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綠能展的搜尋結果,共581

  • 台廠攻智慧化、綠能 EMO展放異彩

    台廠攻智慧化、綠能 EMO展放異彩

     全球規模最大的德國漢諾威工具機展(EMO Hannover 2023)已於23日閉幕,台灣144家精密機械廠商在臺灣機械公會帶領下,高階工具機種與智慧零組件紛紛登台亮相,大展雄風,除向全球買主展現台廠近年來在智慧化與淨零碳排等重要議題的布局與努力成果外,並舉辦創新產品發表會,協助達佛羅、榮田、豪力輝與大光長榮等廠商拓展風力發電、高效能加工等高端應用市場,且順勢推廣2025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要為台灣工具機未來的產銷出口再創高峰。

  • 智慧能源週+凈零永續展 10/18登場

    智慧能源週+凈零永續展 10/18登場

     「碳有價」時代來臨,邁向零碳未來是國際主流共識。由外貿協會(TAITRA)與SEMI旗下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共同籌辦「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將於10月18日至20日將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盛大展出。

  • 豐澕能環總經理蔡孟勳:綠能發展 需地方政府相挺

     經實地現勘「重久水力發電廠」,豐澕能環總經理蔡孟勳對水道截彎取直的做法印象深刻,認為台灣如果效仿,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做到,但法令方面的資源有所不足,還有居民溝通問題需要協調。

  • 濾能零碳經濟學 躍半導體展亮點

    濾能零碳經濟學 躍半導體展亮點

     濾能公司在今年台灣半導體展,以「零碳經濟學」為核心理念,展示近年持續推動的低碳AMC微污染防治成果。在產品減碳方面,濾能為全球首家獲得BSI認證ISO 14067碳盤查的panel型化學濾網AMC防治供應商,其本土化製造及在地供應鏈,可使每片濾網減少1.505kg CO2e,減碳幅度達11.77%。濾能透過階段性的低碳排活性碳源、在地化供應鏈和低碳排材料更替等策略,致力取得RCS、GRS等國際的認證。

  • 台南品味周5大主題 品嘗異國風

    台南品味周5大主題 品嘗異國風

     由《工商時報》主辦、邁入第5年的台南品味周8日登場,一連在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辦3天,展覽種類包含酒、茶、咖啡、珠寶與汽車等5項主題,共有超過200攤中、外攤位,各攤位幾乎皆可免費試吃試飲,大受歡迎,網路半個月前就有人詢問購票。

  • 台南品味週來了 220家國內外品牌爭鳴

    台南品味週來了 220家國內外品牌爭鳴

     今年邁入第五屆「2023台南品味週」,8日於大臺南會展中心熱鬧登場;來自美國、南非、史瓦帝尼等國際品牌,以及中南部的知名茶酒廠商齊聚一堂,總計220個攤位,百家廠商爭鳴,儼然成為三年疫情之後,規模最大的台南消費性展覽;親自出席的臺南市長黃偉哲致詞時表示,該展將是創造主辦方、台南市政府、消費群眾、參展廠商等「四贏」局面。

  • 台南品味周登場5大主題220攤 異國產品試吃最受歡迎

    台南品味周登場5大主題220攤 異國產品試吃最受歡迎

    在台南市邁入第5年的台南品味周,8日一連3天在大台南會展中心登場,今年涵蓋酒、茶、咖啡、珠寶與汽車5項主題,共220中、外攤位,現場可免費試吃試飲,未演先轟動,網路半個月前就有人詢問購票,有網友透過加官方line群組,取得免費門票。

  • 落實企業服務廉政平臺 台電今舉辦「綠能趨勢下的電力工程」研討會

    落實企業服務廉政平臺 台電今舉辦「綠能趨勢下的電力工程」研討會

    政府持續推動綠能發展,如何合法「展綠」成為各界關切主題。台電今(6)日於台電總管理處舉辦112年「圖利與便民區辨諮詢」廉政治理研討會,特別邀請到台北地檢署檢察官蒞臨「說法」,幫助破解圖利與便民的模糊地帶。台電表示,此次研討會也邀請行政機關與產業等公私部門人士,針對能源轉型結合簡政服務、綠能相關犯罪型態及企業誠信經營等議題,進行跨域雙向討論交流。

  • 《興櫃股》華旭擴展碳化矽磊晶 進軍多國電動車、綠能市場

    華旭矽材(6682)於今年第一季開始量產6吋碳化矽晶圓,並藉由客戶回饋、製程調整與瓶頸站點的突破,產能將於2024年第一季達年產能2.4萬片,目前市價每片約800~850美金;同時今年7月大型碳化矽磊晶設備到廠,碳化矽磊晶晶圓產線將於9月開始進行試量產及調整,預計於今年第四季投入量產,目前每片碳化矽磊晶晶圓市價約1,400美元,以每年2.4萬片供給量的短期目標併入台灣6吋碳化矽磊晶晶圓的供應鏈行列。

  • 品觀點|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攜手廠商  2023臺灣智慧農業週展成果

    品觀點|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攜手廠商 2023臺灣智慧農業週展成果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推動至今已有包括三大國家級研究機構如中央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國家實驗研究院在內等93家公私機構進駐研發,為展現沙崙科學城推動的階段性成果,臺南市經發局與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辦公室帶領科學城進駐廠商共同參與「2023臺灣智慧農業週」,31 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展開為期三天的展覽。

