療和生物技術領域開發出一種新的奈米純化過濾系統,使用創新的MEMS生物材料、搭配穩定的陶瓷材料製成薄膜過濾器,不會透過壓縮管道對樣品施加不必要的壓力。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樣品變形、破損和結塊,並實現最佳的過濾性能。

  • 宏廣新技新廠啟用 實現在地供應

    宏廣新技新廠啟用 實現在地供應

     半導體供應鏈中特殊氣體和化學品的領導廠-宏廣新技,位於南科工的專業氣體純化分裝工廠,以及耗資1億元的高純化氣體奈米實驗室10月27日正式啟用,身為護國神山群的特殊氣體供應商,在BC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要求下實現在地化供應,並期許成為第三方公證單位,提供高純化氣體和化學品之高端專業分析驗證,將為台灣的半導體特殊氣體化學品供應鏈,做出巨大貢獻。

  • 前九月EPS 8.04元 生展登保健品獲利王

    前九月EPS 8.04元 生展登保健品獲利王

     生展(8279)儘管因疫後保健品銷售業績成長力趨緩,導致前三季營收、獲利均較去年同期衰退,惟每股稅後純益8.04元的成績,仍穩坐保健品族群獲利王寶座。預期在積極拓展通路和推出新品下,法人看好生展今年獲利仍可賺逾一個股本。

  • 「石化景氣其實還沒有好起來!」 96歲石化界鐵人示警

    「石化景氣其實還沒有好起來!」 96歲石化界鐵人示警

    勞動部「112年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頒獎典禮於今(16日)在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行,根據《財訊》報導,當中最大的亮點是本年度「個人奉獻獎」得主,是年屆96歲的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獲頒。

  • 電力加持! 三福化、永捷營運衝刺

    三福化(4755)因面板客戶庫存調整壓力改善,下半年伴隨CoWos產品出貨強勁、新興化學品新產線開出、越南廠稼動率拉升,營運增溫衝刺。看好電動車長期趨勢,目前研發團隊部分重心放在電池電解液中,希望未來可透過電解液產品切入韓國等電池客戶。

  • 國票證輔導 聯純9/25登錄興櫃

    國票證輔導 聯純9/25登錄興櫃

     專業水資源系統廠聯純科技(6977)預計於9月25日正式登錄興櫃,由國票證券主辦輔導,為「綠能環保」類股注入新活水。聯純科技專精於純水、超純水及再生水系統整合設計、安裝及維運服務,並藉由經驗及技術累積,將營運版圖延伸至技術支援、智慧水系統及ESG永續服務三大領域,提供客戶最完善的水資源整合方案。

  • 觀念平台-國際稀土產業戰略布局概析

    觀念平台-國際稀土產業戰略布局概析

     稀土是化學週期表中15種鑭系元素加上鈧、釔兩元素共計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半導體、軍事航太、電動車電池等產業都少不了它。包括: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製程中的研磨液及LCD玻璃;軍事航太工業的外殼金屬、冶金與電池等;電動車裡的永磁馬達、鎳氫電池用到的釹、鐠;LED與平板製程中必須添加的螢光粉含有銪、釔;3C、醫療、農業肥料等使用的釹、鈰、鑭、鐠;汽車觸媒轉化器或石油裂解過程中的釹、鈰、鑭、鐠等元素都會用到稀土。

  • 鼎佳能源 兼顧減碳與效益

    鼎佳能源 兼顧減碳與效益

     近年來在全球節能減碳、追求永續的趨勢之下,能源轉型成為重要的議題,其中的「氫能」更被視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重要的能源技術,各界在加速投入發展氫能相關的技術與應用之際,氫氣安全也至關重要。鼎佳能源將在2023國際半導體展覽展出半導體製程的氫氣純化回收設備(HPR),以及氫氣安全設備(DHC除氫器)。

