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大好的搜尋結果,共49筆
全球主要央行「暴力式」升息後,全球消費市場萎縮、經濟衰退為2023年新挑戰;台灣去年第4季出口大幅滑落、經濟成長率負0.86%,全年「保3」意外落空,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警示,我國出口貢獻GDP達7成,全球景氣衰退對我出口影響的威力才正要發酵,預估上半年經濟(Q1、Q2)表現不僅呈負成長,且會比去年第4季衰退0.86%還要慘,主計總處日前預估今年GDP為2.75%將面臨下修壓力;不願具名的學者表示,今年GDP保2具挑戰,「下半年要很努力才行」。
中華民國112年第一天元旦,總統蔡英文在新年演說中提到:增加的稅收,將用於補發勞健保缺口、台電偏鄉補貼;七項未來經濟措施與預留財源等三個面向。若心有餘力與財政可行,才會有共享方案。對此,臉書粉專「漂亮諧音」吐嘈,蔡總統這次的新年演說,主要就是打臉她自己的,赤裸裸證明,所謂她執政下是20年來經濟最好的時刻,一直就是嘴砲而已,現在經濟更差瞞騙不過去了,才落得現在還要先補缺口的窘境。
美國財長葉倫訪問加拿大,20日在多倫多與加拿大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舉行會晤。葉倫指出,美加兩國正在討論確保北美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安全。方慧蘭呼應說,民主國家不希望依賴俄中的關鍵礦物和金屬,可以換加拿大來供應。
台灣疫情持續延燒,確診數居高不下,特技演員「台灣學姐」陳竹音昨(22日)在微博發布影片,批評台灣走向與病毒「共存」的躺平道路,罔顧老人與幼童的生命安全,直指「台灣人根本就沒有選擇權,而是被台灣當局綁架」;反觀大陸的「動態清零」防疫,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優先,讓她大讚充滿安全感與信任感。
過去總喊著不缺電的執政黨,在面對珍愛藻礁公投壓力時,開始反轉打恐嚇牌,說三接遷建可能供電不穩。現在正方提案未過,民意支持三接續建,蔡政府再無藉口,未來只能為供電穩定負起全責。但是隨著用電暴增、新機組工程延宕、綠能建設落後,這張支票能不能兌現,恐怕是個大問號。
惠譽信評最新完成亞太區經濟體主權評等的2021年上半年複評,和2020年下半年最大差異點在於亞太疫情擴大,各國政府加大防疫支出和經濟振興方案,導致政府債務大增。
惠譽信評最新完成亞太區經濟體主權評等的2021年上半年複評,和2020年下半年最大差異點在於亞太疫情擴大,導致各國政府加大防疫支出和經濟振興方案,政府債務大增。獲惠譽確認主權評等“AA-”級、展望「穩定」的台灣,受惠於2020年GDP增長大好,力促政府債務占比下降至38.2%,為亞太區各經濟體最低者,16日重新調整估值後快速升至43.6%,為惠譽統計以來的高峰值,淪為與多數亞太區經濟體相同境地。
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完全脫離新冠疫情陰影,牛津經濟研究院估測2021年GDP年增率達7%,進一步推升OECD6月估測的6.9%,第二季各州恢復正常經濟運作,景氣更是一飛衝天。全球調研機構Mergermarket最新公布,2021Q2全球產業併購價值達1.5兆美元,較2021年第一季增加15%,Q2交易總件數5319筆,是有史以來第三高的單季紀錄,就是在美國帶頭下,第二季全球前十大併購交易案中,有5件發生在美國市場或由美國企業發起。
Moody’s Analytics(穆迪分析)最新評估亞太各經濟體的「經濟抗疫」成果,比較今年前五月的經濟復甦情況和2019年第四季,也就是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和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結果可以看出,台灣是亞太地區經濟最早復甦的經濟體之一,源自全球市場需求的半導體產業出口大好,台灣經濟表現不僅大幅超越自己,更冠居亞太各經濟體排名。
經濟事件分析: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中共對台工作會議提到,今年對台工作重點,除堅決反對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外,更要展開支持台商、台企及台胞在陸發展的「四要」工作。汪洋的宣示代表大陸對台政策的一貫性,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夕的一連串發言,已徹底挑戰中共的底線,大陸必須展現捍衛一個中國的決心,以避免情勢失控。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中共對台工作會議提到,今年對台工作重點,除堅決反對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外,更要展開支持台商、台企及台胞在陸發展的「四要」工作。汪洋的宣示代表大陸對台政策的一貫性,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夕的一連串發言,已徹底挑戰中共的底線,大陸必須展現捍衛一個中國的決心,以避免情勢失控。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誇口行政團隊經濟表現亮眼,然而親民黨根據客觀數字直言,今年1至10月「失業給付」的金額和「初領人數」都已超過去年同期,創下新高,打臉蘇貞昌的說法。
美國大選不確定逐漸消弭,隨之而來的是全球疫苗研發進度傳來佳音,進而引領全球股票市場上漲與輪動;掌握輪動主題風格的全球股票基金吸睛。根據EPFR統計,截止11月11日為止當周,全球股票基金淨流入445億美元、至少創20年新高;美股基金流入逾324億美元、為2000年來美股基金第二大單周淨流入金額。
行政院振興三倍券規畫出爐後引發社會熱議,由於取得複雜與金額太少,一般民眾大多不滿,也有人對三倍券振興經濟的效果存疑。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顧正崙認為,不管是消費券或是三倍券,他都不支持,原因是此沒有效率與資源浪費。
自從美國國會於3月底快速通過2兆美元《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簡稱《CARES法案》)後,已讓小型企業與個人受惠良多。我們認為此法案目的非常簡單明確:就是為遭到因維護公共衛生最大利益措施而影響的企業與個人,提供資金流動性,並建立對美國經濟復甦的信心。我們觀察了《 CARES法案》在4月的實施情況,將於本文探討其成效與影響,以及政府紓困方案的效益與近期經濟重新開放的情況。
11月8日,馬雲在烏克蘭基輔國際經濟論壇上表示,如果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會儘量不把公司做這麼大。阿里增長太快了,他曾想停一停,但發現根本停不下來,也曾表達後悔創辦阿里巴巴。無論馬雲前述言論之立論基礎為何,在許多商學研究中都出現了倒U字的線型預測,例如,企業會隨國際化的版圖擴張,經營績效會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但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將由於內部治理能力不足以支撐規模營運的需求,使得績效逐漸下滑的走勢。
追蹤全球大宗商品航運費用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上周五創5年半新高。雖然BDI向來被視為全球經濟走向的領先指標之一,但專家警告BDI近期飆升背後有特殊因素,不能以此視作全球經濟強勁成長的多頭訊號。
1989年1月8日,日本從昭和跨入平成時代,日經平均指數連續5天大漲,泡沫經濟新時代來臨的期待感使經濟一片大好,房地產的泡沬達到顛峰,同年12月29日創下日經平均指數3萬8915點的新高紀錄,至今未被打破。現在投資人也期待,令和之始也能帶來股市的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