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搜尋結果,共117筆
考量今年全球受疫情後續影響,加上通貨膨脹及政治風險上升,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中心日前提出應對亞太區域包括「新南向」國家風險特別重視的警示。又惠譽(Fitch Solutions)發布政治風險指數也顯示2023年是亞太區域十年來政治風險最高的一年,其中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孟加拉、柬埔寨均將持續升高,主要因舉行大選或對政府及經濟不滿導致的社會抗爭,將進一步衝擊政局致使政策的持續性備受考驗。
有報導指美國總統拜登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公司和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投資中國的晶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和清潔能源項目及公司。面對美國日益加劇的打壓,中國除了「一帶一路」外,還需要尋求與其他經濟合作組織,以抗衡美國的經濟和政治手段。
有報導指美國總統拜登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公司和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投資中國的晶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和清潔能源項目及公司。面對美國日益加劇的打壓,中國除了「一帶一路」外,還需要尋求與其他經濟合作組織,以抗衡美國的經濟和政治手段。
大陸解封後首場純線下舉辦的大型國際會議: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訂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舉行。本次會議的聚焦點,為如何推動疫後世界經濟重回復甦軌道,來自世界各地產官學界代表將面對面交流。其中台灣部分,包括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威盛董座陳文琦、宏達電董座王雪紅等將與會。
對於今年大陸經濟,外國企業與國際機構怎麼看?據央視報導,近日走訪眾多外國商會對大陸經濟增長預期持續改善。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表示,大陸經濟增長在世界名列前茅,同時高端製造業加快發展,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消費者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對於美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儘管新冠疫情漸告一段落,但俄烏戰事延燒持續衝擊貿易,通膨顯現趨緩跡象但依然維持在高檔,加上美國聯準會(Fed)為首的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預估仍維持緊縮,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在全球利空消息罩頂下,全球信評業者穆迪(Moody's)也加入看壞韓國2023年經濟成長,故從之前預估值2.4%降至2%。
全球經濟版圖正在迅速轉變!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以及西方與中國關係交惡,美歐貿易快速增長,也讓大西洋兩岸國家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全球經濟版圖正在迅速轉變!隨著俄烏戰爭爆發與西方及中國關係交惡,美歐貿易快速增長,也讓大西洋兩岸國家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企業永續發展近期來成了眾所矚目的議題,有關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 (Social) 和公司治理 (Governance) 即ESG的永續發展,更是社會與企業經營之討論焦點。為達成ESG永續發展之目標,公司治理法制化已儼然為國際性的發展趨勢,「法律遵循」更是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完善環境保護(E)與社會責任(S)的基石。
自今年元旦至7月25日,台灣共有2家生醫公司成功上市、9家生醫公司登錄興櫃,總共有11家。資誠指出,2022下半年生醫授權、IPO與併購蓄勢待發,我國企業應抓住這波成長機會。
俄烏戰爭、通膨持續,台經院今天公布5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2.58點,較4月修正後的94.79點下滑2.21點,呈現連續5個月下滑,也是2020年7月以來、23個月的新低紀錄。
俄烏戰爭、高通膨加上中國大陸「清零」政策衝擊經濟,世界銀行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同步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世銀警告全球有陷入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但OECD認為噩夢重演機率不大。
甫公布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雖然列出「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策略,但在減碳成本相當高的情形下,並未看到具體的政策誘因。相較下,2021年國際間爆發碳權、碳邊境調整、永續金融等政策,讓「永續」、「ESG」成為國際企業經營的圭臬,永續經濟活動也逐漸成為綠色金融投資的熱門對象。
日本對中國政府為期42年的開發援助(ODA)於3月底結束。日媒報導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反日政策,質疑對中ODA必要性的呼聲在日本高漲。ODA一直被視為日中關係的「穩定裝置」,支撐日中經濟領域合作的ODA退出歷史舞台後,將導致日中人員交流減少、交流渠道變窄。
蔡昉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現任大陸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擁有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農村經濟理論與政策、勞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等議題。
國際婦女節來臨,資誠(PwC)7日發布《2022全球女性工作指數報告》指出,疫情衝擊下導致女性失業率提升、勞動參與率下降,依照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全球女性失業率提高到7%、年增1個百分點,而勞參率則下降1個百分點至69%,性別工作平等進展倒退至少兩年以上。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日晚間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等人舉行第6次「1+6圓桌對話」。在視訊結束、共同會見記者時李克強表示,世界經濟實現常態化增長仍需時日,大陸將持續做好「六穩」、「六保」,並加強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面對新下行壓力則保持政策穩定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並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
新華社報導,大陸總理李克強6日晚在釣魚台國賓館與世界銀行行長瑪律帕斯、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賴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祕書長科爾曼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諾特舉行第六次「1+6」圓桌對話會。會議以視訊方式舉行,圍繞「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包容、可持續增長:從復甦到重構」主題,就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疫後可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等議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