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累計漲幅的搜尋結果,共229筆
盤勢分析: 國際股市在台股農曆年封關期間表現不俗,尤其是美國科技股呈現大漲,那斯達克累計漲幅4.9%、費半指數累計漲幅5.16%,台積電與聯電ADR更分別漲7.49%及4.53%,加上日股與港股也大漲,激勵台股兔年開出大紅盤。指數在台積電領軍的電子股大漲,配合傳產與金融助攻,呈現開高走高格局,收盤15,493點大漲560點,漲幅達3.76%。
中新經緯17 日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了31省分2022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梳理發現,其中21省分CPI同比漲幅高於上月。其中,重慶最高為漲2.7%,陝西最低漲1.0%。2022年全年,大陸CPI比上年上漲2.0%。12月CPI環比持平,同比上漲1.8%。同比漲幅較11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處於「1時代」。
進入2023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上演強升行情,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9日更是拉升近900個基本點,與離岸價雙雙升破6.8元關口。2023年截至9日僅短短五個交易日,在岸價不僅連五漲,累計漲幅更高達2.66%。
台股2022年劃下句點,雖走勢震盪,惟興櫃生技小尖兵卻逆勢走出「生涯年」,全年漲幅前十大中,五檔為生技醫療股,昱展新藥(6785)全年飆漲近1.5倍、稱霸興櫃,12月初甫加入戰略新板的佑全-新(6929),則在短短一個月內飆漲188.91%。
由於國際廢鋼原料行情持續走揚,電爐大廠豐興(2015)5日開出本周盤價,調漲廢鋼和鋼筋產品價格,每公噸調漲300~400元,漲幅約2.06%~2.88%,其中廢鋼若包括2日先行調漲200元,合計漲價500元,此舉為連續二周漲價,至於型鋼產品則維持平盤。
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議公布前夕台積電等電子股持續遭遇賣壓,反觀散裝航運受益大宗原物料載運需求增加,波羅的海乾散裝綜合指數(BDI)9月漲多跌少,已回到近兩個月高點附近,由中航21日漲停帶頭,資金棄電保航。
受原物料行情飆漲,鋰電池與電動車供應缺口擴大,加上新台幣匯率重貶,明年電動車價漲定了!現代(Hyundai)汽車開出漲價第一槍,預告明年台灣交車的Ioniq 5電動車定價最高漲17.9萬元,頂級款定價突破200萬元大關,仍澆不熄車迷搶購慾望,候車訂單已排到二年後。
受能源運輸市場預期改善激勵,24日大陸航運類股繼續走強,其中,龍頭股中遠海特一度漲停,最終收報9.59%,報人民幣(下同)8.8元。近十個交易日中,該股共出現四支漲停板,累計漲幅高達92%。
美國通膨飆高效應,國際美元指數今年以來至8月12日狂漲二位數,主要非美貨幣全跌趴,同期間新台幣也從最高27.706元貶向30元大關,累計重摔7.61%,但與日圓、英鎊、歐元相比仍不算弱,匯銀主管建議,掌握換匯時機,目前仍可鎖定此三大幣別。
櫃買指數延續反彈走勢,周K線連四紅,本周持續朝季線188.60點關卡邁進;世界(5347)、環球晶(6488)等九家上櫃公司法說會將陸續登場,有望釋出最新業績表現及第三季營運展望,受到法人關注,也牽動個股行情。
美國通膨率創41年新高引發聯準會(Fed)本月底可能擴大升幅至4碼的預期,帶動美元再漲一波,其中對日圓漲勢尤其凌厲,一舉升破139日圓,創24年新高價。
台股因外資賣壓減緩、內資持續加碼、指數短線跌深、融資大幅減肥,「萬四」具備,底部慢慢成形,帶動興櫃市場成功延續上周架構,由股后共信-KY(6617)率領生技族群擔綱反彈先鋒,6月營收創高股澤米(6742)、海柏特(6884)緊隨其側。
在官方扶持與業者積極投入下,大陸新能源汽車迅猛成長。截至2022年上半年底,比亞迪奪得大陸市值王寶座,市值甚至超過排行榜第二至四名的總和。此外,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64.14萬輛,年增314.9%,超越特斯拉(Tesla)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上海市29日宣布全年將斥資人民幣(下同)3,000億元拚經濟後,陸港股市30日大漲。其中,恒生指數27日漲逾500點後,30日再漲超過400點,兩日累計大漲1,007.73點,累計漲幅為5.01%。上證指數連續四個交易日收漲,累計上漲2.54%。
受美股大跌拖累,台股19日一度重挫逾400點,惟部分績優電子股仍力守平盤之上,而隨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三星電子接連傳出漲價消息,特殊應用IC(ASIC)、矽智財(IP)廠也信心大振,創意(3443)、愛普*(6531)逆勢勁揚逾2%。
如何在大陸A股挑選標的,法人給出的答案,可能是緊盯淨利增速指標。據統計,2021年A股淨利增速50強上市公司的增幅,均超過150%,這些標的多達96%被法人持倉,多達58%更被法人重倉。
大陸近年流行的露營等戶外活動,在疫情下發展更蓬勃。來自機構的預計顯示,2022年大陸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將達人民幣(下同)354.6億元。其中,A股上市的戶外用品公司牧高笛19日再度漲停,且該公司自4月以來,股價已大漲逾70%。
近年回檔修正,已使醫療保健股估值一度觸及20年相對低位,不過包括醫療保險與製藥等大型價值股,表現相對抗跌,今年以來生技股受升息預期、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跟著美股震盪,近期因評價便宜,吸引資金逢低進場,統計海外生技相關ETF在3月吸引2.6億美元資金淨流入,且生技指數自3月14日低點以來反彈11.7%,優於同期間SP500指數上漲7.6%。
夏天腳步逼近,今年想添購冷氣荷包要縮水了!受原物料大漲影響,一線品牌自4月起陸續調漲價格,二線品牌也考慮跟進,漲幅至少3%、5%起跳;業者透露,一線品牌家用或中小店面使用的冷氣,平均漲幅自3000元至5000元不等。
俄烏戰事燃料成本續升,中油今宣布,4月份調漲電業用戶天然氣價10%,這將是近10個月內第9次調漲,但是民生及工業用戶氣價持續凍漲。電業用戶調漲後,每度氣價來到13.96元高點,讓台電的發電成本壓力越來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