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經濟民族主義的搜尋結果,共60

  • 愛國還是控制? 泰新政府的人力資源發展議程遇阻力

    愛國還是控制? 泰新政府的人力資源發展議程遇阻力

    大約 650 萬泰國人很快將透過4個關鍵政府部門,接受愛國主義和熱愛君主制的課程。泰國公視(Thai Pbs)報導,在泰國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的領導下,該國內政部和教育部於上個月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MoU),針對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以及將泰國所謂的3大支柱:民族、宗教和國王,納入該項人力資源發展議程。

  • 朝俄合作 東北亞緊張

    朝俄合作 東北亞緊張

     9月13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搭乘防彈專列進入俄羅斯,在東方太空發射場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見面。金正恩面帶笑容,充滿自信地握住普丁的手,互以「同志」相稱。陽光普照之下,志得意滿的金正恩腦子裡浮現的應該就像〈蘭亭序〉裡的句子:「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 社評/多元貿易 先顧好有雞蛋的籃子

    社評/多元貿易 先顧好有雞蛋的籃子

     柯文哲主張重啟服貿談判,對民進黨造成極大壓力,賴清德一再表示反對重啟服貿,認為服貿會把台灣經濟和產業鎖進中國大陸,是走回頭路,還呼籲選民「誰提服貿就不支持他」。當年曾大力推銷服貿的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附和說,服貿協議是過期的雞排,吃了對身體不好。民進黨企圖喚起社會當年的記憶,但大環境已迥然不同,選民會有新的思考。

  • 旺報社評》多元貿易 先顧好有雞蛋的籃子

    旺報社評》多元貿易 先顧好有雞蛋的籃子

     柯文哲主張重啟服貿談判,對民進黨造成極大壓力,賴清德一再表示反對重啟服貿,認為服貿會把台灣經濟和產業鎖進中國大陸,是走回頭路,還呼籲選民「誰提服貿就不支持他」。當年曾大力推銷服貿的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附和說,服貿協議是過期的雞排,吃了對身體不好。民進黨企圖喚起社會當年的記憶,但大環境已迥然不同,選民會有新的思考。

  • 「新華盛頓共識」是美國的出路嗎

    「新華盛頓共識」是美國的出路嗎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盛極一時的新自由主義,或是所謂的「華盛頓共識」,即將走入歷史了嗎?這套帶領美國打贏冷戰,引領風騷,讓美國成為超級強權獨霸天下的意識形態,今天變成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代罪羊。1個多月前,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說,大力批判了華盛頓共識,而提出「新華盛頓共識」以重建美國經濟以及世界政經新秩序。

  • 旺報社評》台灣需要避戰謀和

    旺報社評》台灣需要避戰謀和

     從川普到拜登,美國對中國大陸發動一連串貿易戰、科技戰,結果不但貿易逆差不減反增,中國與東協國家、歐盟國家的經貿關係也持續增長,展現強大的經濟韌性,證明美國對中國的外交孤立與軍事圍堵收效甚微。特別是中共二十大後,積極的大外交活動,以朋友圈化解包圍圈的成果逐漸展現出來。

  • 全球化風險的完美風暴

    全球化風險的完美風暴

     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擴大投資,不僅讓美國增加工作機會,更讓高階晶片的產能控制在美國人手中。在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機台進廠典禮上,拜登樂不可支地高喊,「美國製造回來了」,同場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卻語重心長地感嘆「全球化已死」。張創辦人所憂心的其實不僅是台積電自身的利潤與發展,而是在這場全球化風險的完美風暴中,去全球化巨浪下,台積電甚至台灣未來的命運。

  • 海外看世界》以全球化應對科技戰(吳澤映)

    海外看世界》以全球化應對科技戰(吳澤映)

     在美日歐等國先後對中進行科技封鎖及全球供應鏈受疫情影響的背景下,中國仍積極倡導、促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這一方面說明了,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的經濟發展大體得益於全球化。另一方面,這也證明了中國已進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現代歷史上,實事求是地講,只有經濟強國才能真正地實踐貿易自由化,或倡導我們所謂之「經濟全球化」。當下作為「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代表的英、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奉行過極端貿易保護主義,甚至「閉關鎖國」。只有當它們的經濟實力發展到足夠強大,本國產業足以抵抗外來競爭,並需要國外市場時,這些國家才轉為自由貿易的倡導者。

  • 觀策站》被科技民族主義夾殺的「美國人」(烏凌翔)

    觀策站》被科技民族主義夾殺的「美國人」(烏凌翔)

     10月7號,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BIS)針對中國最新一波半導體制裁中有一個「亮點」,就是第7條規則:「限制美國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襄助某些位於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設施」來開發或生產IC之能力」。制裁對象首度從中國大陸的機構與個人,延伸到了自己的「國民」,美國看到了什麼?

