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終端消費的搜尋結果,共63筆
驅動IC族群公司法說會暫告段落,受制於終端消費持續疲軟及面對中國大陸廠商競爭加劇,驅動IC業者對消費性產品維持相對悲觀看法。不過在車用產業應用別,聯詠(3034)、敦泰(3545)及奇景光電則是看到反彈契機,成為保守營運中的一絲曙光。
我出口連11黑,今年經濟成長率保2具挑戰;全球B2B電商平台阿里巴巴Alibaba.com今發表精準解鎖企業訂單增長密碼媒體會時表示,從線上採購流量來看,後疫情時代庫存去化已近尾聲,下半年各產業有望U型反彈,由於企業採購、生產到成品,抵達終端消費市場至少要走3個月流程,依目前採購熱絡的狀況來看,預估終端消費市場在今年雙11開始暖身,歐美耶誕節前有爆發性的成長,零售市場的促銷活動會非常熱絡。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7月2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並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明確指出當前大陸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面對內需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等現實問題,就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給出全面指導。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賈康今天在《環球時報》撰文分析,會議傳達5項重點內容。
受到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持續疲弱,IC設計龍頭聯發科6月合併營收382億元、月增21.07%、年減25.1%,上半年合併營收1,937億、年減35.07%。展望下半年,法人表示,智慧型手機終端需求能見度仍有限,惟最壞情況已過,可望逐漸回溫。
通膨讓消費疲弱,景氣低迷品牌廠庫存去化不如預期,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對全球經濟埋隱憂,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聚陽(1477)董事長周理平、宏遠(1460)總經理葉清來、廣越(4438)總經理吳朝筆、新纖(1409)集團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羅時銓等紡纖業界大老,都預期今年產業景氣還在恢復期,真正回溫要等明年。
由於終端需求不振,即使MLCC廠庫存漸趨健康狀態,然全球各大MLCC廠持續減產,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5月日本MLCC廠稼動率僅78%,中、台、韓廠商平均稼動率也僅60~63%,供應商減產降載恐成為短期常態。
時序進入5月,尤其終端消費市場遲遲未見復甦力道,市場擔憂今年上市櫃企業將難逃「五更窮、六更絕」的魔咒影響,在科技業仍處於去化庫存階段下,股價漲多面臨回檔考驗。不過,法人認為,具充電、能源相關概念的「三充三能」產業長線需求強勁,可望逆勢突圍。
終端服飾消費市場市況仍弱,主攻戶外服飾紡品的福懋(1434)及加工絲、尼龍廠集盛(1455)3月營收雖已較前二月成長,不過較去年同期仍有2位數衰退。市場指出,相關紡品的回溫力道預估在下半年才會較明確。
烘焙器具廠三能-KY(6671)3月出貨增長,隨大陸防疫解封,各行各業恢復加班,終端消費力慢慢回升,樂觀第二季營運向上,下半年進入烘焙業旺季,營運將逐季成長,今年營收將挑戰2021年20.67億元的歷史新高,獲利也追求成長。
通膨衝擊消費,全球品牌廠庫存去化速度不如預期,國內成衣廠儒鴻(1476)、廣越(4438)、冠星-KY(4439)認為,在客戶下單動能降緩下,加上去年基期高,今年營收將會比去年減少或持平。
農村共好推廣聯盟致力支持和促進當地的農業和手工藝品產業發展,同時也為商家提供一個機會展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將於4/1~4/2與合益人文公司共同合作舉辦在地小農文創市集,於經營場域-皇穹陵紀念花園,結合清明法會活動共同舉辦,預計有大量的人潮前來參加,創造商機。
從農曆春節,大陸旅遊數據較元旦大幅提升,消費力道顯現,經濟動能正明顯上升中,法人表示,未來陸股是否續漲,未來還要再觀察,目前看好長線具備長線趨勢、轉型發展等題材。
彷彿啣著橄欖葉的鴿子飛回來了,大陸解封後首個春節數據表現不乏亮點。航空數據顯示空運迅速恢復至疫情前的7~8成,除夕至大年初六,大陸國內民航旅客運輸量為91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衰退18%;國內民航航班量74,039班,較2019年衰退11%。重點機場人潮湧現,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海口、三亞等機場的客流量,則較2019年有所增加。
2023年,全球實體經濟穩步復甦,然通膨造成的「溫和衰退」,正衝擊整體市場環境,連帶影響台灣外貿型中小企業人人自危。筆者認為,儘管全球經濟前景陷入持平甚至衰退,然終端消費降級造成的供應鏈重組現象,正是台灣中小企業的最佳轉機。若能提升精準獲客的數位化能力,必能掌握平替紅利,逆勢突圍。
台股上周周線終止連四黑,轉揚235點,以14,373點作收,證券分析師容逸燊表示,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公布前夕,大盤仍處於量縮格局,加上丙種資金即將關帳,指數並無上攻萬五的必要性,操作上可選擇低檔轉強個股;本周投資組合前兩大為晶宏(3141)、穩懋(3105),再選入貿聯-KY(3665)、同欣電(6271)與海光(2038)。
工業冷服務業熱!受到消費疲軟、廠商高庫存調整影響,11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4.93%,連續三個月出貨量減幅破「4」,製造業吹起冷風。好消息是內需仍成長,餐飲業營收年成長13%,零售業績也優於去年同月,但增幅連5個月走跌。
受到通膨影響,乙盛-KY(5243)今年營運受牽制,儘管第四季拜汽車產品出貨穩定成長所賜,營收仍持續向上,但網雲和消費產品的貢獻仍不如年初預期,就連對明年營收的預期也偏保守,預估會較今年下修一些,惟透過產品結構優化,預期獲利成長率仍可望優於營收成長率。
台翰(1336)第三季營收大幅成長,加上業外匯兌收益挹注,累計前三季獲利達1.43億元,已逾去年全年獲利,每股稅後純益1.85元,本季展望仍審慎樂觀。
類比IC大廠矽力*-KY(6415)11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陳偉指出,由於終端市場不確定性仍偏高,且客戶對未來前景保守,使庫存調整狀態將比預期還長,將延續到明年上半年,對營運影響最大情形將會落在今年第四季。
消費電子與半導體行業整體不景氣,市場關注何時能復甦反彈。但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11日表示,代工行業尚未觸底,調整時間比預期更長,恐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