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領域的搜尋結果,共336筆
中美兩國近日在經貿領域成立3個工作組作為高級別交流和溝通機制,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撰文指出,這是過去一段時間中美政府官員良性互動的產物,而隨著3大工作組正式運作,中美兩國應該可以透過務實交流,穩定和擴大經貿關係的「壓艙石」作用,維護和發展好中美關係。
在美國多位官員接連訪問中國,以及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會談後,中美關係出現緩和,22日大陸宣布,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小組」和「金融工作小組」;此外,原本大陸管制鎵和鍺的出口,最近為美國開了小口,美企晶圓廠AXT證實,最近獲得出口許可。
日益複雜的美歐中日韓關係,本周末前出現新動態,尤以停擺三年的中日韓峰會可望今年重啟最受到關注。韓國官員22日透露,韓國總理韓德洙將於23日在杭州亞運開幕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預計將表達希望中日韓峰會儘快重啟的意願。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日前應大陸總理李強邀請,赴南寧出席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CAEXPO),及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CABIS)。此行也是他繼去年11月擔任首相後,第二度訪中,顯見其相當重視對華關係。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日前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進度,未來將根據相關規定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引起關注。陸委會前副主委趙建民認為,ECFA全面終止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政府不應該再講空話,應該拿出辦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近一個月來中國一系列經濟數據令人不安: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行業深陷危機、物價下滑構成了通縮風險。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經濟低迷引起了德媒的高度關注,德媒在評論中指出,各大金融機構都在下調對中國的經濟預估,如果北京沒有強而有效的作為,情況恐怕會更糟。
兩則看似無關卻相關的科技新聞值得探討。
美國對中國大陸持續展開高科技封鎖,有人形容為經濟新冷戰,此外,在台灣問題、俄烏戰爭以及「一帶一路」等議題,美國都和中國大陸針鋒相對,現階段中美關係已陷入冰點。未來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美國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柯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軟實力」概念提出者、前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院長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接受《觀察者網》專訪時,倡導中美競爭性合作,並提醒中美兩國要在核控方面展開合作,避免滑向戰爭,也建議兩國擴大多層次交流以避免妖魔化對方。
美國尋求對中國「去風險化」之際,美企正加速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美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年減24%,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分析認為,這代表美中正往脫鉤的方向前進。
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乏力,導致外企信心下滑,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4日表示,中國振興民營經濟所做的努力不足,在中國經營的外企已出現「承諾疲勞」,呼籲中國透過結構性改革,解決該國經濟所面臨的根本性挑戰。
AI科技股之後,哪一個產業有望接棒成為長期的投資標的?安盛ACT潔淨經濟基金產品經理廖伯修認為,儘管總體經濟環境不穩定,但是與能源轉型產業相關的公司前景仍然非常樂觀,如「低碳運輸」領域的電動車產業。
美國聯準會(Fed)12日公布褐皮書調查顯示,過去幾周美國經濟活動微幅增加,預料未來數月仍將持續緩慢成長速度。褐皮書並證實,美國通膨壓力已逐漸減緩。
美國財長葉倫結束為期四日的中國訪問行程,訪問期間,中美雙方都表態在經濟領域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的重要性,葉倫更多次重申「不會與中國脫鉤」,但學者指出,在雙邊達成溝通共識的背後,中美「打打談談」料成往後常態。
中國總理李強7日會晤到北京訪問的美國財長葉倫。李強以彩虹寓意中美關係前景,更稱加強合作是中美兩國正確選擇,雙方應就經濟領域加強溝通,為兩國經濟關係注入正能量,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葉倫則表明,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雙方尋求良性的經濟競爭而非贏者通吃。
肩負修補美中關係重任的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7日下午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時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贏者全拿」的競爭;李強則形容,中美關係「風雨之後有彩虹」。
中國總理李強7日會晤來華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根據大陸央視新聞聯播報導,李強表示,加強合作是中美兩國的現實需求和正確選擇,雙方應就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為中美經濟關係注入穩定性正能量。葉倫則稱,美方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鍊。
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天公布最新版年度報告書,日本因為在政治參與領域男女差距過大,在全球受調查的146個國家中排名後段班125名,較去年116名更為後退再創新低。
「金融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前軍師、知名避險基金經理Stanley Druckenmiller警告美國經濟可能「硬著陸」,但他仍然認為這波人工智慧(AI)狂熱的大贏家輝達(Nvidia)前景看好。
近日,印太經濟框架(IPEF)14個成員國在美國底特律舉行第二次部長級會議,各方達成使供應鏈「更具彈性和安全性」的協議,美方聲稱要以此「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是IPEF啓動一年後達成的首份協議。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引述專家分析認為,鑒於中國與地區國家間密切的經貿聯繫,IPEF協議將帶來哪些影響仍不確定;IPEF打著合作之名行排他之實,企圖建立美國主導的貿易規則,重組產業鏈體系,讓地區國家與中國經濟「脫鉤」,IPEF存在多重硬傷,注定走不穩、走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