  • 陸克文: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對西方是考驗

    陸克文: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對西方是考驗

     中共新領導班子23日揭曉,習近平邁入第三任總書記,外媒高度關注。被視為「中國通」的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指出,習近平以意識形態治國,是「新形式馬克思民族主義」,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產生很大影響。對於可望接任總理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BBC指出,李強當上總理固然令人驚訝,但他曾在長江三角洲的所有三個地區(江浙滬)執政過,樂觀來看,李強升任總理,將為市場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 澳洲前總理:經濟是習近平的最大軟肋

    澳洲前總理:經濟是習近平的最大軟肋

     習近平真正的政治弱點在於經濟。誠如前幾章內容所提,經濟並非習近平的政策強項,他對金融市場或是總體經濟管理的複雜性並不敏感。他近期對中國國內經濟成長模式的重大調整,如重視國家勝過市場,並對中國民營部門實施新限制等舉措,若使經濟成長、就業人數或生活水準因此停滯不前,習近平的領導地位將面臨實質的政治危險。我認為這是習近平的最大負擔,尤其考量到黨內菁英的批評者提出的未來經濟政治戰略與習近平截然不同。

  • 《金融》元大寶華:輕經濟、重安全 大陸經濟難見高速成長

    中共二十大已於10月16日在北京揭開序幕,過去5年大陸面臨五大經濟問題,1.共同富裕及經濟體制的轉向;2.脫虛入實;3.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政策下,出現明顯下行並導致地方政府財政艱困;4.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大幅下行;5.中美對抗全面升級並引發美國的科技封鎖。

  • 名家觀點》鄭永年:下一步全球化需要中國引領

    名家觀點》鄭永年:下一步全球化需要中國引領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2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來美國有不少鼓噪跟中國「脫鉤」聲音。對此,需要多元視角看待,才可能有現實的評估。這不是「脫鉤」的問題,而是世界秩序將變成什麼樣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其他國家合作減少壞的國際公共產品。引領全球化不僅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整個世界。

  • 中時社論》先知或叛徒 戈巴契夫蓋棺難論定

    中時社論》先知或叛徒 戈巴契夫蓋棺難論定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久病後逝世,享年91歲。這位終結美蘇冷戰,因而備受西方讚譽的前蘇聯領導人,深刻影響這30餘年來世界的發展,卻也因為未能阻止蘇聯瓦解而在自己的家鄉備受爭議。正值俄羅斯與烏克蘭兄弟鬩牆時刻,他的去世更引起俄羅斯人複雜的感觸。

  • 社評/振興中華 兩岸共同承擔

    社評/振興中華 兩岸共同承擔

     中華民族於歐洲工業革命後走向積弱,以致遭受列強欺凌,振興中華成為中國人百餘年來心心念念的願望。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中共執政理想,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是中共對內的號召,也是對世界的宣告。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更提出「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旺報社評:兩岸和平與台灣前途系列一》振興中華 兩岸共同承擔

    旺報社評:兩岸和平與台灣前途系列一》振興中華 兩岸共同承擔

     中華民族於歐洲工業革命後走向積弱,以致遭受列強欺凌,振興中華成為中國人百餘年來心心念念的願望。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中共執政理想,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是中共對內的號召,也是對世界的宣告。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更提出「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社評/中歐出現改善關係的苗頭

    社評/中歐出現改善關係的苗頭

     《南華早報》報導北京邀請法、德、義、西等4國領導人於11月訪問北京,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但遭到北京外交部否認。無論消息真偽,但俄烏戰爭走向長期化,對歐洲能源安全與經濟都造成越來越大的傷害,而中國是唯一與俄烏雙方都能溝通的大國,上半年的經濟表現雖不夠好,卻也展現出一定的韌性,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應該有改善關係的意願。

  • 旺報社評》 中歐出現改善關係的苗頭

    旺報社評》 中歐出現改善關係的苗頭

     《南華早報》報導北京邀請法、德、義、西等4國領導人於11月訪問北京,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但遭到北京外交部否認。無論消息真偽,但俄烏戰爭走向長期化,對歐洲能源安全與經濟都造成越來越大的傷害,而中國是唯一與俄烏雙方都能溝通的大國,上半年的經濟表現雖不夠好,卻也展現出一定的韌性,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應該有改善關係的意願。

  • 海納百川》元宇宙催生下一波國際貨幣戰爭(徐作聖)

    海納百川》元宇宙催生下一波國際貨幣戰爭(徐作聖)

    元宇宙橫空出世,使得醞釀許久的數位貨幣與電子支付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雖然區塊鏈技術在數位匯流(Digital convergence)分布經濟及分合趨勢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但在全球高漲的民族主義(hyper nationalism)的氛圍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元宇宙及數位貨幣系统有無可能「催生」下一波的「國際貨幣戰爭」?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