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復甦的搜尋結果,共8,794筆
相關於全球其他市場,陸股今年表現仍相對疲軟。對於陸股後市,法人謹慎但樂觀,尤其陸企體質正在改變中,ESG已獲愈來愈多公司認同,因此在股價嚴重被修正後,都是進場好買點。
避免受關鍵市場需求疲弱拖累,影響經濟成長速度,越南國家銀行23日宣布將調降再融資利率2碼(1碼為0.25個百分點)至5%,為3月中旬開始與全球升息趨勢背道而馳以來,進行第三次降息。
農曆年之後,中國的旅遊、餐飲、運動品牌都出現強勁成長,讓投資人以為中國會與歐美一樣,在解封後迎來V型復甦,結果卻非如此,導致近期市場表現不如預期。事實上,聯博年初即預期,中國不會經歷與歐美同樣的V型復甦。
大陸疫後經濟復甦前景仍烏雲籠罩,當地前四個月工業企業利潤衰退20.6%,雖當月與累計數據均呈現降幅逐漸收窄,但考量去年4月封控下低基期對比,反映出當地復甦與需求的不如預期。
台鋼集團旗下扣件線材大廠春雨工廠(2012)26日股東會,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息1.5元,配發率77.72%,按26日收盤價27元估算,殖利率5.55%。
主計總處26日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2.04%,雖是八年來最低,但成功保二,相較於國發會認為下半年才復甦,主計總處較為樂觀,研判自第二季起慢慢復甦,值得注意的是,若非普發現金提升經濟成長0.3個百分點,今年經濟成長仍無法保二。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初步完成,即將簽署第一階段協定,內容包括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中小企業、反貪腐以及服務業國內規章等5項議題。消息一經披露,相關部會大作文章,強力宣揚這是台美經貿關係大步邁前的重要一刻。
隨大陸疫情解封,官方鼓勵人民推動旅遊業發展,五一連假黃金周各地「爆發式出遊」,顯示企業已擺脫疫情影響,強化內需經濟為首要目標,亞洲金融股市則受惠於低估值及經濟復甦後的成長機會,特別是看好日本、台股及大陸A股為優先布局標的。
經濟前景不明,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昨表示,以電子資訊廠商而言,今年第3季是觸底反彈的關鍵時間,而台灣整體經濟可能要等到第4季才會回穩。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也指出,今年以來通膨、烏俄戰爭等事件,持續對各國造成衝擊,經濟前景目前還看不到太多有利的因素。
對景氣起落,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25日指出,有望逐步恢復正常,第三季會是觸底反彈的關鍵,因仍有不可抗力的元素,包括大陸的經濟情勢、全球通膨、地綠政治等,不過,他說,景氣低迷時,也是加大投資最好時,電電公會會員廠商在印度、墨西哥、日本等地的投資都有突破性成長。
受通膨高漲壓縮家庭支出的拖累,德國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減0.3%,加上去年第四季經濟呈現萎縮,這意味著:歐洲經濟火車頭跌入連二季負成長的「技術性衰退」。
一直以來,市場都對人民幣破七有種迷思。
連續兩天下跌之後,日經周四收盤收復了失土;美國晶片公司樂觀的獲利預期,以及外資資金強勁的流入,都為大盤提供了支援。
德國央行(Bundesbank)周三在一份月度經濟報告中表示,德國經濟預計在第二季出現溫和成長,工業的反彈,將足以抵銷家庭消費停滯和建築業低迷的影響。
由於市場越來越不看好中國今年的經濟復甦前景,近來銅價呈現螺旋式下跌,在周三盤中跌破每噸8,000美元大關,為今年以來首見。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國別經濟研究員曲強24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來,一些外媒再彈唱衰中國經濟老調,宣稱中國經濟「可持續性越來越值得懷疑」等等。看上去,一些人此前熱切期待的地產價格上漲及消費徹底恢復等,似乎未完全出現,但中國經濟的「回暖」就此止步了嗎?客觀看待、正確分析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挑戰及中國經濟長期潛力,十分重要且必要。
長興(1717)4月份稅前盈餘2.12億元,月增9.87%,每股稅前盈餘0.18元;前4月稅前盈餘4.3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37元。
長興(1717)受惠於市場需求持穩、出貨增溫,自結4月稅前盈餘2.12億元、月增9.87%,每股稅前盈餘0.18元;前四月稅前盈餘4.3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37元。
解封後第一個大陸「五一黃金周」出遊數據強勁V型復甦,投信表示,不論第一季GDP數據,或解封後第一個黃金周消費,皆有出色表現,顯示經濟已漸回到疫情前的成長軌道,有利分批布局陸股基金,掌握解封後低基期與經濟回歸正常的契機。
4月外銷訂單持續衰退,陷入「連八黑」的困境;國發會原本預估景氣6月落底,但近來景氣短期起伏大,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預估,經濟最晚第4季可望看到明顯復甦,政府除了提振內需外,也力拚公共建設投資執行率維持在95%,讓國內經濟成長維持一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