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經濟靠中國的搜尋結果,共120

  • 外媒唱衰中國經濟 學者:謹慎刺激 精準施策

    外媒唱衰中國經濟 學者:謹慎刺激 精準施策

     今年7月,中國大陸進出口和社會融資數據出現衰退下滑,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再次響起。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國別經濟研究員曲強之前在《環球時報》撰文稱,外媒稱中國已成拖累和威脅當前全球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駁斥,這些聲音明顯存在短視與偏見,也很不專業,實際上,對經濟精準施策,中國找準了方向。

  • 名家觀點》曲強:對經濟精準施策 中國找準了方向

    名家觀點》曲強:對經濟精準施策 中國找準了方向

    今年7月,中國進出口和社會融資數據出現衰退下滑,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再次泛起。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國別經濟研究員曲強今天(21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這些聲音宣稱中國政府未能進行大規模金融刺激,中國已成拖累和威脅當前全球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國產業鏈將加速外遷,中國面臨老齡化挑戰。曲強駁斥,這些聲音明顯存在短視與偏見,也很不專業,實際上,對經濟精準施策,中國找準了方向。

  • 華爾街日報:對投資者來說,中國失落的10年已經到來

    華爾街日報:對投資者來說,中國失落的10年已經到來

    經常有財經界分析人士討論中國是否步上上世紀日本的後塵,出現所謂「失落的10年」或「失落的20年」,其觀察指標包括通貨緊縮等多項參數。《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現在中國狀況與當年的日本確有很多可比之處,至少投資者來說,中國的股票已經是全球最便宜的股票之一,投資者來說,失落的10年早已到來。

  • 民進黨座談會 2024大選 學者:大選主軸是在「如何避戰」

    民進黨座談會 2024大選 學者:大選主軸是在「如何避戰」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舉行「2024總統大選的兩岸因素」座談會,學者葉耀元認為,三黨候選人的論述都喊「避戰」,這次兩岸論述不會是這選舉主軸,大選主軸是在「如何避戰」。

  • 名家觀點》馬博:「安全靠美國」在東南亞出現動搖

    名家觀點》馬博:「安全靠美國」在東南亞出現動搖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馬博3月31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3月27日至4月1日在中國訪問,這是新冠疫情爆發後李顯龍首次訪問中國。不少媒體和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訪問對於開創「後疫情時代」的中星關係,甚至對未來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經貿及安全關係發展都將產生一定作用。

  • 美歐之間的貌合神離

    美歐之間的貌合神離

     當世人都在關注台灣「兩岸關係」的此時,地球彼端另一個「兩岸關係」也隱藏日漸不安的因素,那就是大西洋兩岸的美國與歐洲各國。其爆炸性與急迫性雖不如「亞洲版」,但若處理不當,仍然會對世局帶來長遠的政經影響,尤其是美國的領導地位。

  • 時論廣場》美歐之間的貌合神離(趙麟)

    時論廣場》美歐之間的貌合神離(趙麟)

    當世人都在關注台灣「兩岸關係」的此時,地球彼端另一個「兩岸關係」,也隱藏日漸不安的因素,那就是大西洋兩岸的美國與歐洲各國。雖然其爆炸性與急迫性不如「亞洲版」,但若處理不當,仍然會對世局帶來長遠的政經影響,尤其是美國的領導地位。

  • 德8名跨國企業高管聯名呼籲:與中國合作比對抗更有成果

    德8名跨國企業高管聯名呼籲:與中國合作比對抗更有成果

    隨著德國總理蕭茲訪中引發的中國政策爭議,各種有關德中經濟脫鉤、降低依賴性的討論成為德國最熱門話題。8名德國跨國企業CEO和董事會主席近日在媒體發表聯名文章強調,與中國合作比對抗更有成果,德國的獨立性不能靠孤立政策來實現,應該繼續利用中國的增長勢頭來推動刺激和加強歐洲經濟,這才最符合德國的利益。

  • 海納百川》如何判斷當前大陸經濟形勢(易憲容)

    海納百川》如何判斷當前大陸經濟形勢(易憲容)

    從國家統計局10月24日公佈的經濟資料來看,儘管3季度中國經濟復甦步伐快於近月來的市場預測,3季度GDP增長3.9%,比2季度的0.4%顯著反彈了3.5個百分點。根據這個資料,官方及主流媒體都認為3季度經濟運行恢復向好,增速企穩回升,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復甦上行通道,但實際情況並非這樣樂觀,該資料不僅明顯差於年中時的市場預期,而且更主要的原因是從低谷回升,基數效應十分明顯。

  • 海納百川》美國半導體禁令要幹嘛(黃智賢)

