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紫光案的搜尋結果,共142筆
鴻海集團去年轉投資中國紫光,雖然後來縮手出清持股,但經濟部投審會仍表示未事先報備要處罰。今日投審會正式聲明,已確定對鴻海開出1000萬罰鍰。不過這個金額不到最高上限的一半,被認為是「輕罰」。投審會解釋,鴻海是透過基金管理人多層次轉投資,才發生來不及核准就買到股權狀況,屬於「過失」。加上調查過程配合良好、在台又有大量投資,因此才酌罰千萬。
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工業互聯網間接轉投資紫光集團一案在懸宕五個月後,鴻海16日晚間公告將全數進行處分,引發各界關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鴻海或進或出的布局應有其深意,但近三年來歷經中美貿易戰及疫情後,科技產業的發展布局已與地緣政治脫離不了關係。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出清中國大陸紫光集團所有持股,引發各界關注。鴻海今天進一步說明指出,是因為投資紫光案程序上尚無法定案,為避免可能產生的不確定性,或影響後續投資布局與資金運用彈性。
鴻海集團投資中國大陸紫光案,備受市場矚目,隨著台海緊張,外界紛臆測此案充滿變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國安官員希望富士康,放棄對紫光集團投資案,並透露蔡政府有意將此投資案提升至國家安全級別來審查。對此,經濟部回應表示,本案投資形式較為複雜,目前仍請鴻海補正資料審查中。
鴻海半年報報喜,第二季及上半年均繳出三率三升的成績單,歸屬於母公司淨利亦以332.9億元與627.4億元連袂摘下歷年同期新高,展望全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法說會中重申,全年展望將由原先的「大致持平」上調至「成長」,另對2025年毛利率上看10%,「仍然非常有信心達成」。
鴻海(2317)今(10)日召開線上法說,董事長劉揚偉指出,基於系統及車用客戶的強烈要求,集團去年起逐步加速半導體產能建置,目前客戶需求仍遠高於規畫產能。而參與投資新紫光集團則為純粹的財務投資,若投資案遭相關單位駁回,也會有相對應備案因應。
外電報導,目前處於台海緊張階段,而台灣希望向美靠攏,傳出國安會、陸委會官員刻意卡關鴻海投資中國紫光案。經濟部投審會表示,本案投資形式較爲複雜,目前請公司補正資料中,同步送審相關業管部會,審查過程中無從評論媒體報導。
在紫光集團破產重整完成後,大陸半導體業併購狂人、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25日傳出從北京家中被帶走調查,可能涉及個人控股以及紫光旗下公司之間利益輸送等事件。
鴻海集團入股中國晶片大廠紫光集團,因未在國內事前申請,恐遭重罰。對此鴻海今表示周二已遞件,經濟部投審會證實,當晚已收到呈報書,不過文件中未提供紫光旗下各子公司營業資料,過於簡略,已要求補件。等資料齊全後,會先對其開出「懲罰令」,但是否罰到最高2500萬元,需精算整個集團投資金額範圍後才確認。
鴻海(2317)旗下工業富聯透過投資第三方基金轉投資中國大陸紫光集團,發言人巫俊毅今(21)日受訪時表示,集團已於19日向投審會遞件申請,由於新紫光集團的四大業務均與集團所在供應鏈息息相關,相信此投資案對集團及整體產業長期均為有利發展。
陷財務困境的北京清華大學校企—紫光集團,1月進入重整階段。陸媒引述紫光集團清償債務通知指出,將於近日安排進行抵債股票劃轉及現金清償,可在其提出的三種清償方案中任選一種。
據TrendForce整理,2021年中國IC設計市場產值達4,877.5億元人民幣,年增20.4%,主要受惠於中國半導體自主化政策引導,加上缺貨漲價潮帶動。其中,2021年營收超過1億元人民幣以上廠商數量大幅上升至413間(2020年289間),意即原本不少中型IC設計廠商在客戶關係的經營已漸趨穩固,以及由龐大內需市場帶動,並在2021年晶片漲價潮中皆有受益。
受到新冠疫情和中美關係惡化影響,陷入債務危機的中國半導體旗艦企業紫光集團,傳出已中止重慶和成都的大型記憶體晶片建廠計畫。為了協助紫光度過難關,中國兩家投資基金─北京建廣資產、智路資本為中心的聯合體,目前正在推進紫光重整。
大陸半導體國家隊的紫光集團在法院批准之下,通過紫光集團合併重整計畫,並由新進投資人取代前原董事長趙偉國的團隊來主導,最新消息指出,紫光集團放棄在大陸2座城市的記憶體廠區興建計畫,前日本爾必達社長、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日本分公司執行長坂本幸雄也提出離職。
被視為大陸半導體國家隊的紫光集團,去年驚傳債務高達上千億元人民幣,相關債權人於去年以紫光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當中還傳出將由阿里巴巴與浙江國資組成聯合體、以500億元人民幣接手,後來改為紫智路建廣集團,光董事長趙偉國更一度抗議重整案無效。最新消息指出,北京法院批准紫光集團合併重整計畫,趙偉國時代正式落幕。
紫光國微30日公告,「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案重整計畫(草案)」已獲債權人及出資人通過,其中包含日前質疑計畫的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控制的健坤集團。管理人將在十個工作日內,向法院申請裁定重整計畫,一波三折的紫光破產重整案,至此接近尾聲。
大陸紫光集團29日晚間發布公告,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暨出資人組會議當日召開,重整計畫獲表決通過。
原本以為塵埃落定的大陸半導體旗艦企業紫光集團破產重整案,傳出變數。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實控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15日實名向中紀委舉報稱,若引入與高通關係緊密的智路建廣聯合體進行重整,將造成紫光逾人民幣(下同)700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兩派人馬新仇舊恨下,紫光重整前景更顯撲朔迷離。
紫光集團千億資產重整遭該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強烈反對。陸媒引述由趙偉國控股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聲明指出,反對建廣資產和智路資本聯合資本體收購紫光集團,認為紫光集團的重整方案,將會直接造成當期人民幣734.19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並且已向中紀委等多部門實名舉報。
深陷債務風暴的紫光集團破產重整事宜傳出重大進展,外媒17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由阿里巴巴領頭的聯合財團,已接近獲得大陸政府批准,成為紫光集團重整的戰略投資者,交易最快可在12月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