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累贅的搜尋結果,共18筆
華視主播宋燕旻去年12月10日騎乘腳踏車發生嚴重車禍,造成腦震盪、左右蜘蛛膜下腔出血、左側眼眶、顴骨骨折等;她說雖然車禍害她毀容,但她並未因此沮喪,反倒擔心腦部會因此受損,成為家人的負擔,「有陣子手抖的很嚴重,連手搖飲都拿不穩,看著大家幫我收拾打翻的東西,我就開始擔心成為家人的負擔、會不會凡事都要靠旁人照護」,她說,她當下難過到止不住淚水。
曾經擔任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總教練的卡佩羅(Fabio Capello),他在2007年便離開了球隊,無緣執教足球天賦極高的C.羅納多(Cristiano Ronaldo),而這位葡萄牙巨星近期深陷低潮,卡佩羅依然落井下石,直批C羅落得如此下場,完全是自作自受。
謝忻為民視《市井豪門》獻出8點檔處女秀,3日她與劇中妹妹郭亞棠、小甜甜、馬國畢一起出席首映會,謝忻坦言第一次演8點檔很挫折,至今已拍了5、6集,還是在很掙扎,還曾走錯位惹毛攝影師,把她怒抓到正確位置說「這裡」,讓她當下整個嚇傻,「謝謝劇組給的體諒與包容,我會加快腳步跟上大家!」她笑說沒有想請辭,只覺得是挑戰,也很害怕賜死,「還好第6集還活著,希望活久一點」。
由中職傳奇名將「東哥」黃忠義擔任總教練,指導一群不會打棒球的頂尖運動員,跨界打棒球的台灣首檔運動實境秀《超級王牌棒球隊》,上週六晚上10點在民視無線台開播,開播前10分鐘瞬間收視率就破1,總收視人口 682000人,更在PTT台綜版爆版,掀起網友熱烈討論,「有如看《灌籃高手》般熱血精彩」,日前黃忠義發下收視豪語,若首集收視率破1,就全員跳水,對於要兌現收視承諾,他表示:「會召集教練團率隊員進行準備。」他也指跳水第一棒就要派擁有「世界最美翹臀」之稱的跳水金牌林昀蒂上陣,展現他跳水美技。
產後到底該不該趕快回職場工作?如果老公收入不多、而夫妻間又沒好好溝通,恐會發生摩擦,影響彼此感情。就有一名男網友在Dcard中發文表示,老婆今年3月生完第一胎後,竟然長達半年不去找工作待在家,讓他傻眼直呼「養一個沒用的累贅」。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美國總統川普炮打自家人不手軟。他17日推文狠批陷入苦戰的內布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薩斯(Ben Sasse),指他是「共和黨的累贅,也是內布拉斯加之恥」。不過,川普發洩了情緒,可能會將參議院多數黨地位在這次選舉中拱手讓給民主黨。
「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昨(17日)掛牌,但外交部小編在臉書上表示,「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 (酥胡~」,遭外界質疑是不是把「中華民國」當成贅字?對此,宅神朱學恒直批,超越憲法的小編治國又出現了,並怒嗆如果嫌中華民國是累贅,那就不要領中華民國的薪水。
每個人應該都有到燒烤店用餐的經驗,但不少人都對燒烤店提供的火鍋感到疑惑,有網友就在PTT發問,表示每次到燒烤店都幾乎沒有看到有人動過火鍋,讓他好奇表示「火烤兩吃的火鍋是不是累贅?」對此,就有饕客跳出來點出火鍋的正確吃法。
以下四個星座單身反而比有伴的時候還幸運,因此如果目前身邊沒人陪也沒關係,好好把握這段時間的好運氣吧!
軍公教年改釋憲雖然多數大法官作成大部分合憲解釋,但張瓊文大法官提出、詹森林大法官加入意見書,認為軍公教人員為國家社會的貢獻做出肯定,而非視為累贅,政府欠了受改革不利影響之軍公教一個道歉!
被譽為「衣的詩人」義大利女裝品牌Fabiana Filippi ,13日發表2019早秋度假系列,請來時尚造型師李明川講解設計理念與搭配秘訣,李明川指出,多數人以為修身是「全部包起來」,其實只要創造合適的焦點,柔軟的布料也能有驚人的修飾效果,像是「橄欖綠真絲長洋裝」在胸腰部的抓皺設計,能讓正面看起來更集中與立體。
臉書影片來源:微博@深圳卫视极速前进
賈靜雯今年3月生下女兒「Bo妞」後,6月就復出螢光幕,合體修杰楷加入深圳衛視體能極限真人秀《極速前進》,在節目釋出的預告中,產後的賈靜雯挑戰極限運動時體力透支,一度讓她崩潰絕望,賈靜雯自責道歉:「我覺得我好累贅」,模樣看了讓人心疼。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馬不停蹄衝刺面板事業,在去年入主夏普、斥資約2800億台幣在廣州興建大型液晶顯示器(LCD)面板廠後,近期更考慮在美國、印度等國家設立面板廠,但陸媒則是唱衰郭董,認為密集興建面板廠,根本像是在賭博。
環保餐具百百種,如何挑選是一門學問,有學生認為環保餐具體積大,攜帶不易,光區分乾、湯食就要攜帶兩個以上的餐具,加上使用完面臨清潔等問題,都可能成為無痕飲食的一大阻撓。
英國社會流動與兒童貧困委員會發布的《2015年國家現狀:英國的社會流動性及兒童貧困問題》指出,英國資深職場人士的教育背景有極大的相似性。舉例來說,75%的高級法官、50%的外交官和33%的BBC高管畢業自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而這兩所大學的畢業生總人數不到全英人口的1%。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周二更新全球主要國家今年前2季的經濟預測,同時表示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成長放緩,恐拖累全球復甦腳步,預期短期內在最好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僅有溫和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