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絲路計畫的搜尋結果,共36筆
環遊世界是許多人的夢想,但真正能實踐的人卻是少數。「環球傳騎」執行長陳守忠在1999年締造了單車環球的紀錄之後,重新思考這種高難度挑戰的意義,於是在2011年開始提出「環球傳騎-分時分段單車環球」壯遊,每年用40多天的時間,4年環球一圈,以騎行+巴士的方式移動。藉由充分的後勤支援及經驗分享,支持有單車環球夢想的壯遊者,快樂的圓夢。
七大工業國組織(G7)領袖周日表示,G7將在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的民間與公共資金,以資助開發中國家所需之基礎設施,並抗衡中國規模達數兆美元的「一帶一路」項目。
陽明海運(2609)積極因應淨零排放,邁向航運脫碳轉型之路。陽明今(26)日宣布加入絲路聯盟(The Silk Alliance),攜手海運產業鏈相關成員,共同發展並推動船舶脫碳策略,絲路聯盟第一階段將奠基亞洲區間航線,建立綠色走廊計畫,加速促進全球航運產業脫碳進程。
由信華毛紡公司、輔仁大學主辦,台灣紡織園地-台灣創絲路團隊執行及毛紡織、絲織等16家公協會共同合辦的「研織有悟」公益短片開拍記者會,1月20日假紡拓大樓17樓舉辦。
率先走出新冠病毒疫情後,發起「一帶一路」倡議的盟主中國大陸忽然發現自己成為世界最大債主,這些因疫情導致經濟停滯的一帶一路國家,紛紛呼籲中國大陸減免其債務,但大陸與全球各國相同一樣自身難保,顯然也無意免除一帶一路參與國大批基礎設施建設的債務。
享譽國際的大提琴家馬友友,以一把琴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1998年他推動音樂絲路計畫,籌組絲路合奏團,邀請世界各地音樂家參與,彼此交流,以音樂分享不同的文化。
在瘟疫蔓延時,我們還有巴哈!馬友友為期兩年、串聯36座城市的「全球巴哈計畫」,今年三月即將來到台北,除了在小巨蛋演出巴哈全版大提琴組曲,也將於隔天發起「行動日」,計畫團隊已先行抵台場勘,討論各種可能規畫。馬友友表示,希望傾聽世界各地的聲音,匯聚文化力量,互相理解、消除恐懼,用行動證明:「當我們團結在一起,可以做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恐懼讓我們縮小,文化使我們強大。」
在瘟疫蔓延時,我們還有巴哈!馬友友為期兩年、串連36座城市的「全球巴哈計畫」,今年三月即將來到台北,除了在小巨蛋演出巴哈全版大提琴組曲,也將於隔天發起「行動日」,計畫團隊已先行抵台場墈,討論各種可能規劃。馬友友表示,希望傾聽世界各地的聲音,匯聚文化力量,互相理解、消除恐懼,用行動證明:「當我們團結在一起,可以做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恐懼讓我們縮小,文化使我們強大。」
中國官員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結束在尼泊爾的兩天會談,雙方達成興建中尼鐵路和隧道等多項協議。尼泊爾試圖改善與中國的交通,以擺脫在貿易路線上對印度的依賴。
大陸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美國媒體「彭博」25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的「數位絲路」恐將對西方的衝擊更大。陸方的「數位絲路」,包含在在光纖電纜與電信網路的發展,會比其在合作國當中興建鐵路、水壩,更能影響美國的安全與商業利益。
中國大陸近年來推動的「一帶一路」已受世界多國關注,但美國智庫近期指出,除了「一帶一路」計畫之外,北京正在東南亞積極推動以數位基礎建設為主的「數位絲路」,不僅替大陸帶來潛在商機,更可能具有藉此掌控數位匯流等重要戰略意涵,呼籲美方與在此區域的利益相關者不可小覷。
大陸標誌性政策「一帶一路」帶動了亞洲的貿易交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在古典音樂裡也有獨一無二的「一帶一路」,這正是大提琴家馬友友所發起「絲路計畫」。該計畫今年進入第20年,下月將由馬友友領軍六度訪台,音樂會中馬友友除了合奏之外,也將破天荒獨奏巴哈《第二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三首樂曲,獨奏超過23分鐘也創歷年之最。
年過60,馬友友三度錄製《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十月訪台之時,他除了帶著絲路合奏團舉行音樂會之外,也將同場加碼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選曲演出。馬友友表示,身為一個演奏家,「我們存在是為了做有益的事,我從這部組曲中找到關於大提琴的真諦,這套組曲是一個祝福,這也是我可以奉獻的地方。」
獲得「走近敦煌~青年絲路行旅計畫」獎助的11位學生,日前舉行成果分享會。他們化身為旅行家、說書人,帶領觀眾探訪絲路、走近敦煌,透過他們生動的呈現讓現場觀眾身歷其境,彷彿享受一段美好的旅程。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與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共同主辦「走近敦煌~青年絲路行旅計畫」,獎助大學青年前往大陸西北地區進行為期十天的體驗學習之旅。這項計畫公布後,獲得近百件來自大專院校的企畫書參賽,共有11名同學獲得獎助,每人可獲得最高新臺幣5萬元的獎助金。
德國商報報導,德意志銀行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合作協定,為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基建計畫提供融資。德意志銀行成為該計畫的首批外來投資者之一;協定在5年內涉及高達30億美元的融資。同時,德意志銀行還尋求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券」的許可。
40年前,當那列緩慢的平快車將7歲的我帶離苗栗原鄉時,我隱約感到人生會有點不同。我錯了,我低估了那變化。後來20年我在台北和金門,再20年在美國和香港。比起家鄉的親友,人生變化豈止翻天覆地。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上午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時宣布,將向負責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建設資金的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約4400億元台幣),還將以各種方式提供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約3兆8百億元台幣)以上的基金或貸款。
大陸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性計畫以來,積極推動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建設,並擴大投資及經貿合作,但因所需資金龐大,引起各界關注,外媒報導稱,光是民間企業因「一帶一路」的支出就高達4兆(美元,下同),在大陸面臨經濟成長放緩、債務膨脹和資本外流等問題影響下,該計畫的資金來源將受到不小的挑戰。
中國將於5月14日至15日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台新絲路機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尹晟龢表示,川普上任第一天就退出TPP,這種美國孤立主義的深化,讓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與一帶一路這類以中國為首的區域經貿整合更加容易推行。此外,隨著一帶一路的推行,中國傾向投注更多資源在新興亞洲及新興歐洲,降低當地國家受美國貿易與貨幣政策的負面衝擊,這是絲路發展的第二個亮點。再者,一帶一路計畫今年已正式邁入第四年,許多雙邊合作計畫及組織運作已漸臻完善,開始進入早期收穫期,選擇此時切入時機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