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續呈的搜尋結果,共55

  • 10月景氣黃藍燈 半導體可望觸底回升

    10月景氣黃藍燈 半導體可望觸底回升

     台綜院22日發布10月份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0.16%,連續2個月產業用電呈正成長,整體產業電力景氣指數續呈轉向的黃藍燈;台綜院表示,半導體10月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8%,創下近1年來最大用電漲幅,而外銷訂單跌勢收斂,從兩者走勢來看,半導體景氣可望觸底回升。

  • 9月EPI電力景氣指數翻正 續呈「轉向」的黃藍燈

    9月EPI電力景氣指數翻正 續呈「轉向」的黃藍燈

    台灣綜合研究院今(23)日發布2023年9月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及經濟預測。9月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05%,若排除2月春節因素,終於結束自去年7月以來的用電負成長,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續呈「轉向」的黃藍燈。

  • 《金融》8月M1B、M2年增率雙降 續呈死亡交叉

    央行公布(112)年8月日金融情勢,M1B及M2年增率分別下降為2.86%及6.53%,主要係外資淨匯出,以及放款與投資年增率下降。累計本年1至8月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2.70%及6.60%。

  • 《金融》6月M1B及M2年增率雙降 續呈死亡交叉

    央行今公布6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年增率分別下降為2.35%及5.93%,續呈死亡交叉,主要係放款與投資年增率下降。累計本年1至6月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2.51%及6.55%。

  • 《盤後解析》除息秀給力 轉多方看7月1事

    台股受到長榮(2603)、日月光投控(3711)等大型股的除息影響,開盤走低,不過,今天除息的大型股陸續邁向填息表現,跌幅收斂,終場以16915.54點作收,下跌26.76點,跌幅0.16%,成交金額2856.18億元。

  • 5月景氣很BLUE 連亮七藍燈

     國發會29日發布景氣報告指出,受全球景氣走緩、前景不明朗影響,5月景氣亮出連續第七個月藍燈;此外,領先指標也由升轉跌,經回溯修正後連跌兩個月,顯示國內景氣續呈低迷。

  • 國發會:5月景氣連7藍 景氣續呈低迷

    國發會今(29)日發布5月景氣燈號,續呈藍燈,這是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7顆藍燈,此外,領先指標也轉呈下跌,顯示國內景氣續呈低迷。

  • 終端需求不振 5月出口恐連9黑

    終端需求不振 5月出口恐連9黑

     連8黑!財政部公布4月海關進出口統計,4月出口359.6億美元,年減13.3%,連續8個月呈現衰退,累計前4月出口1337億美元,年減17.7%。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全球景氣持續收縮,終端需求依舊不振,廠商普遍仍處庫存調整階段,5月出口恐連9黑,上半年出口很可能創近14年以來最大減幅。

  • 3月景氣連五藍 景氣續呈低迷

    國發會今(27)日公布景氣報告,受全球終端需求疲弱影響,3月國內景氣續亮藍燈,為連續第五個月的藍燈,顯示景氣續呈低迷,對未來景氣的走勢要審慎保守看待。

  • 《金融》3月M1B年增率2.01% M2年增率6.58% 續呈「死亡交叉」

    中央銀行今(24)日公布貨幣總計數,今(2023年)年3月M1B年增率下降為2.01%,主要係活期性存款成長減緩,M2年增率下降為6.58%,主要係外匯存款成長減緩,仍續呈M1B低於M2、被市場解讀為象徵資金活水不足的「死亡交叉」。

  • 1月景氣燈號連三藍 景氣續呈低迷

    國發會今(1)日公布1月景氣報告指出,在出口、生產持續走弱下,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再減1分,亮出連續第三個月「藍燈」,惟領先指標微幅回升,景氣悲觀情緒有減緩的跡象。

  • 景氣沒起色 12月續亮藍燈

    景氣沒起色 12月續亮藍燈

     國發會3日公布去年12月景氣報告,受到終端需求疲軟、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等影響,景氣仍為代表低迷的藍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維持12分,這已是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藍燈。

  • 《金融》M2超車M1b 12月續呈死亡交叉 惟幅度收歛

    央行今公布(111)年12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月增率分別為0.96%及0.45%;M1B及M2年增率分別下降為4.14%及7.06%,主要係外資淨匯出,以及放款與投資年增率下降。111年全年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7.81%及7.48%。

  • 消費者信心指數 創金融海嘯來新低

    消費者信心指數 創金融海嘯來新低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由於連續3個月下滑,指數降至60點,創金融海嘯(2009年10月)以來新低,6項分項指標全面下滑;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警示,「消費信心還沒落底」,而中經院公布的PMI指數7月以後呈現緊縮、新增訂單顯著下滑,9月出口表現開始衰退,當企業營收受到衝擊,受僱員工就遭殃,不僅人事凍結、無薪假增加,甚至引發「裁員」風暴。