  • 台灣晶片業新挑戰 第三代半導體成焦點 引爆2千億戰爭

    台灣晶片業新挑戰 第三代半導體成焦點 引爆2千億戰爭

    「台灣在晶圓代工領域獨佔鰲頭,第一類矽晶圓的代工大廠是台積電(2330),第二類砷化鎵晶圓的代工大廠是穩懋(3105),第三類氮化鎵與碳化矽是美、日廠」,資深半導體顧問陳子昂表示,第二、三類化合物半導體市場仍小,因主要應用在5G、電動車、充電樁、衛星等未來產品,在這些產品未或廣泛採用前,台廠在整個化合物半導體的市佔率不到20%。

  • 工商社論》「產業裂解」兵臨台灣城下

    工商社論》「產業裂解」兵臨台灣城下

     去全球化大家喊的越來越響,卻沒幾個人深入思考這個變化即將帶來的政治、經濟與產業衝擊。7月初,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工商協進會時演講指出,全球化已被重新定義:「全球化已經讓位給國家安全以及科技、經濟的競賽,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定調為競爭高於合作。」如果,台灣的經濟與科技發展是根植於全球化的精密分工,那台灣接下來又該怎麼整軍經武做好準備?

  • 中台資源科技 助陣循環經濟創新

    中台資源科技 助陣循環經濟創新

     中台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台資源科技)與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金屬中心)於日前正式簽署兩項合作備忘錄,分別是「廢棄印刷電路板回收再生評估技術」和「廢棄鋰電池回收再生評估技術」。

  • 新產、新品加盟 東聯、晶呈科下半年營運添力

    強化營運利基,東聯(1710)加大特化轉型計畫。高雄廠往特化轉型後,今年特化占比可望持穩提高,上半年特化加氣體約占營收近四成,待CO2通過半導體客戶認證出貨後,氣體、特化合計營收占比有望過半。大陸揚州廠也轉型規劃,明年陸續展開EG/EO設備整改,改往下游特化產品發展。

  • 三福化 半導體營占比升至2成

     三福化(4755)因為客戶先進封裝需求暢旺,帶動CoWoS中光阻剝離劑業績成長,半導體應用產品營收占比從去年的11%~12%攀揚至近2成,加上面板市況持續的改善,營運動能衝刺推進。

  • 庫存壓力趨緩 特化族群H2衝鋒

    庫存壓力趨緩 特化族群H2衝鋒

     半導體、電子庫存調整壓力趨緩,特用化學廠出貨動能回穩、增溫;三福化(4755)、上品(4770)、晶呈科(4768)、長興(1717)、永光(1711)、誠泰科技(4767)、東聯(1710)因有新產能、利基新品相繼出貨,下半年營運加速衝刺。

  • 中碳Q1每股賺1.4元

    中碳Q1每股賺1.4元

     中碳(1723)董事會2日通過第一季財報,因油價下滑拖累,首季合併營收22.7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4元,分別年減4.30%和5.41%。中碳發言人陳宜宏表示,目前油價已有回升,預期第二季應會成長,但今年下半年全球景氣不確定性仍高,全年營運仍待觀察。

  • 桃市明年設婦幼局 組織變動未定案

    桃市明年設婦幼局 組織變動未定案

     桃園市婦幼局預計明年1月成立,市議員關心進度,有人質疑目前還不知道要裁撤哪個局處,讓基層公務員「人心惶惶」,都沒有心情上班。也有民代認為,不需要裁撤局處,只需要合併局處即可單純化。

  • 新應材客製化關鍵特化材料

     成立20年的新應材公司(4749)為台灣在地專業電子特用化學材料廠,自行研發及製造半導體與顯示器用電子特化材料,產品四大應用;半導體先進製程、CIS影像感測器及半導體光學元件、TFT-LCD以及Micro-LED。

  • 中碳 組隊投資SiLican

     中碳(1723)21日表示,全球綠能轉型浪潮帶動電動車普及,並推升對碳化矽半導體原料和鋰電池負極原料的需求,中碳與中美晶(5483)、華宏新技(8240)共同參與投資SiLican Inc.,進軍碳化矽半導體原料、鋰電池矽碳/矽氧負極材料產業,將有助碳材未來營收。

  • 楊志清:三方向助石化業低碳轉型

     2050淨零碳排目標,為台灣石化業帶來莫大壓力,但危機也可以是轉機,國內石化業未來應如何永續轉型?應如何推動ESG投資?攸關石化業未來競爭力與生存發展。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