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研究的搜尋結果,共1,298筆
今年剛好是1723年出生於英國的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300歲冥誕。史密斯氏的傳世經典之作《國富論》備受推崇,對於經濟學的創立有極大的貢獻,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世人尊稱為「經濟學之父」。他的母校格拉斯哥大學熱烈舉辦「Smith Around the World講座系列」等紀念活動,希望能加深大家對這位經濟學之父的了解。
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中國大陸於2020到2022年間進行封城,直到2023年年初意外解封,解封後中國的經濟成長雖然不差,但出口惡化,房地產泡沫也日趨嚴重。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統計,台灣已是全世界227個經濟體中生育率最低者,平均每位女性生育1.08名子女。在少子化的背景下,許多人認為台灣房市將面臨遞減的房屋需求,而使長期房價下跌。然而,另有一派主張認為小家庭結構與偏好的轉型,一定程度提升了戶數及新屋需求,且工作人口對都市區位的依賴也恐使都市地區房價不跌反升,拉高相對於非核心區域之房價差距。此房價極化的現象,可由台灣2010年後各縣市房屋實價資料以及內政部扶養比(指0至14歲兒童及65歲以上人口除上15至64歲人口之比)資料得證。
中法經濟心結一時半刻難解!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甫向法國總統外事顧問波恩喊話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並獲對方「無意限制中國發展」的回應之際,法國政府隨後發布報告稱,法國經濟面對中國展現脆弱性,更傳出法國總統馬克宏下令研究「經濟安全」,調查特定外國勢力的科技掠奪和滲透,劍指中國意味濃厚。
法國今天公布的報告表示,面對中國,法國經濟展現脆弱性,尤其戰略產業有供應鏈斷裂的風險。總統馬克宏之前下令研究「經濟安全」,調查特定外國勢力在法國的科技掠奪和滲透,劍指中國。
中國大陸工信部今年9月出台一項政策,就是要拆掉數位支付的牆。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9日揭曉,由美國經濟史學家兼勞動經濟學家高爾丁(Claudia Goldin)單獨獲獎。目前擔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的高爾丁,是目前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女性經濟學家之一,主要研究為女性勞動力、收入中的性別差距、收入不平等相關議題。
中國經濟處於長期轉型下的早期階段,逐漸從出口導向、投資驅動的模式,走向更平衡、更依賴國內消費的模式。雖然經濟成長放緩引發投資人的憂慮,且將影響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但「短痛」是有必要的,以避免未來出現更大的問題。
隨著選舉進逼,補貼政策幾乎成了政治人物解決各類問題的「法寶」,不論是疫情結束後每人普發現金6,000元,近期討論補助65歲以上長者的健保費,補貼台電虧損以凍漲電價,還是不斷增加對勞保基金的撥補金額。這些政策看似短期內為民眾帶來利益,贏得許多人(特別是既得利益者)的好評,但事實上反而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英國成功脫離歐盟之後,於2020年與歐盟達成「後脫歐雙邊貿易協定」;亦即脫歐之後的英國企業商品,依舊能在零關稅的條件下,進入龐大的歐盟市場。此外,英國更於今年3月成功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再於9月印度舉辦的20國集團(G20)峰會與新加坡協商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8月底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峰會,拍板明年元旦起金磚五國(BRICS)將變成11國,新增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其他六國,希望推動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有更大的影響力。
過去十數年來,因為房價漲幅遠高過所得的漲幅,居住正義成為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因為頭期款的關係,很多人買不起房,於是只好租房。當租屋者存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狂飆的速度,這些人一方面覺得生活有諸多困難(例如小孩的學區問題、沒有固定的居所、無法更改房屋的裝潢等等),另一方面看著自己的相對貧窮,那種社會不公義的感覺,油然而生。
在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經濟看起來勢不可擋,推動中國崛起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但中國現在正受到一系列危機困擾,包括房地產危機與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年輕人正受到創紀錄失業率的困擾。而在經濟壞消息接踵而來之際,一個新的危機正在出現:信心危機。
美國新屋開工與工業生產等數據表現強勁,促使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Atlanta Fed)16日調高對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預測,從5%升至5.8%。若成真,這將是2021年第四季以來最強勁經濟增長。
自從1998年透析(一般通稱為洗腎)資料庫建置以來,台灣的洗腎病人一向是女性多於男性。由於女性的平均餘命較男性長,而高齡者的各類疾病盛行率也高出平均數倍,所以可以想見洗腎病人中以女性較多。然而,這個趨勢在2014年開始出現反轉。
大陸有「世界工廠」之稱號,然而受到陸美衝突、地緣政治情勢升溫影響,近年有許多分析師看好印度或越南將取而代之。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直指印度製造很可能成為大陸製造的最大對手,因為印度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與大陸相近的人口規模和市場潛力、勞動力成本也更加便宜。
就國際經驗來說,以不同碳定價(carbon pricing)機制為基礎所產生的碳權,已是交易所(exchange)裡成熟的標的;而對應碳市場的發展也由來已久,目的在於透過市場機制來促進減量目標的達成或是減量成效的擴散。
大陸官方將在17日公布上半年GDP經濟數據,透過對經濟專家問卷調查顯示,以40%認為第2季GDP增速為6.5%至7%的占比最高。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8成專家認為,債務風險會成為下半年經濟復甦政策發布的重要考慮因素,強調地方債、房地產債務仍是防範重點風險,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道不是各項政策同時加碼,發布大規模經濟刺激的可能性較低。
大陸官方將在17日公佈上半年GDP等經濟數據,針對經濟學者等專家問卷調查顯示,有40%的經濟學家認為第2季GDP增速為6.5%至7%。值得注意的是,有高達8成受調經濟學家認為,債務風險會成為大陸下半年經濟復甦政策發布的重要考慮因素,強調地方債與房地產債務仍是防範重點風險;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道不是各項政策同時加碼,發布大規模經濟刺激的可能性較低。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9日結束此次訪華行程,除與大陸多位官員會面溝通外,也展現個人風格。據路透報導,葉倫8日就邀請6名大陸女性經濟學者共進午餐,希望大陸繼續開放的同時,也期許女性能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葉倫在各類中式餐廳點的菜單也在網上流傳,還有人目擊她能熟練的使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