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終止勞動契約的搜尋結果,共63筆
針對明揚國際科技公司發生火災爆炸的不幸事件,勞動部表示,為協助受災的勞工朋友及其家庭,勞動部將全力提供職業災害權益法律扶助、各項給付及補助,以及後續的醫療診治重建服務,並督責明揚公司負起責任,給予受災勞工公傷病假及原領工資等各項職災補償。
桃園市1名婦女去年懷孕33周因腹痛、子宮收縮,醫師建議在家臥床安胎2周。她向公司請假被拒絕,但仍決定在家安胎。公司認為她曠職超過3天解僱。法院認為,婦女已經請假,確認雙方僱傭關係存在,公司也要賠償婦女5萬元,可上訴。
一名男子被控辱罵主管「真胖又矮」又罵同仁「死老賊們趕快被幹掉吧!」公司將他解僱後,他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一審判敗訴,二審認為無法證明是李男所為,逆轉改判他勝訴,但因他的勞動契約為定期契約,公司須給付他到期日前的資薪每月33萬多元。可上訴。
為了協助勞工爭取權益,勞動部2009年起提供「律師代理扶助」,去年進一步擴大包括裁判費、執行費等「必要費用扶助」,每年預算約花費2000萬餘元,10餘年已累積提供3萬4000餘件勞工律師代理扶助,其中7成結果對勞工有利,共為勞工爭取逾80億元。
受到外銷訂單銳減,據勞動部統計,已連續多期有製造業廠商因此祭出無薪假(減班休息),而依相關法令規定,我國實施無薪假時,雇主針對月薪勞工每月至少仍應給付基本工資,隨著明年基本工資調整,若明年無薪假勞工領取的薪資低於2萬6400元,可依勞基法處雇主2萬元至100萬元罰鍰。
時值畢業季,各大企業包含金控業、電信業,甚至是旅遊業,均紛紛於校園或線上推出人才招募計畫,希望藉此機會延攬大量的優秀新鮮人加入工作團隊。於此同時,公司為了評估新進人員的工作能力是否能符合職務所需,以及其價值觀是否與企業文化相契合,大多會在入職的初期階段約定試用期,同時也給予員工評估環境與未來發展空間的機會,可以說具有相當實益。然而,值得雇主關心的是,試用期約定下會衍生哪些常見的爭議,以及該等爭議應如何妥善處理等,都值得加以思考。
全球最大玩具製造商樂高(Lego)今天表示,將停止在俄羅斯的所有業務,解僱莫斯科員工,並終止與一家在俄羅斯擁有81間門市企業的合作關係。
台灣移工聯盟今天表示,預計在明年1月16日舉辦移工大遊行,表達想要自由轉換雇主的心聲;勞動部表示,由於自由轉換雇主涉及聘僱安定性及修法,仍需凝聚社會共識再進行討論。
神腦(2450)於去年5月因資遣工會理事長陳政國,引發雙方對簿公堂,惟勞動部裁決委員會認定資方「打壓工會」、「解僱無效」,台北地方法院也裁定資方訴訟期間,應讓陳政國「恢復原職工作」,但是神腦公司只給付陳政國薪資,未讓他復原職,神腦認為陳政國是因違法行為而不適任之資遣案,將對政府勞工局違反就業服務法裁處書提起訴願救濟,以落實公司治理原則,維護公司權益。
如何和平地執行資遣程序(即裁員解僱),與員工順利分手,向來是現代企業人資管理的大哉問。由於資遣是直接影響個別員工的生計,如果立法者沒有妥善地規劃法律,任由企業濫用資遣,勢必將衍生龐大的社會問題;但相反地,當一間企業因經濟性理由難以為繼,或因市場條件或業務性質變更而需要削減勞動力,如不允許企業採取適當措施謀求存續或整理剩餘勞力,放任經營不振的狀況持續惡化,最終恐使企業倒閉,對員工及社會造成更大的衝擊。
有勞工反映,自己在職災期間與雇主終止勞動契約,但又擔心退出勞保後無法領取相關給付,對此,勞動部表示,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若勞工遭遇職災後在職災醫療期間退保,可向勞工團體、原投保單位或勞保局辦理繼續加保至符合請領老年給付之日為止。
北市勞動局就服處32歲呂姓個案管理員,7月29日晚間遭警方查獲擁有3包安非他命及1包安毒藥丸,依法送辦,但北市議員許淑華28日質詢揭露,呂男竟然在職,且許的職務是在第一線協助更生人、身障者、受暴婦女、中低收入戶者就業,這樣太過荒謬。就服處回應,依《勞動基準法》規定,除非有期徒刑判刑確定,才可終止勞動契約。
北市勞動局就服處32歲呂姓個案管理員,7月29日晚間遭警方查獲擁有3包安非他命及1包安毒藥丸,依法送辦。但北市議員許淑華28日質詢揭露,呂男的職務是在第一線協助更生人、身障者、受暴婦女、中低收入戶者就業,竟然在職,市府太過荒謬。就服處回應,依《勞動基準法》規定,除非有期徒刑判刑確定,才可終止勞動契約。
公司行號若是以勞工不適任、業務工作變更等情況資遣員工,但卻未向勞工主管機關通報時,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提醒,「這是違反法令的」,雇主依照以勞動基準法第11條、13條但書、20條,來主張資遣員工時,就必須依就業服務法規定辦理通報,否則將面臨3萬至15萬元罰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重挫百業,引發許多無薪假、大量解僱等勞資爭議,北市勞動局為此開辦了勞動教育課程,讓勞工習得如何維護自身權益,首波推出的「勞基法爭點課程」已爆滿,15日將開放第2波報名活動,共計15門課程,歡迎民眾踴躍報名。
立委洪申翰今(18)日質詢時指出,很多業者根本不甩《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規定,從今年一月到三月勞動部總共收到90件大量解僱的通報,被解僱的總人數高達4501人,而這些還都只是有依法向勞動主管機關通報的人數,實際人數可能更多;洪申翰要求訂定一套預警機制,也獲勞動部長許銘春承諾。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讓不少國家祭出邊際防疫措施、限制出入境,甚至取消航班,導致台灣不少外籍移工許可期滿無法出境、需要新移工的雇主又等無人。勞動部近日發布函釋,放寬雇主在防疫期間可申請三個月或六個月短期聘僱移工,不必受限於三年的聘僱許可。
時力立委邱顯智今日於立院財委會聯席審查600億紓困特別預算時,提案要求「接受補助的企業若違反勞動、環保、食安法令,情節重大者,追回所有補助。」此案最終無共識,原案保留再行處理。
武漢肺炎病例數持續上升,陸委會昨天宣布,中國大陸旅遊警示調升為「紅色」,勞動部呼籲,雇主應以勞工健康安全為最優先考量,不宜指派勞工前往中國大陸,可改採視訊或電傳等其他方式來維持營運經營,或與勞工協商調整工作地點及工作內容,並照付工資。如雇主強制指派勞工前往中國大陸疫區工作,卻未提供必要的安全衛生預防設備及措施,勞工得拒絕接受指派,終止勞動契約並請求資遣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