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搜尋結果,共37筆
前行政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沖)今日表示,台灣長期受到國際外交孤立的影響,雖然無法融入國際組織,但台灣仍持續遵守國際規範,期許成為國際社群的模範公民。他指出,中華民國憲法第141條中,仍然保留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字樣,且台灣政府不斷呼籲聯合國接納。然而,儘管在國際舞台上努力爭取認同,許多部會卻未能全面採納國際公認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如同台灣政府在氣候政策上雖然承諾2050淨零碳排目標,卻在具體政策上出現分歧。
「我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壁壘。」8月3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莫爾娜 (Margit Molnar) 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30%左右,顯著拉動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增長,其影響力極為深遠。
韓國保健福祉部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韓國因自殺死亡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0%,韓國在全球範圍內同屬前列的自殺率進一步攀升,分析認為,疫情與名人自殺帶來的模仿效應是促進自殺的主要推手。
新聞提要■為提升國家生產力和就業率,希臘無視全球縮減工作天數的趨勢,反而背道而馳,從7月開始將一周工作天數延長到六天,這也讓希臘成為歐盟首個引進一周六天工作制的國家。
資誠(PwC)發表「2050年世界狀況」(The World 2050)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貢獻全球GDP約20%。而屆時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此外,歐盟占全球GDP比例預計將降至10%以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一份報告,描繪了到2050年的全球經濟預測。
裕融(9941)周四舉行股東常會,由主席暨董事長嚴陳莉蓮主持,裕融今年因應更嚴格的行業監管力道,積極深化穩健經營,針對中長期發展上,董座提到,公司持續推動綠能事業,布建發電、儲能及售電的全面解決方案,並建立完整東南亞事業版圖。
中國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網站消息,該院19日發布《美國對外援助的偽善本質和事實真相》報告。在引言指出,美國一直以全球最大的對外援助國自居。但實際上,美國的對外援助從來都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視廣大受援開發中國家的切實利益和長遠發展,自私自利、傲慢自負、虛偽醜陋,肆意干涉他國內政、謀取私利,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嚴重消極影響。
在1997年,韓國漢城街頭四處掛著「慶祝韓國加入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布條,當時經濟景氣正盛,工廠訂單不絕、民間消費活絡。未料數月後就爆發亞洲金融風暴,韓圜劇貶,倒閉潮、失業潮不斷,國家突然陷入破產危機。最終不得已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緊急貸款,喪失經濟、行政主導權,同年簽約的12月3日,被韓國人視為國恥日。
陽明海運(2609)今(25)日舉行法說會,經營團隊指出,紅海危機主要影響運力供給,目前整體船舶閒置率降到最低,估計今年第一季西行運力影響約2~3成;農曆春節後,亞洲出口需求逐漸回升,但運價已開始修正,整體貨量需求成長仍不明朗,運價將取決於紅海影響持續多久,接下來第二季、第三季旺季是否可以維持在一定水準,還需觀察。
據界面新聞報導,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及其研究院團隊日前發佈報告稱,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仍然巨大,當前需要重點解決七大問題,包括房地產風險、地方債風險、民營企業信心不足、科技創新、消費疲軟、城鎮化潛力未完全釋放以及國際環境管理。
迎接2024年,大陸經濟專家張燕生展望新的一年,認為中國經濟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內需不足,示警2024年中國經濟將比2023年難度更大。與此同時,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2023年12月31日公布,12月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0%,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處於緊縮期。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大陸經濟運行中的一些風險?內需不足的問題如何化解?外貿的積極信號和挑戰都有哪些?如何更好做好科技創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祕書長張燕生近日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2024年是中國經濟能否回到合理區間的關鍵一年。
南韓過去3年來每年有超過1萬3千人自殺,平均每天有35.4人結束自己的生命,比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的人數還多。南韓目前仍為自殺率榜首國家,為此南韓制定10年內將自殺率減半的目標。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巴黎時間11月29日發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2.9%,低於上次預測的3%,針對大陸經濟則預估增長5.2%,高於上次預測5.1%。但看到大陸國內經濟數據,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4%,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水準略有回落且連續2個月低於50%臨界點。
新華社11月30日報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OECD)巴黎時間29日發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2.9%,低於上次預測的3.0%。中國大陸經濟預計將增長5.2%,高於上次預測的5.1%。
據美國之音報導,近幾個月來,拜登政府增加了用於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多邊計畫的美國公共和私人資金數額,超過了五月份宣佈的300億美元。但一些觀察人士表示,美國將很難兌現其在未來5年內為7國集團發達經濟體發起的計畫籌集2千億美元的承諾。該計畫名為「全球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PGI),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競爭對手,一帶一路倡議今年已迎來10周年。其7國集團成員已承諾到2027年籌集4千億美元。
7月28日至31日,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部長勒梅爾訪問中國,出席並主持第九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討論氣候變化、國際金融結構改革以及中法貿易等雙邊問題。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的經濟競爭力究竟如何?法國做對了哪些事情,又有哪些不足?觀察者網引述英國《經濟學人》網站27日刊發的一篇評論文章,從多個面向觀察法國的經濟表現,認為被外界低估。
由於市場預期英國央行(BoE)會再次加息,英鎊匯率在周四走高。稍早一項預測指出,英國通膨將居高不下。
中國公布5月出口貿易數字出現大幅下滑,也是近3個月以來首次呈現出口收縮。顯示今年全球商品貿易的疲軟程度極不樂觀。然而,外貿下滑情況並非中國獨有,其他亞洲貿易大國也都出現大幅下降,世界銀行預計全球經濟將明顯放緩,財經專家們期待北京推出更有力的激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