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羅馬規約的搜尋結果,共05筆
小馬可仕政府硬槓國際刑事法院(ICC)!因ICC堅持調查菲國前總統杜特蒂任內的血腥禁毒殺戮案件,菲律賓檢察長藝描拉日前強硬表示,ICC沒有權力更無管轄權調查該事件,菲國會繼續上訴。菲國參議院也提出一項決議,反對ICC調查杜特蒂。
國際刑事法院(ICC)17日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丁「非法遣送」烏克蘭兒童至俄羅斯的行為發布逮捕令,俄羅斯官媒今(19)日報導,普丁今日驚喜現身已經遭到俄軍佔領的烏克蘭東南部港口大城馬立波(Mariupol),這是俄烏戰爭以來,他首度登上俄軍新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也是他最靠近戰爭前線的一次視察,此舉也被解讀為莫斯科對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的挑釁姿態。
俄烏戰爭爆發一年來,烏克蘭兒童被非法遣送俄羅斯的案例時有所聞,莫斯科此前就此表示這麼做是在履行「人道救援」。然而,國際刑事法院(ICC)17日以此涉犯「戰爭罪」為由,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出逮捕令。ICC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普丁負有個人刑事責任。」克里姆林宮對此表示,這項決定在法律上「無效」,因為俄國不承認ICC管轄權。美國總統拜登則說,美國也不受ICC約束,但法院決定「合情合理」。
國際刑事法院(ICC)向俄國總統普丁發出逮捕令後,使其淪為與蘇丹遭罷黜的前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巴爾幹屠夫」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同等級的人物。然而ICC的局限性眾所皆知,除了沒有法警,亦不能對犯嫌進行缺席審判,全仰賴《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123個締約國合作。未來除非普丁外訪時,有任一締約國願將其逮補並引渡到荷蘭海牙,或是俄國出現政權更迭,否則普丁被判入獄的機會近趨於零。
上周網路上瘋傳烏克蘭士兵在烏東「近距離槍決」超過10名俄羅斯戰俘的影片,讓莫斯科指控烏軍犯下戰爭罪,《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比對不同影片還原事發時間軸,儘管如此,專家仍表示難以認定是否犯下戰爭罪,主要要看俄軍被槍殺的時間點以及當下是否有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