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部統計處的搜尋結果,共502筆
糟糕!原本預期第四季工業生產可望觸底反彈,但是經濟部昨公布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年減1成,9月減幅雖可望縮小到個位數,但一樣是負成長。由於景氣看不到轉好跡象,經濟部直言Q4轉正機率「已降下來」,如果10月不能拚回紅字,那麼工業生產可能一路黑到年底,有機會創造19黑新紀錄,全年生產指數確定會是衰退。
經濟部23日公布最新工業生產統計。8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1.38、年減10.53%、製造業生產指數90.74、年減10.70%。經濟部表示,全球經濟復甦步調遲緩,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產業鏈庫存調整時間延長,讓工業生產與製造業生產指數雙雙寫下現15連黑、續寫最長連黑紀錄,預估全年生產指數恐會再吞連黑。
8月外銷訂單金額出爐為460億美元,拉出連12黑,年減15.7%,低於預期,較上月減幅擴大!其中來自大陸下單金額年減2%,連續17個月負成長,追平史上最長紀錄。展望第4季,經濟部維持可轉正基調,但坦言「變數很多」,9月份預估年減幅度再擴大近18%。
經濟部20日公布8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降至460.4億美元,年減15.7%、為連續12個月負成長,主要受到全球通膨、升息壓力、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及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影響。即便樂觀期待第四季好轉,但今年全年外銷訂單將呈現第2年負成長。
從新冠疫情前到疫後時代,消費者建立使用網路購物(EC)習慣,信用卡消費每年成長近千億元,但在信用卡統計方式中,EC簽帳不只有如MOMO、PChome這類網購通路,也包含透過各種行動支付、Pay綁定信用卡進行的實體消費,發卡銀行看到相關商機,也推出相關優惠吸引客戶。
等待觸底。經濟部指出,受全球經濟成長力道疲弱、消費與投資動能減速等影響,7月工業生產指數85.44,年減15.20%,連續14個月負成長,創史上最長紀錄,預估第三季出口應已達低點,第四季有望反轉。
買氣衝天。經濟部23日公布7月零售與餐飲業營業額,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其中零售業營業額3,778億元,年增5.3%、連23個月正成長;餐飲業營業額891億元,年增17.6%、連15個月正成長。另外,批發業營業額年減5.7%,則是連九黑。
經濟部昨公布7月外銷訂單477.3億美元,雖然月增8%,但年減12%,是連續11個月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分析,主要是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客戶持續去化庫存,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去年同期所致,綜觀來看,累計前7月外銷訂單3163億美元、年減19.6%,是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
經濟部21日公布7月外銷訂單統計,電子產品接單177.1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次高,年減0.4%,雖為連續9個月負成長,但已是近9個月來最小減幅。
經濟部今公布7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477.3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已有回溫跡象,但比去年同期減少12%,連續11個月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分析,主要是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加上客戶持續去化庫存,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去年同期所致。
經濟部18日公布最新製造業產值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受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與通膨影響,終端市場消費與投資動能減速,再加上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今年第2季製造業產值4兆2,116億元,年減19.57%、寫下連3季負成長。其中,我國吃重的積體電路產業也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弱,產值滑落至7,043億元,年減25.2%。
新冠疫情期間,網路購物、行動支付大行其道,百貨公司陸續推出專屬「Pay」,過去幾年「網購」業者營業額每年雙位數成長,去年中開始趨緩、消費流向實體百貨業者。根據聯合信用卡中心統計,信用卡於百貨類別簽帳金額屢創新高,其中透過EC(網路購物)簽帳方式285億元,年增8.88%,顯示後疫情時代,民眾到百貨消費的支付模式已大幅由現金轉為行動支付。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6月工業及製造業生產,工業生產指數為83.86,年減16.63%;製造業生產指數83.03,年減17.15%,皆創下「13黑」,經濟部同步也公布第2季與上半年統計,第2季工業生產指數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8.29%、18.91%,創14年來最大減幅;上半年工業生產指數則年減17.59%,減幅為2010年同期最大。經濟部坦言,全年拚翻紅有難度!
經濟部表示,受全球經濟緊縮及通膨影響,終端市場消費與投資動能減速,6月工業生產指數為83.03,年減16.63%、為連續13個月負成長;上半年指數82.15,年減17.59%,更是2010年以來最大減幅。
經濟部表示,由於內需仍熱,6月零售業營業額為3,719億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3.9%、連續22個月正成長;6月餐飲業營業額為834億元,也是歷年同月新高,年增34.7%、連續14個月正成長。
經濟部20日公布5月外銷訂單出現連九黑,廠商去化庫存進度也掌握了外銷訂單翻紅的速度。對此,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解釋,每個貨品別情況不一,目前情勢還不明朗,但有業者反映,目前電視面板、部分筆電產品的去庫存化已經回到一個比較健康的水準。
在美陸歐三大主要接單地區表現全數盡墨下,經濟部昨公布的5月外銷訂單年減17.6%,拉出連9黑。主要是大陸連續14個月下單較往年下滑,為史上第2長衰退期。美國連7個月負成長,也是第3長衰退。上半年訂單走跌2成,全年會不會正成長?經濟部直言「真的很難說」。
經濟部12日公布今年第一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不含土地)4,678億元,季減31.5%、年減3.2%。經濟部表示,即便部分業者擴增節能減碳支出,但因為終端消費需求減弱,半導體業者縮減或暫緩資本支出,再加上去年同季基期較高,仍出現連八季正成長後的首度翻黑。
經濟部23日公布最新工業生產統計。因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影響,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再加上產業鏈持續庫存調整,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76.40,為2019年3月以來新低,年減22.86%,連11月負成長;製造業指數75.85,同為2019年3月來新低,年減23.53%、同樣苦寫連11黑。
經濟部22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424.9億美元,為歷年同月第三高,但年減18.1%、寫下連續8個月負成長;今年前4月訂單金額1,787.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減20.6%,不僅終結連續2年同期正成長,更是金融海嘯後、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經濟部預估,今年上半年難見翻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