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綠能時代的搜尋結果,共66筆
要邁向綠能時代,電源大廠不僅要開發各種綠色能源,更重要的是把節能做到極致化,群電就是屬於後者。群電積極開發智慧綠建築,以自動化的方式來為建築物節能,在台北、蘇州等地,打造出模範級的智慧建築。
土地銀行與台中精機共同攜手合作,運用金融影響力,為企業量身打造「低碳淨零暨智慧化數位轉型」融資專案,以中心廠商概念,協助上下游企業取得低碳淨零暨智慧化數位轉型優惠利率資金。
上市產業類別自7月3日起新增「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等四項,共有47家進行調整,中信金控證券事業長張浴澤認為,在產業分類進一步區分之下,企業經營優勢將更為顯現,有利於展示台灣「隱形冠軍」實力,吸引國內外投資人目光。
繼寧德時代之後,大陸太陽能龍頭隆基綠能被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下調目標價。
新北市長侯友宜質疑中央不處理核廢料,副總統賴清德陣營直指要用核能的人是侯友宜,卡住核一廠乾式貯存場水保計畫10年,才是核廢料無法處理的罪魁禍首。侯友宜反擊表示,賴清德身為萬里人,有關心過核廢料處理嗎?他嗆「你們不做我來做」;對此,民進黨立院黨團反嗆,「如果侯友宜認為核廢料處理是新北市的痛,卻還要支持核電使用,那要哪個縣市承受核廢料處理?」
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能源政策跳票,國內供電吃緊。台電工會11月30日發函台電公司表示,為穩定供電,請台電公司在安全無虞下,延長核二、三廠發電運轉,緩解供電壓力。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昨聲援,呼籲重新評估核四廠重啟,民進黨應懸崖勒馬,趕快回頭才是正道。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12日接受專訪時,痛批民進黨二次執政後加速腐敗,更直言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錯誤不斷,聽到總統蔡英文說「2024年後不是她的事」,李遠哲還稱無法再和蔡英文溝通。前立委郭正亮13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指出,現在蔡政府比李登輝時代的權力還大,但也衍生執政末期的併發症,雙標腐化、劣幣逐良幣,但2025綠能20%要達標,及過度依賴進口天然氣,萬一被圍島封鎖怎麼辦?蔡英文難道都不用負責嗎?
因應近年國際淨零排放趨勢,國內業者在國際產業鏈急迫要求和政策法規驅動下,無論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或占台灣GDP過半的中小企業皆需要綠電,綠能策略已然成為經營佈局重要條件。瞄準企業滿足RE100目標的購電需求,以能源數據和演算為核心的微電能源成立瓦力電能,並於9月取得售電執照,正式加入售電業服務行列,從太陽能出發,以更宏觀的方式,不限定單一再生能源銷售,並提供含括購電、投資到ESG的全方位綠能整合方案,預期2023年可轉供60MW光電裝置容量,約每年7,800萬度電。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近日爆出許多爭議事件,引發全台熱議。有網友表示,如果台大國發所要改名重新出發,改什麼名字比較妥當呢?許多網友看了之後,紛紛分享自己的意見,不過最多人推薦的,就是「綠能所」!
亞力電機(1514)以繼五十年風華、邁向百年大業為企業願景,自民國83年股票上市,除繼續重電機相關產品投資,維持本業穩定成長外,也積極朝通訊及高科技等領域發展,加強與國內企業間的策略聯盟及布局,以滿足未來市場成長需求,推動企業永續發展與營運穩健成長。
為倡議企業誠信及法令遵循,實踐政府與企業良善溝通治理原則,南市府27日邀集太陽能光電業者辦理「綠能科技座談會暨廉政宣導」,透過與太陽能光電業者面對面溝通,精進簡政便民政策,未來盼能完備台南綠能發展基礎建設,達成永續生活環境目標。
正值全球能源吃緊、電價高漲,以及政府朝向以離岸風機、深澳電廠、核電…等模式為2025年綠電達20%占比目標為未來發電規畫之際,位於桃園市的「大柱國際」研發的不需用任何電力就可讓室內降溫、通風的優質省能系統,堪稱是高電費時代真正節能、省電的綠能應用技術精品。
永豐金(2890)元月自結稅後盈餘達15.89億元,優於公股指標行庫兆豐金(2886)的14.13億元,永豐金元月獲利月增逾4成。受惠於元月台股交易活絡,永豐金證券1月稅後盈餘4.01億元,年增1.65倍。今年永豐金股價在17.4元,而兆豐金股價已達38.05元。市場留意金融股的「雙豐」獲利變化和股價表現。
永豐銀行積極建構全方位綠色金融服務及產業生態圈,首創「綠能電廠資訊管理系統」並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認證。
永豐銀行積極建構全方位綠色金融服務及產業生態圈,首創「綠能電廠資訊管理系統」並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認證。永豐銀行17日表示,響應政府扶植綠能產業發展並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務,旗下採混合雲方式開發建置「綠能電廠資訊管理系統」,導入電廠評估等四大功能,分析電廠關鍵數據,例如設置地點日照量模擬、鄰近案場歷史資料等,可用於建廠或融資決策並提升貸前、貸後的管理效率,加速推動永續家園。
四大公投上周末在風雨中登場,國民黨支持的「四個同意」全線潰敗,執政的民進黨動員全黨及政府資源取得完勝,也是自然。只不過好戲才開始。四個不同意,台灣會更好嗎?反萊豬公投失敗,台灣就真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走向國際嗎?核四不重啟,台灣就能完成能源轉型、穩定供電、維持經濟成長動能嗎?顯然問題沒那麼簡單。
2021年9月26日,德國舉行國會大選,這場選舉罕見受到關注,因為不管結果如何,新總理將不再是所有人熟悉的梅克爾!16年任內,梅克爾帶領歐盟度過重重危機,更讓德國成為世界不容忽視的穩定力量。當她步下政治舞台,國際政治將有什麼變化?對台灣而言,台德關係會怎麼走?《遠見》為您深入剖析。
國泰金旗下國泰證券發布11月投資氣象觀點,對於歐美市場抱持「正向」看法,國泰證券認為,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在各國央行持續進行貨幣寬鬆政策下,經濟大幅復甦,導致原油價格飆漲,通膨預期持續升高。而在此通膨環境下,全球「能源危機」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國際間轉趨重視ESG綠能永續發展布局,建議投資人可多加關注「綠能」相關產業概念股,以及在ESG表現優良的相關個股,在市場震盪時預期會有較佳的表現。
最近能源議題真是熱鬧,英國COP26全球氣候會議談減碳,牽動電力、交通及工業使用的能源。台灣下個月四大公投中兩個牽涉到能源,一為核四公投,一為藻礁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