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緬甸人民的搜尋結果,共219筆
根據緬甸國營媒體今天報導,緬甸軍政府已請求中國協助實施一個新的數位身分識別系統。批評者認為,與此系統有關的人口普查將被用於加強監控反對者。
第43屆東協峰會雖已落幕,不過,緬甸克欽族難民祖德康(Jaw Tu Hkawng)今天受訪說,東協應持續關注緬甸難民議題,制定具體時間表要求軍政府落實「5點共識」,否則軍政府會持續殺害人民。
東協將於9月5日至7日舉辦東協中國、東協美國及東亞峰會等會議,不過白宮已在稍早宣佈,美國總統拜登不會出席,而是讓副總統代為出席。美國之音引述觀察人士分析,這顯示美國在緬甸危機上仍不願扮演主導地位,但這可能讓中國大陸擴大對緬甸的影響力、同時在南海繼續進行擴張,也恐讓東協明年制定更多對北京有利的政策。
詩人出身的民兵領袖蒙桑哈(Maung Saungkha)是緬甸爭取民主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表示,他的武裝團體計劃在緬甸腹地拓土開疆,以更直接地對抗軍政府。
官員表示,緬甸東南部今天發生炸彈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12人受傷。
緬甸原民選政府領導人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一名幹部28日表示,遭罷黜的緬甸國務資政翁山已被移出關押的監獄,轉至首都奈比多(Naypyitaw)一棟政府建築物軟禁。這名民盟幹部也證實,翁山蘇姬還可能與訪緬的中國亞洲事務特使鄧錫軍會面。
端午節是華人圈重要的團聚日子,然而許多當年的緬甸游擊隊(簡稱孤軍)後裔,卻因沒有緬甸或中華民國國籍,相繼來台回不去,進而成為國際「人球」,幾十年來未曾返鄉團聚;據估計目前在台滯留的人數近萬人,他們沒有工作機會,就連生病也沒辦法求醫,基本的生存權和健康權都受到漠視。
緬甸軍政府實施恐怖統治,國內血腥衝突不斷,一直是東南亞各國關注焦點,未料,第42屆東盟峰會前,東盟人道主義援助團體向緬甸人民提供協助時遭襲擊,峰會期間又發生緬甸軍政府空襲反抗勢力村莊事件,令與會的東盟領導人齊聲呼籲緬甸結束衝突,展開包容性的對話和人道援助。
據中國大陸外交部官網消息,當地時間2023年5月2日,中國大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內比都同緬甸外長丹穗舉行會談。秦剛表示,中方願同緬甸、孟加拉國共同推動中緬孟經濟走廊建設取得可視成果。
緬甸軍政府宣布,計劃在新年期間釋放3,113名囚犯,其中包括98名外籍人士,但目前尚不知釋放者當中,是否包括2021年2月軍事政變,所被關押的民主政府人員,比如翁山蘇姬。緬甸傳統曆法(緬曆)的歲首稱為「得固」( Tagu),正月一日就是俗稱的「潑水節」,大約發生在公曆的3月~4月間。
緬甸執政軍政府證實昨天空襲一個偏遠村莊。此事據報造成數十人喪生,聯合國和西方強國相繼予以譴責。
緬甸前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等40個政黨遭到軍政府下令解散,美國、英國、日本與澳洲今天表示嚴正關切,並呼籲緬甸採取更具包容性的政治進程,好讓緬甸重返民主。
緬甸軍政府今天宣布延長國家緊急狀態,對此華府予以譴責,稱此舉延長了2年前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後,人民所受的苦難。
根據國際組織的調查,受到通貨膨脹、原物料上漲以及軍事政變後不穩定的政經情勢影響,緬甸的鴉片罌粟花栽種面積在過去2年大幅上升,栽種密度越來越高,管理也越來越有規模。
緬甸軍政府派出戰機,打擊靠近印度邊境的一個親民主力量訓練營,結果這場空襲波及到印度,據目擊者稱,緬甸軍機投下的炸彈,至少有2枚落在印度境內。
緬甸商業樞紐仰光有數十人在毛毛細雨中排隊購買政府補貼的食用油,這是當地陷入經濟困境下的稀缺民生商品之一。
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今天譴責緬甸法院以貪腐為由,「不公正」地判處前文人政府領袖翁山蘇姬6年徒刑,並呼籲立即釋放她。
緬甸軍方於6月3日宣布判處4名緬甸民運人士死刑,依據外交部掌握,這4名民運人士已經遭到處決。對於緬甸軍方宣稱依法以「指導、安排、執行密謀恐怖行動,造成無辜百姓死亡」等罪名,對4名民運人士處以極刑,外交部至感遺憾,並予以譴責。
緬甸軍政府處決前國會議員與知名民主活動人士,馬來西亞外長塞福丁今天對此予以譴責並表示,緬甸軍政府此舉不僅犯下違反人道罪,也有如在嘲諷東協先前針對緬甸危機達成的5點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