  • 《產業》沃旭能源250億元永續融資簽約 續推台綠能發展

    永續能源企業沃旭能源「新台幣250億元永續連結循環企業融資案」,周三與15家國內外銀行完成簽約,所挹注之資金將投入沃旭在台灣的離岸風場,持續推動在地綠能發展。此外,沃旭能源和參與本案之銀行達成協議,將沃旭企業營運的永續減碳措施納入本案關鍵績效指標,確保建置、運維離岸風場的同時兼顧環境友善。

  • 《綠能環》拓展廢棄物處理業務 鋼聯先蹲後跳

    鋼聯(6581)受氧化鋅出貨量與出貨價格同步減少因影響,今年Q3營運承壓,今年全年度年雖然主力產品氧化鋅出貨量與單價面臨同步下滑的格局,但公司積極提升汙染土壤整治業務、SRF一般熱值固體廢棄物處理量,將能減緩整體營運衰退的情形。

  • 賴競辦提「2點」稱綠能未致台電虧損 反嗆國民黨沒專業素養抹黑

    賴競辦提「2點」稱綠能未致台電虧損 反嗆國民黨沒專業素養抹黑

    國民黨連日抨擊綠能政策,痛批台電虧損主因在於綠能發展,收購再生能源價格太高所致,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競辦發言人陳世凱22日反嗆,批評要本於事實,烏俄戰爭前台電每年平均都有盈餘,但戰爭致使國際燃料成本上漲,才導致台電產生虧損,「將台電虧損原因惡意扭曲成因為發展綠能,是非常沒有專業素養的惡質抹黑。

  • 《產業》SEMI能源產業部更名「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宣布旗下產業聯盟「SEMI能源產業部」即日起正式更名為「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ree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Alliance, GESA)」。GESA旨在提升產業前瞻視野並將服務範圍擴大至淨零永續發展,以涵蓋更為完整之「綠色能源」,並且將持續納入以「永續發展」為目標之解決方案,盼能完善台灣永續價值鏈之健全發展,助力產業加速淨零轉型目標。

  • 低地力區變綠能發展區  張麗善:不是天生、不要急於種電

    低地力區變綠能發展區 張麗善:不是天生、不要急於種電

     雲林縣台17線以西3000公頃農地被農業部、經濟部畫為「低地力」區,將作為「綠能發展區」。雲林縣長張麗善18日再強調,這些土地高達8成都還在耕種,低地力並非天生,是農水路系統不足,中央應檢討是否幫農民改善?盼中央與地方坐下來好好溝通擬出配套。

  • 台電綠能發展新里程碑 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動工

    台電綠能發展新里程碑 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動工

     台電公司聯手瑞助營造及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MVRDV,打造名為「光源之石」的台電歷史首座綠能運維中心,8月13日舉辦動工祈福典禮。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親自前往彰化出席祈福動工,他致詞時表示,這座占地4千坪的運維中心是一座「淨零建築」,設計過程相當艱難,完工後將能展現臺灣發展再生能源、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外,更為世界樹立良好的楷模典範。

  • 雲林漁民建議近海沙洲發展太陽能 解決淤沙與綠能爭地問題

    雲林漁民建議近海沙洲發展太陽能 解決淤沙與綠能爭地問題

    雲林縣口湖鄉箔子寮漁港4日發生嚴重海水倒灌災情,引發漁民要求通盤檢討漁港、航道清淤聲浪,漁民9日認為除將漁港往外移解決淤沙問題,也建議相關單位可整理近海已形成的沙洲,作為發展太陽能發電基地,並藉此清除漁船航道淤沙,解除長久以來困擾漁民的問題。

  • 苗縣提升綠能產業發論壇 盼促進發展綠能產業

    苗縣提升綠能產業發論壇 盼促進發展綠能產業

    苗栗縣政府為深化公務同仁與綠能產業廠商廉能意識,宣導縣綠能產業便民措施,建立公私協力合作夥伴關係,以促進綠能產業發展,26日舉辦「提升綠能產業發展暨便民措施」論壇活動,由苗栗縣長鍾東錦及苗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劉偉誠共同為論壇主持致詞。

  • 綠能發展區僅佔2025年光電佔比5% 學者:正當性、適法性須釐清

    綠能發展區僅佔2025年光電佔比5% 學者:正當性、適法性須釐清

    國家綠能發展不如預期,內政部修法鬆綁《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藉以推動低地力等農牧用地設置綠能發展區,但學者指出,以綠能發展區初步篩選的1122公頃面積來算,1GW的裝置容量僅佔2025年太陽光電佔比5%,要求綠能發展區的正當性、適法性、急迫性都需要釐清。

  • 環團要求暫緩綠能發展區 陳吉仲:未完整溝通就不會往下走

    環團要求暫緩綠能發展區 陳吉仲:未完整溝通就不會往下走

    經濟部與農委會近期預告,將於農委會新提出的低地力地區、長期棄養的魚塭等,推動免結合農漁業經營的「綠能發展區」。但環團認為,行政部門應先和各界充分協商後,再按照協商結果續行法制程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回應,未有充份溝通絕對不會公告,也多次強調不會推動地面型的農電共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