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統一台灣的搜尋結果,共716筆
俄烏戰爭造成全世界的糧食危機、能源危機,以及嚴重的通貨膨脹。倘兩岸發生戰爭,後果將是俄烏戰爭的10倍以上。除此之外,美國視中國大陸為主要競爭對手和國安威脅,而站在第一線的台灣,面臨兵凶戰危的險境。面對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我們應該採取積極應對的策略來化解危機。
前國安會副祕書長楊永明19日表示,中共二十大後的對台政策仍以和平統一為主軸,並以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為恢復兩岸交流的基礎,但也同時對美國介入台灣議題的態度轉強硬。他認為,台海將繼續是美中兩強的對抗場所,甚至發生代理戰爭,而台灣應採取「睦美和中保台」的立場,不做任何強國的棋子。
由於對「台灣有事」(台海發生突發事態)的憂慮升高,日本政府與沖繩縣17日首度針對疏散先島群島居民進行模擬演練,初估6天可讓約12萬人撤至九州避難。先島群島為琉球群島中最南部的島群,其中包括石垣島,而日本防衛省16日已在該島新設陸上自衛隊駐屯地,成為目前距台灣最近的飛彈部隊所在地。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舉世震驚,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兩國之間的紛爭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會真的發生戰爭。2022年8月4~6日解放軍舉行繞台軍事實彈演習,這個軍事行動很容易被聯想成俄烏戰爭的亞洲版,台海被列為下一個戰爭的熱區。
面對嚴峻局勢,亟需建構台灣的共識,台灣要的共識是什麼?我認為,我們最需要的共識是:排除台灣的生存威脅,致力兩岸關係正常化,以及支持全球和平。這個共識涉及三個層面,彼此相關,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和平,一個真正沒有戰爭的和平世界。
台灣的安全面臨危機是現實,這是副總統呂秀蓮發起民間國是會議以探索化解之道的背景,否則大家都可以高枕無憂,用不著動腦筋、花時間了,所以我抱著讚佩呂副總統和會議主辦方各位賢達的心情,前來出席這次討論。謹提出以下幾點就教大家。
中國堅持「92共識‧一個中國」是和平統一台灣的前提,否則就要用武力統一。然而1992年國共並無共識,而絶大多數台灣人都不願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但若因此導致兩岸戰爭,非但雙方死傷慘重,一世代的建設和發展也將化為烏有,而且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和區域安全。
85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日前宣布將以無黨籍身分參選2024總統,並主張「和平統一救台灣」,依照他的方案,若他當選總統第一年,將積極全面蒐集各界意見,來去跟對岸談判,順利的話將於第二年,也就是在2025年完成統一。由於沒有政黨推薦,王建煊參選必須先行連署,因此難度頗高,這好比是愚公移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台灣出生的凌友詩今年大陸全國兩會由原本香港全國政協「轉跑道」,成為香港全國人大代表,她在北京接受香港電台專訪時表示,對於台灣殺人案嫌犯陳同佳赴台自首一事目前陷入膠著,凌友詩說,若下次台灣大選由國民黨勝出,可按人道和法治角度處理事件,或可用非官方的方式讓陳同佳到台灣受審。
美國情報界年度威脅報告指出,進入第3任任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未來數年內,將對台灣持續施壓,尋求統一台灣,並試圖削弱美國影響力。
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確立了大陸黨政機構改革的工作主軸,並未在兩岸問題上著墨,顯示北京把精力聚焦在內部發展與制度建設層面。即將舉行的「兩會」將以政府換屆為主題,相信台灣問題也不會是重點。這表明北京並不急於統一台灣,交流合作、和平發展仍是兩岸最大公約數。
全球當紅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回答兩岸統獨問題時,十分務實,在回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嗎?」說「這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對於「兩岸什麼時候統一?」表示「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和統一問題仍然充滿不確定性,需要雙方領導人和民眾的共同努力和智慧來解決。」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局長簡·伊斯特利(Jen Easterly)當地時間周一(2月27日)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發表演說時表示,中國對台灣的任何入侵都可能伴隨著對西方和美國的大規模網路攻擊,華盛頓及其盟國必須做好準備,以應對中國在網路空間製造「恐慌和混亂」,「不幸的是,這個情景並不是牽強附會的揣測」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二二八紀念日,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思考二二八成因,列舉了國民黨統治等一連串事件。他認為,紀念二二八,反省台灣人的集體心靈,才能真正抹除獨裁,讓台灣民主有一個堅實的基礎。
ChatGPT人工智能AI成為超過1億人每天詢問的對象。如果人類的「詢問」等同某種「祈求」,如今AI已超過任何宗教,成為最新回應這個人世間的「第一大神」!倘若詢問關於「兩岸何時打仗」、「兩岸因何而戰」、「如何阻止兩岸打仗」,獲得的AI回答也非常耐人尋味。
ChatGPT人工智能AI,成為國際上超過1億人每天詢問的對象。如果人類的「詢問」等同某種「祈求」,如今AI已經超過任何宗教,成為最新回應這個人世間的「第一大神」!一旦倘若詢問ChatGPT關於「兩岸何時打仗」、「兩岸因何而戰」、「如何阻止兩岸打仗」,獲得的AI回答也非常耐人尋味。
美國電台主持人尼克森16日推文指出,白宮有「毀滅台灣計畫」,經前立委蔡正元披露後,外交部第一時間澄清,消息來源完全未經查證,並指控國內一些有心人士刻意藉此放大疑美論、反美論,破壞台美夥伴關係。其實與其爭辯這則推文是否屬實,更應警惕的是一則小小推文為何引發軒然大波,國內外高度關切、憂慮台灣安全的脆弱,但蔡英文政府不容任何質疑、討論。
慕尼黑安全會議已於當地時間19日落幕,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在現場接受外媒採訪時指出,俄烏戰爭並未改變大陸對台海情勢的態度,即使發生俄烏戰爭,不代表台海也將爆發衝突。他強調,動武是極端情況下才會考量的選項,國際社會不該質疑中方和平統一的誠意。
賴清德副總統近日在民進黨黨主席選舉中呼籲:不能讓懷疑美國的言論成為社會的共識,否則將對台灣非常不利。這樣的說法如若只是他為個人選舉總統為安撫美國所提交的投名狀,則難逃以私害公之譏。如果這是他一旦當選台灣總統為維護國家安全所預定採用的施政方針,則器識未免蕪淺,格局似嫌狹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