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紡纖廠的搜尋結果,共197筆
「沒有(影響)!」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在今年的台北紡織展,接受媒體詢問若ECFA退場,會否對紡織業造成衝擊,給了這兩個字的簡單回答。事實上,根據紡拓會統計,目前出口到大陸的紡品,以布、聚酯纖維絲為大宗,若ECFA喊卡,影響的也是中小型紡纖廠。
新纖董事長吳東昇5日表示,這波紡纖產業的景氣調整比金融危機的時候還嚴峻、時間還長,對紡纖產業的衝擊更大;整個紡纖產業環境真正回溫,恐怕要等到明年的第二季。
紡織業陷入近十年來最慘低潮!受物價上漲、通膨、升息造成消費排擠多累,市場預期,紡纖產業明年景氣雖會回溫但幅度恐怕有限。國內紡織上中游廠認為,原物料與能源價格上漲、升息的趨勢下,造成紡織廠成本增加,明年整個產業鏈的營收雖因今年基期低會有成長,不過獲利能力恐趨於保守。
歐美服飾品牌對庫存調整持續保守,下單以短急單為主,國內紡纖廠訂單能見度僅能維持在一個月水準,市場指出,包括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集盛(1455)等紡纖廠,產線平均稼動率在7成、8成,第四季營運仍不明確。
為因應大陸製紡品的低價競爭、進行市場區隔,並在景氣低谷時提升競爭力,紡纖廠主要透過開發創新、環保紡品因應。具體而言,上游廠透過環保回收品項,增加營收獲利;中游紗、絲廠則以開發新品度寒冬。至於下游的成衣代工廠,則將主力放在開拓二、三線品牌服飾的客戶上。
大陸當局對ECFA繼續執行的態度出現變化,引起紡纖業者高度關注。紡拓會統計出,目前出口到大陸的紡品,以布、聚酯纖維絲為大宗,研判如果政策收緊,將以中小型紡纖廠受衝擊程度較高。
需求不振、產業不景氣,國內中小型紡纖廠加碼投入環保回收、循環經濟等綠色紡品開發及增產,提升營運價值,集盛(1455)、得力(1464)的回收聚酯、宏遠(1460)的環保回收機能布、力麗(1444)的環保源液染色纖維,都陸續投產及增產,並已經提升獲利能力。
碳中和趨勢、品牌需求增,綠色紡品競爭利基加大,「碳補捉織物」已成為紡纖廠繼回收酯粒、廢衣回收之後,積極開發的新利基綠色紡品。遠東新(1402)透過碳捕捉技術回收排放的碳廢氣轉化為R-PET,已獲全球知名品牌服飾廠使用;福懋(1434)主動式的捕捉溫室氣體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透過回收工業廢氣再製成「碳捕捉EG PET織物」。
全球淨零碳排蔚為風潮,包括愛迪達、耐吉等國際服飾知名品牌,逐年增加綠色再生材料的採購比例,由於市場需求增加,先前透過回收廢棄寶特瓶、海洋垃圾產製的再生酯粒(R-PET)供應已呈現供不應求,為此,紡纖廠開始把目標放到舊衣、廢布等織布回收的再利用,包括遠東新、新纖、力麗、集盛、聚陽等業者,均已加快投入的腳步。
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加上碳中和趨勢,生產綠色產品的紡纖廠競爭利基加大。法人指出,通膨造成萬物皆漲,加上電價大幅調漲,加重了生產負擔,此時,比傳統原生產品價格高30%的環保回收紡纖綠色產品,有機會成為紡纖廠穩定營運的新利器。
越南北部鬧電荒,國內許多紡纖廠在當地都設有生產基地、產線或代工廠,紡纖業者指出,現在全球紡纖產業景氣受通膨、庫存影響,多數工廠產線都有降產,北越當地目前常有不定期停電,但對整體生產衝擊不是很大;成衣廠聚陽更指出,工廠內都設置自有發電機,基本不受影響。
4月電價大漲,6月起又有夏季電價實施,紡纖廠成本激增,營運日趨艱困,為因應電價不斷上漲,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儒鴻(1476)紛採調整產品產線、離峰生產、AI生產流程、分散產地、提升高值化產品占比等方式因應。
中美貿戰,加上成本考量,全球品牌廠將採購重心移往東南亞,國內紡纖上中下游原料、紗線、布及成衣廠已陸續擴大、拉伙結群在東南亞創造一條龍的供應鏈,東南亞已成紡纖廠除台灣外的第二生產基地。
全球服飾廠將採購重心移往東南亞已成趨勢,國內紡纖廠為爭取訂單、滿足客戶需求,投資東南亞已成不得不的策略。
紡纖廠分散產地成效顯現,布局印尼產線可望為今年營運成長加分。儒鴻(1476)指出,印尼成衣廠可望為今年成衣總產能增加2成,對下半年的營運有一定的幫助;聚陽(1477)日系客戶訂單包下聚陽印尼新廠產能,今年滿線。
分散產地成效顯現,印尼產線可望為紡纖廠今年營運成長加分;儒鴻(1476)指出,印尼成衣廠可望為今年成衣總產能增加兩成,對下半年的營運成長有一定的幫助、聚陽(1477)日系客戶訂單包下聚陽印尼新廠產能,今年滿線。
通膨造成服飾市場消費力道不穩,客戶長單變短單,紡纖廠訂單能見度降,聚陽(1477)、儒鴻(1476)等成衣代工廠預期,訂單明朗要等第二季中旬以後。
品牌服飾需求降溫,大環境轉保守,目前客戶仍在去化庫存中,下單動能降緩,銘旺實(4432)、冠星-KY(4439)、宜新(4440)等紡纖中下游廠看上半年景氣仍保守,預期第三季才會逐漸回溫。客戶下單降緩,在市場競爭加劇下,市場預期,紡纖廠今年毛利率恐下滑。
國內電費確定4月調漲,紡織業在終端需求仍弱、產業景氣保守下,衍生的成本難轉嫁,國內主要紡纖廠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儒鴻(1476)、聚陽(1477)都表示,將透過分散產地、提升高值化產品,甚至開始啟動太陽能發電計畫,來降營運壓力。
國內電費確定4月調漲,在終端需求仍弱、產業景氣保守下,衍生的成本難轉嫁;國內主要紡纖廠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儒鴻(1476)及聚陽(1477)都表示,將透過分散產地、提升高值化產品,甚至開始啟動太陽能計劃,來降低電費調漲對營運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