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課題的搜尋結果,共174筆
台灣與帛琉疫情期間促成全球第一個成功的旅遊泡泡,但每年送出10萬名旅客到帛琉的政策支票卻被旅遊業者質疑跳票。對此,外交部今天表示,世界各國均面臨後疫情時期的經濟課題,台帛也不例外。將持續與帛國深化夥伴關係,積極開拓雙方合作機會,互助共榮。
面對充滿變數與挑戰的2023年,台灣美國商會於7日發布「2023年商業景氣調查」。儘管其中有71%的會員表示,對台灣的經濟前景充滿信心,甚至有高達88%的美商會員公司表態,願意持續或擴大在台投資。然而在有關台灣能否提供充足綠色能源,以及兩岸緊張局勢加劇所蘊含的地緣政治風險等兩項議題,卻也同樣引發逾半在台美商的高度關切甚至憂心。
在經過近三年漫長的嚴密疫情封控後,大陸工業生產及居民經濟活動都受到不小的衝擊。以財新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例,2022年數個月份皆落入50以下的收縮區間,顯示工業及服務業經濟活動皆進入衰退。疫情封控提高了居民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民眾消費意願薄弱,居民儲蓄率在這三年由疫情前的平均31%,上升到35%~40%之間。
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20日將向總統蔡英文「拜晚年」,並將當面向蔡英文表達台灣將面臨氣候變遷、地緣政經衝突、國際經貿加速整合及淨零碳排等多元挑戰與難題,盼政府從台灣應扮演的角色,策定全球市場與兩岸經貿並重、符合台灣經貿利益且具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更盼核能、氫能都納入減碳能源考量。
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趨勢下,淨零轉型已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攸關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大經濟課題。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在第6屆第一次會員大會上發表「工具機產業因應減碳永續經營參考手冊」,呼籲業者及早因應碳管理的議題。
美中領導人14日下午5時30分在印尼峇里島會面,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美國財長葉倫表示,希望美中領導人的會面,將有助促進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在總體經濟方面的互動交流。
眾多主流經濟學者重視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成長,對於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問題,一向並不重視與多談,甚至認為不是經濟學的研究範圍。由於追求「均富」與經世濟民,就是發展經濟的根本道理,在追求富裕之際,又豈能忽略分配不均問題。
中共二十大已於10月16日在北京揭開序幕,過去5年大陸面臨五大經濟問題,1.共同富裕及經濟體制的轉向;2.脫虛入實;3.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政策下,出現明顯下行並導致地方政府財政艱困;4.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大幅下行;5.中美對抗全面升級並引發美國的科技封鎖。
市場分析: 受到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跌破3萬點關卡影響,美元走強,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殺,引起台股26日開盤即下跌,開低走低、震盪收黑跌破萬四關卡,收13,778.19點,成交值為2,212億元。
對於國安基金對當前台股及經濟情勢的評估,本身是國安基金委員,也是前任國安基金執行秘書的財政部長蘇建榮首度發聲指出,當前,國安基金要評估的,主要有三大課題。
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即將以工商協進會新任理事長身分,與理監事會見總統蔡英文,外界好奇的是,此屆多位代表有明顯「金融色彩」,包括監事會召集人蔡明忠、副理事長駱怡君,以及常務理事蔡宏圖、黃清苑、林明成、常務監事利明献等,加上今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最受關注,理監事們與蔡英文會談,會不會聚焦在討論金融課題?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周三表示,由糧食與能源價格飆漲帶動的通膨效應已經顯現,全球正面臨停滯性通膨的風險。此外,針對美元升值引發許多國家緊張一事,葉倫認為基於美國進入升息循環,美元走升理所當然,她雖未表態支持強勢美元,但也不擔心美元升值。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課題組6日公布,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金融形勢,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主動作為,靠前發力,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穩定宏觀經濟基本盤,提高政策精準導向和直達性,助力困難行業和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將盡快推出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再貸款支持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融資。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公開提及,「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過,大陸近年耕地面積及品質卻在拉警報。根據大陸官媒《經濟日報》調查顯示,大陸官方規定,經常進行耕種的土地面積最低值──即「耕地紅線」是18億畝。目前大陸僅剩19.18億畝耕地,但若以現在的速度減少,10年後可能會跌破18億畝紅線。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公開提及,「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過,大陸近年耕地面積及品質卻在拉警報。根據大陸國務院主辦的官媒《經濟日報》發布耕地問題調查顯示,大陸官方規定,經常進行耕種的土地面積最低值──即「耕地紅線」是18億畝。目前內地尚有19.18億畝耕地,但若以現在的速度減少,10年後可能會突破18億畝紅線。
中小企業總會10日舉行新春團拜,理事長李育家建議政府,應結合產官學三方力量,系統性地協助中小企業,面對疫情帶來數位轉型浪潮、並迎戰2050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他強調,以中小企業的資源,若沒政府當靠山,很容易會被數位浪潮、淨零碳排趨勢「淹沒」。
台灣經濟迎來變局,既充滿機會,又布滿地雷。新的局勢需要新的思維與因應,更要前瞻對策,切勿被亮麗的數據所蒙蔽。
去年12月17日在東吳大學舉辦的王作榮教授紀念研討會,很榮幸應主辦單位邀請上台講述對王老師的紀念感言。會後,我將感言整理,遂成此文。
去年12月17日在東吳大學舉辦的王作榮教授紀念研討會,很榮幸應主辦單位邀請上台講述對王老師的紀念感言。會後,我將感言整理,遂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