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總統格局的搜尋結果,共223筆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6日上午10點開記者會宣布參選總統,他的參選聲明也提到,副總統賴清德的「鴕鳥僥倖依賴美日」路線及國民黨親中派的「一中和談」路線,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把台灣的命運交給強權來決定」,這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對此,旅美學者林環牆14日就表示「蘇煥智先生是唯一真正以總統格局競選2024的候選人。他提出很多很完整的台灣論述,建議大家仔細參考、思考」,引發討論。
誰將代表國民黨迎戰2024又陷入歹戲拖棚的境地,侯友宜和郭台銘的民調和網路聲量互有增減,兩人雖然各有自己的亮眼成就,但仍未對外展現宏大政經格局的思考。
2024總統大選的期中進度,如今有一種「黏滯感」,而非興奮感。只剩藍營參選人待定了,但徵召牽涉在野藍白整合,侯、郭之間各路人馬暗中喊話喧嘩,卻也並未進入對決的撕逼燃燒。
藍綠白將首次對陣的台灣總統大選,相較於歷年來,至今卻最沒有「基層熱度」!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日才完成新加坡訪問行程返台,期間由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公開2人在21日上午會面的消息,不僅讓侯此行收穫滿滿,更讓其格局瞬間被抬升至總統規格;不過21日當天下午,侯友宜臨時改變行程,後來雖證實是去拜會了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副總裁彭鈱荃、代理副總裁劉晉榮等人,但現在外傳侯當天還有一個不公開行程,是否見了李顯龍,侯笑而不答。
每年422「世界地球日」環保團體都會與總統見面,並針對環境議題交換意見,今年洽滿20年。然而去年因疫情中斷,今年再傳總統蔡英文因政務繁忙無法接見。環保人士指出,若422無法與總統見面,將力爭6月5日台灣環境日前能碰面,但若總統連續2年打破20年的慣例,有失總統格局。
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2024總統態勢逐漸明朗。21日侯友宜出訪新加坡第3天見了他口中的「多年好友」、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黃是新加坡政府第4代(4G)團隊領導人,亦即現任總理李顯龍的接班人,雙方碰面,是侯此次訪問截至目前為止最具代表性的畫面,更一舉把侯的高度拉升至國家領導人層級。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日率團赴新加坡訪問備受關注,對此,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侯市長這次出訪新加坡意義特殊,這也是他準備要參選總統的起手式,過去各縣市首長訪問,大家可以看到侯市長起手式,已經以總統參選人的準備格局做參訪。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訪問莫斯科,共邀俄羅斯總統普丁參與百年變局。白宮和美國媒體則大酸中俄關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說中俄關係就像是一場「權宜之婚」,俄國只是追逐利益的小夥伴。不少媒體則認為一場俄烏戰爭把俄國打成三流國家,只能依附中國,成為「中國的加拿大」。俄國只能提供中國大批有待開發的土地和資源,而普丁必須以中國馬首是瞻才得以續命。
蔡英文總統結束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的訪問,過境美國,在雷根圖書館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談,並與跨黨派議員進行雙邊領袖會議,今返抵國門;民進黨發言人、國際事務部主任謝佩芬今表示,這是台美緊密關係的最佳印證,「美方的堅定支持讓台灣人民了解到,我們並不孤單」。
前總統馬英九此行訪陸時表示「台灣、大陸都是我們中華民國,都是中國」,總統蔡英文越洋反嗆,「現在已經是2023年,他這論述應該是1970年代的論述」。對此,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李彥秀諷刺表示,依此邏輯,蔡是在2020年拿到817萬票,2023年可以不承認地方首長只剩「4+1」席的蔡政府嗎?李彥秀強調,這種「垃圾話」不只貶低蔡的格局,更凸顯蔡英文與民進黨的無知。
下一屆的總統,究竟該具備哪些條件才符合國人期待?對照目前國內形勢與執政黨的缺失,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一番批判當今蔡政府「外部局勢動盪、內政百廢待舉」的言論,引起社會廣泛注意與討論,似乎侯友宜在面對國民黨內角逐總統混沌不明的狀況下,已經找出走自己的路的最佳起手式:「弔民伐罪」。侯友宜顯然已從開始擴大發言格局做起,加速鋪陳他的總統之路。
總統蔡英文29日啟動民主夥伴共榮之旅,黨政人士詮釋,總統此行走出穩健、民主、世界3條台灣主流民意路線,例如過境洛杉磯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經過綿密籌劃,與美方共同控管可能的中國風險,展現處理國際事務的穩健、務實,更為台灣贏得國際支持。
前總統馬英九將展開首次大陸行,部分綠營人士中性反應,部分強烈反對,藍營則普遍正面看待,咸認為有利於兩岸降低緊張、增進和平。探究馬前總統行程,除清明祭祖外,都與中華民國與8年抗戰有關,證明他是一個不忘本的中國人,也是中華民國的愛國者,但站在中華民族大歷史角度,卻讓人不能無憾。
前總統馬英九將展開首次大陸行,部分綠營人士中性反應,部分強烈反對,藍營則普遍正面看待,咸認為有利於兩岸降低緊張、增進和平。探究馬前總統行程,除清明祭祖外,都與中華民國與8年抗戰有關,證明他是一個不忘本的中國人,也是中華民國的愛國者,但站在中華民族大歷史角度,卻讓人不能無憾。
國民黨2024熱門人選、新北市長侯友宜近期民調再奪第一,各界關注他何時表態,侯友宜昨強調,新北市挑戰還有很多,如何克服困難是現階段要事。不過他二二八提出的「三平三安」展現總統格局,至於如何落實?侯強調,解決人民大小事,充分溝通並做出正確選擇,地方政府也能扮演積極角色。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228拋出「社會公平、兩岸和平、國家泰平、人民安心、社會安定、國家安全」三平三安的總統格局發言,侯今被問到地方政府如何落實,或是要當總統才做得到時回應,中央、地方角色不同,解決里鄰大小事,充分與人民溝通,最後做出正確的決定,就可讓人民安心。
本報推出「2024總統的格局」系列社論,提出國家當前的危機與挑戰,並指出未來應走的路,完全出於媒體的天職,外界卻指涉旺中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之間的恩怨,這種抹黑完全背離事實,既侮辱了本報作為媒體第四權所堅持的大是大非,也小看了台灣所面臨的生存險境。
什麼是文化?文化是思想,是價值觀,是人生觀,是人的思維方式,也是人心、人性的一種顯現。它不是很具體的法律條文,卻是人類生存非常重要的一環。文化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種生命典範,它不只是寫在牆壁上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 更是一種人格教育。我們的文化有自己的倫理,長輩如此信行,也會如此教育後代。文化是人與人相處、一個社會能長久運行的恆常規範、不成文的價值。
蔡英文執政的這7年來,民進黨實現了徹底的「完全執政」,不僅同時掌握行政與立法兩大部門的主導權,而且影響力更穿透到司法系統,籠罩了媒體與網路,使得民主體制原應具備的正常監督制衡功能極盡退化、萎縮且扭曲。當年民進黨批判嘲諷威權年代國民黨的那些弊端,如今不但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消除,反而因為民進黨追逐權力的無限膨脹,從貪婪掠奪、箝制異議、雙標操弄到民粹動員,從政黨到政府再到整個社會,不斷進行著各種更不正義的轉型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