  • 10月景氣對策信號增加1分 燈號續呈黃藍燈

    10月景氣對策信號增加1分 燈號續呈黃藍燈

    國發會今公布10月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8分,較上月增加1分,燈號續呈「黃藍燈」;不過,景氣領先、同時指標續呈下跌,惟跌幅未再擴大,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主要半導體在台投資擴大,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上升,但整體景氣顯得疲弱、未來不確定性仍高,須密切關注景氣後續變化。

  • 《基金》庫存調整最慢明年Q1落底 台股基金分批低買

    美國10年期公債回落,美股4大指數反彈,帶台股今早開高逾百點。統一奔騰基金經理人陳釧瑤表示,聯準會最新點陣圖顯示後續可能將保持高強度升息步調,為市場近期出現修正的主因。但通膨回落趨勢不變,若10月中旬公布的9月美國CPI年增率加速下滑,將為股市帶來正向幫助。另外,目前預期台股的庫存調整將在今年第4季至明年第1季落底,建議投資人低檔分批布局。

  • 8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燈號續呈綠燈

    8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燈號續呈綠燈

    2022年8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3分,較上月減少1分,燈號續呈綠燈;景氣領先、同時指標續呈下跌,顯示景氣擴張放緩,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 美國第一夫人確診 拜登篩檢持續呈陰性

    美國第一夫人確診 拜登篩檢持續呈陰性

    美國第一夫人吉兒16日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目前人在南卡私人住宅隔離。白宮今天表示,第一夫人確診當天總統拜登篩檢陰性後,他今天抗原篩檢仍呈陰性。

  • 2022年2月景氣燈號續呈黃紅燈

    2022年2月景氣燈號續呈黃紅燈

    2022年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4分,較上月減少2分,燈號續呈黃紅燈;領先指標下跌,但同時指標持續上升,顯示國內景氣仍處穩健成長。

  • 風險性債券資金動能分歧 投資級企業債恢復吸金 新興債和高收益債持續呈壓

    風險性債券資金動能分歧 投資級企業債恢復吸金 新興債和高收益債持續呈壓

    聯準會官員態度趨鷹派,推升美債殖利率上周再上揚,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週升至2.49%,使得整體債券型基金買氣持續呈壓。根據統計,整體債券基金已連續11周遭遇國際資金提款,所幸上周失血金額已大幅收斂至2.08億美元,其中投資等級公司債券基金在連3周失血後,上周轉吸金38.95億美元,反觀高收益債券基金和新興市場債市則持續遭到資金調節,其中高收益債券基金上周再流出32.92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流出6.85億美元。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型產品經理黃百嵩表示,債市今年以來因提前反應聯準會調整貨幣政策而表現受抑,然而,2004年至2006年和2015年至2018年二次美國升息期間,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指數總報酬分別達16.5%和26%,考慮波動風險後的報酬風險比分別達1.3和0.9,明顯優於標普500指數、MSCI全球指數和彭博巴克萊環球投資等級債券指數同期表現不到1的數值,意謂非投資等級債券較能幫助投資人於升息期間兼顧追逐收益和降低波動的需求。此外,黃百嵩說明,高收益債流通在外餘額僅有2.6%將於今年到期,即便是明後兩年,到期佔比也只有4.5%和6%,顯示高收益債券發債企業短線償還債務壓力低。再者,全球景氣持續復甦,高收益債券發債企業體質仍佳,升降評比率續創歷史新高,截至今年2月底違約率僅0.24%,有鑑於不良債權金額仍低,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可望維持低點。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新興市場債是這波受到俄烏戰爭波及最重的資產之一,隨著大陸刺激政策的期待以及俄烏交戰利空逐漸淡化,賣壓可望減輕。就新興市場美元債來看,俄烏事件導致新興國家主權債利差高於美元高收益公司債的不尋常現象,在消化完俄羅斯部位的損失後,新興市場債應能有反彈機會,惟若顧及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的排擠,建議靠攏於低存續期間或有搭配放空美國公債操作的債券型基金。至於新興當地債則更可受惠於拉丁美洲國家已積極升息的高利差優勢以及新興亞洲國家疫後解封的經濟復甦商機,且根據歷史經驗,美元通常在聯準會首次升息後見頂,在分散資產的考量下,投資人也可留意新興當地債的高債息、便宜匯價投資機會。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俄烏戰爭的延續性影響在於通膨,然而在過去幾年看到的去全球化也使得美國及一些國家的企業建立不同的供應鏈包括國內,因此許多企業在供應鏈瓶頸上展現了相當的韌性,而美國可說是當中之最,其中美國高收益債中有接近20%的能源與其他商品企業且大部分的收益皆來自美國本土,今年來主要高收債產業中能源探勘生產與煉油廠仍維持正報酬,即印證了其相對具備韌性並且受惠於商品價格上揚及通膨環境的優勢,可留意近期市場利率波動緩和後的布局機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