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總規模的搜尋結果,共263筆
基泰建設大直新建案「基泰大直」因施工不慎,造成鄰近公寓大規模傾斜,甚至其中一棟公寓一樓已經塌陷變地下室,引起高度關注。此事引起PTT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估算賠償、安置及重建費用,總規模恐超過3億,但確切金額仍有待相關單位釐清。
基泰建設大直新建案「基泰大直」因施工不慎,造成鄰近公寓大規模傾斜,甚至其中一棟公寓一樓已經塌陷變地下室,引起高度關注。此事引起PTT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估算賠償、安置及重建費用,總規模恐超過3億,但確切金額仍有待相關單位釐清。
高股息台股ETF基金成今年「吸金利器」,規模暴增逾2,300億元,已較去年底增加逾6成,遠高過整體台股ETF基金成長幅度36%,投信業者積極搶食高息ETF市場效應,規模排名也大洗牌,今年復華、群益、兆豐投信三家黑馬竄出,排名明顯躍升。
當前全球致力發展AI,中國也準備加大投入。中國工信部19日表示,全國使用中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每秒197E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位居全球第二。工信部還表示,要深刻認識推進算力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快推出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品質發展的政策。
在大陸居民理財長期占據主要地位的銀行理財規模,首度被公募基金(共同基金)超越。截至6月底,大陸公募基金總規模高達人民幣(下同)27.69兆元,超越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5.34兆元),反映出透過資本市場達到財富保值、增值,已成為投資者選擇的重要方向。
不論美國聯準會本月是否釋出結束緊縮貨幣政策的訊息,市場對今年結束升息循環已是共識,讓債券買氣持續增溫。6月規模增加逾50億元的長天期投等債ETF就有七檔,繼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規模6月突破千億元,成首檔破千億債券ETF基金後,國內第一檔美債ETF、元大美債20年(00679B)亦已破千億元,再創債券ETF市場紀錄。
投資人看好債券的高息收及未來資本利得上漲機會,資金持續流入高品質投資等級債券,同步推升台灣掛牌債券ETF總規模突破1.6兆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台灣首檔月配息債券ETF的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上個月規模破千億元後,近日躍升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債券ETF。
投資人看好債券的高息收及未來資本利得上漲機會,資金持續流入高品質投資等級債券,同步推升台灣掛牌債券ETF總規模突破1.6兆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台灣首檔月配息的債券ETF-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規模於上月突破千億元後,也於近日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債券ETF。
面對銀行業危機,債務上限與違約風險,以及衰退預期升溫等多方壓力,國際投資人5月份加速逃離美國股債市場。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中國在5月大舉拋售美股29億美元,規模創單月新高;不止如此,5月美債前三大海外債主持有規模亦大幅下降,包括中國持續拋售222億美元。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孫志燕撰文表示,隨著數位化技術擴散影響下,中國就業供需平衡的矛盾最可能出現在2035至2040年間,而未來10至20年是就業需求變化最顯著的時期,因技能與就業需求不匹配帶來的就業壓力將日益凸顯。
元大台灣50(0050)是國內第一檔ETF基金,本周成立屆滿20周年,不但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大境內基金,定期定額交易戶數逼近20萬戶,且32個月連霸最受歡迎定期定額ETF,成立以來含息報酬率達550.8%。
上個月重新增持美國國債後,中國4月再度減持部位,但額度不大僅減持4億美元,總規模降低至8,689億美元,仍為美國的第二大債主。
疫情衝擊、消費者換機週期平均高達36~42個月,加上二手機市占持續擴大,導致智慧型手機產量成長受限,且至今仍難恢復疫情前水平。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2年二手機市場規模為1.67億支,整體市占約11%,銷售最大出海口仍以大陸為主,歐洲居次,而新興印度市場近年發展快速,挾帶人口紅利優勢,預估2026年印度二手機銷售有機會追平度。品牌方面,2022年以蘋果占比45~50%為最高,三星擁25~30%位居第二名。
去年11月以來大陸銀行理財規模連月驟減,但近期終於吹起反攻號角,大陸12家理財公司4月總管理規模,按月大幅反彈人民幣(下同)約1.2兆元,止住半年來的跌勢,也象徵民眾正將存款轉投入理財市場。
近年美國加大力度圍殺中國半導體產業,尤其年初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全球人工智慧(AI)熱潮,美國更嚴禁輝達(NVIDIA)、超微(AMD)等自家業者向中企提供先進晶片,以防技術流入中國,但美企在難以割捨中國市場下,轉而向中國提供降階版晶片。部分專家認為,美方的管制措施對中國科技業的影響,其實收效甚微。
永續議題席捲全球,金融圈掀起一股「綠色存款」新浪潮,參與對象除企業,如今更擴及到宗教團體、大學院校,甚至還有連結動保團體的小額綠色存款專案,堪稱遍地開花。以各銀行近期開辦綠色存款,每檔承作金額少則30億元、多則100億元計算,金融圈預估,全年綠色存款總規模有望衝破千億大關。
央視新聞報導,大陸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中國算力產業近年來保持近30%的年成長率,算力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專案庫的初步統計,截至2022年底,大陸已投運電力儲能專案累計裝機規模59.8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5%,年增長率38%。
基金投資平台在台灣確定有發展性。去年股債市全部回檔,基富通、鉅亨買基金架上即使沒有台灣投資人最愛的ETF商品,但透過不斷推出各種零元手續費率等措施,去年規模逆勢增加,且兩平台稅後盈餘更分別達1.3億元、1.06億元。
2月份在全球投資氣氛好轉,股債皆揚下,帶動國內投信基金總規模攀升,根據投信投顧公會2月底統計資料,2月投信基金總規模增加近790億,總規模上升至5.13兆,較1月份成長1.56%,其中,台新投信2月總規模較上月增加8.44%,成長幅度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