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細胞的搜尋結果,共3,032筆
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利用人類細胞,造出微型活體機器人,而它們能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移動,或許有朝一日能協助治癒傷口或受損組織。
大陸呼吸道疫情延燒,當地衛生單位11月26日公布7種病原載體,幼童常見鼻病毒、流感,兒童則有黴漿菌、腺病毒,青壯年為新冠、流感等,老年人則有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在流行,引發不少民眾擔憂。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昨公布基因體學研究指出,「清冠一號」不只能治療新冠肺炎,對於包含黴漿菌在內等多種細菌、病毒也有用。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是台灣第一個取得衛生福利部核可用在臨床上神經損傷的療法,癱瘓2年的「阿翰」今年9月接受治療已能重新站起。院方表示,今日上午11時阿翰將與醫學中心團隊,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分享如何重回人生高度。
睡眠為什麼如此重要?科學家早已知道睡眠不足會導致慢性炎症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代謝紊亂等一系列免疫問題,但尚不清楚是何種機制引發了這些不良影響。現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的張二荃團隊通過對小鼠進行長期睡眠剝奪實驗,首次確定:睡眠不足的大腦會通過腦源性前列腺素D2(PGD2,前列腺素的一種,存在於腦部和肥大細胞中)/前列腺素D2受體1(DP1)信號通路,影響外周免疫系統並引發炎症,睡覺致死,係緣於免疫系統過度啟動
向榮生技(6794)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送件申請股票創新板上市,為今年度第10家申請股票創新板的國內企業。
向榮生技(6794)28日向證交所遞件申請股票創新板上市交易,為今年第十家申請創新板上市公司。向榮生技目前實收資本額5.45億元,專精異體幹細胞新藥研發,以人類異體脂肪來源的間質幹細胞ELIXCYTE進行不同適應症的新藥開發。
異體幹細胞新藥研發公司向榮生技(6794)今(28)日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遞件申請股票創新板上市交易,是今年第10家申請創新板上市的公司。目前向榮生技進行的兩項進行中的臨床試驗案,包括ELIXCYTE-OA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試驗案已進入第3期收案階段,另一備受重視的ELIXCYTE-CKD治療慢性腎臟病第1/2期臨床案也已於今年7月完成收案追蹤,目前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中。
一名70歲婦女,因吞嚥不順以為咽喉發炎而就診,但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咽喉沒有發現異常,便安排做胃鏡。結果在食道入口處,看到了一塊不平整的突起物,最終確診為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癌。探究其病因,雖沒有抽菸或喝酒的習慣,但平常喜歡喝熱湯,尤其到冬天,幾乎天天燉湯喝。醫師提醒,高溫飲品會造成食道癌,研究發現習慣「喝太快」的人風險最高,不可不慎。
訊聯(1784)宣布,旗下訊聯細胞智藥與韓國新創公司Metapore合作,透過相互投資、技術合作,共同開發先進的奈米純化技術,量產高純度、高品質的外泌體,並合攻韓國外泌體市場,雙方也將共同開發產品打國際市場。
宣捷幹細胞(4724)開發的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6-05於11月21日接獲衛福部來函核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之第二期臨床試驗。
永立榮(6973)受惠新藥與醫美保養品開有成,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頒發新創事業獎,團隊乘勝追擊,規劃2024年1月將由戰略新版轉板興櫃掛牌。
印尼11歲女孩Assyifa罹患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當地過去沒有醫院可進行骨髓移植,只能頻繁進出醫院輸血及使用排鐵劑治療,相當痛苦,所幸印尼慈濟醫院今年6月啟用,骨髓移植病房隨之建置完成,經與弟弟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花蓮慈院骨髓移植團隊本月遠赴印尼協助完成手術,是當地首例小兒骨髓移植治療,醫護團隊見Assyifa術後臉上洋溢笑容備感欣慰。
三顧(3224)今年8月細胞工廠取得GMP認證,為因應細胞製劑小量多樣特性,提高細胞工廠產能,攜手宏碁運用AI演算開發自體大腸直腸癌和肺癌治療,力拚明年首季申請臨床,今日股價開高後,力守平盤上方。
三顧(3224)繼拿下台灣唯一具有PIC/S GMP先導工廠認證的細胞治療廠後,也積極搶進AI(人工智能)商機,攜手宏碁運用AI演算開發自體大腸直腸癌和肺癌治療,力拚明年第一季申請臨床,後續亦將與學研醫合作臨床,並打造智慧製造細胞工廠,預計可望掀起產業跟進風。
台灣再生醫學會榮譽理事暨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張至宏說明,各國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醫療支出即占2.5%的GDP,占比不低,據統計,人工關節約10~20年就會耗損。投入軟骨再生研究20年,統計2010~2019年人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案件,共80件,當時是用藥品管理治療方式;2018~2023年6月,特管細胞治療申請案件477件,通過276件,法規通過產業才可加速,讓更多病人受惠,若台灣要由自體細胞治療邁向異體細胞治療或外泌體治療,則急需法規指引。
座談主持人台灣再生醫學會榮譽理事暨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張至宏表示,國際上有關於外泌體新準則不斷出現,包括韓國食品藥物安全評估在2018年有發布《細胞外囊泡製劑品質、非臨床及臨床評估》,2021年《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品質的非臨床評估資訊》也出爐,因此外泌體發展先進,台灣要站穩腳跟,就必須追隨或超越國際腳步。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黃奇英指出,外泌體是細胞分泌出來、脂雙層構造的細胞外囊泡,為細胞間傳遞訊息的重要調控因子,且內含多種生長因子、細胞激素、訊息RNA(mRNA)及微小片段RNA(miRNA)等,僅30~150奈米大小,商機有四個方向,分別為CDMO、治療產品、診斷產品、醫美保健等應用,用於醫學美容效果好,也是未來趨勢,將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
訊聯生技/訊聯細胞智藥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外泌體的開發可整合台灣非常多不同的強項,例如訊聯將外泌體製程整合韓國的奈米純化過濾系統,發展出高純度的製程;又如台灣有很強的新藥開發能力,訊聯結合台灣頂尖的醫學中心及教學醫院大學,一起開發導入次世代的基因編輯技術的外泌體製程,以及共同開發以外泌體技術為基礎的製劑或產品。希望整合優勢後進軍全球廣大市場,帶動台灣未來黃金的20年!
國立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暨世界獸醫眼科醫學會會長林中天解釋,乾眼症在人類的盛行率某些國家高達20%~40%,美國醫療保健系統每年用於乾眼症患者管理的成本為50億~600億美元。作為一種需要持續管理的慢性病,迫切需要開發創新療法。
訊聯研發長Dr. Martin Sieber提到,間質幹細胞透過細胞激素和外泌體發揮作用,可運用在臨床治療(如燒燙傷、糖尿病足潰瘍、褥瘍)、加強術後復原以及日常護膚居家保養(如改善老化皮膚、改善頭皮與毛囊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