    海納百川》美國半導體禁令要幹嘛(黃智賢)

    美國圍堵中國半導體,祭出10年來最大出口禁令,運用多管齊下的手段,阻止中國得到先進晶片。包括進一步封鎖長江儲存等31家公司,以及美商跟台灣、韓國廠商對大陸的晶片出口。當然,先進半導體設備也在禁止之列,然後呢,又對韓國幾家廠商開了後門,豁免他們在大陸廠區的設備更新。

  • 《金融》海外投資 元大寶華畫重點

    從今年中開始,陸續有一些新興國家發生債務困境。時至第四季全球國家層級的金融體系日漸脆弱,尤其歐盟部分國家主權債雖被國際信評機構評為投資等級,但國家金融脆弱性卻不低。元大寶華之全球國家層級金融脆弱指標分析檢視,發現在前10大金融脆弱國家中,以歐盟國家居多,且多有債信危機前例。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教訓,信評公司壟斷信評市場,嚴重影響信評品質,建議台灣金融機構投資海外,要自己做好金融風險評估。

  • 委內瑞拉經濟學家:科技創新是陸經濟增長動力源泉

    委內瑞拉經濟學家:科技創新是陸經濟增長動力源泉

    澎湃新聞10日報導,委內瑞拉前基礎工業和礦業部長、著名經濟學家維克托·阿爾瓦雷斯撰文指出,1980年中國開始改革體制,是時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特區經濟開放、外商投資和產品低價出口。當時國際市場上,中國靠不斷學習其他國家的產品及工藝,以低價競爭。而近年來,中國提高了生產能力,逐漸適應了多邊貿易規則。通過漫長的學習,中國在許多領域的技術都走到了世界前沿。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中國現在的產品品質及工藝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科技創新。

  • 海納百川》四個世界第二的國家,是怎麼被美國掀翻的?(鄭貴尹)

    海納百川》四個世界第二的國家,是怎麼被美國掀翻的?(鄭貴尹)

    當「世界第二」有多難?看看曾經的四個第二是怎麼被美國給收拾的。美國1776年建國至今246年,卻已經當了99年的世界第一,不得不說這個國家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做為世界第一的美國,曾經是如何把四個世界第二給掀翻的?

  • 海外看世界》中美競爭之下,澳大利亞如何走出外交困境?(朱誌群)

    海外看世界》中美競爭之下,澳大利亞如何走出外交困境?(朱誌群)

    中美競爭是當代國際關係最大的主題之一。迄今為止,學術和政策研究往往集中在對中美兩國政策、行為與影響的研究,而處於兩強之間的其他國家如何應對大國競爭還沒有引起學術界和政界足夠的重視。

  • 國戰會論壇》南海「單一文本」 美國不能搞「說話不算話」(蕭衡鍾)

    國戰會論壇》南海「單一文本」 美國不能搞「說話不算話」(蕭衡鍾)

    近日,美軍本福德號導彈驅逐艦(DDG 65)在美軍航母掩護下,先於7月13日進入西沙海域,復於16日再度以所謂的「自由航行」為由進入南沙群島海域,根據美軍第七艦隊(US 7th Fleet)的聲明直言,美國海軍在中國建有軍事哨站的島鏈執行任務,挑戰了「中國解放軍、越南及台灣對無害通過(innocent passage)實施的限制」。

  • 美日將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港媒:台灣進不了也吞不下

    美日將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港媒:台灣進不了也吞不下

    美國總統拜登20日展開亞洲行,預定今(22日)訪日時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將印太戰略架構進一步與經濟綁在一起。據香港中評社評論指出,印太經濟圈國家普遍與中國經濟連結緊密,如果這是以深化圍堵中國做為結盟的總目標,幾可斷定將以失敗收場。

  • 新聞透視》拜登召喚選邊站 韓方喜憂參半

    新聞透視》拜登召喚選邊站 韓方喜憂參半

     美國總統拜登首訪亞洲以韓國做為首站,給足了韓國新總統尹錫悅面子,欲召喚韓方選邊站隊的意圖甚明。隨著國際環境進入美中對立的新冷戰局面,韓方也知道要維持以往的「安美經中」(安保靠美國,經濟靠中國)戰略已行不通,此次對於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就相當積極,然而仍不免擔憂又得罪中國,可謂喜憂參半。

  • 俄烏戰爭讓美認清現實 頭號大敵仍是中國

    俄烏戰爭讓美認清現實 頭號大敵仍是中國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3周來,美國空軍高層密切關注俄軍的動靜。而最近他們在公開場合中說,俄軍戰力並未讓他們有重新考慮現有戰略或軍費的理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