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搜尋結果,共27筆
清華大學打造全國首座大學數位圖書館19日正式上線,目前共有110多萬本電子書刊,師生不需下載App,只要以學校ID登入數位圖書館網頁,即可線上全文閱讀,各科教授教師也可將指定閱讀書單分享給修課的同學。
故宮以庫房空間不足為由,不再與「蘭千山館」續約,然而有一批屬於國家圖書館(國圖)的宋、明時期珍貴善本書抄本,目前卻仍在故宮博物院,國圖曾去函3次希望歸還,故宮都未予回應。外界認為此時若故宮的庫房空間不足,也許正是整理清單,將古籍與文物清楚畫分所屬單位的好時機。
美國一名女子去年到墓園實習,發現某個陌生人的墓碑上,竟刻有餅乾食譜,讓她感到好奇不已,抄下食材後就回家製作,結果烤出來的成品味道讓她大吃一驚,忍不住驚呼:「好吃得要命!」
不敢相信、不忍相信、其實是不願相信余先生英時遠行了!相信他走得安穩,在睡夢中行遠。相信現在余先生睡在那,父母在那,家在那,中國在那!更相信那個自由民主的歸宿地原本是他畢生追尋的夢鄉!
美國國會大廈附近今天出現一名男子宣稱自己的皮卡車上有炸彈,在與警方對峙5小時後,男子遭到拘押。這起事件導致附近建築物人員疏散,並癱瘓華府一部分區域。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在中國政治思想與文化史方面研究極具開創性,被西方學界推崇為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中研院昨(5)日表示,余英時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在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院士在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201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書單》雜誌最佳非小說圖書得主
201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書單》雜誌最佳非小說圖書得主
前文〈五之七〉刊出後,關於筆者認為「張憲義本人對於張憲義事件亦不夠清楚,他是當事人,其實也是半個局外人。」原中科院核研所一位資深同仁向筆者表示:「這是一個深入的真實觀點。」至於筆者認為張憲義「希望能夠回到台灣探視老家與鄉親。」張憲義訪問錄中曾經表達:「由於在父母去世之前未能見到他們最後一面,我己無考慮要回台灣。」這話中仍有怨尤。對於已經過去了33年的張憲義事件,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立場的人,往往其評斷也就不一。筆者做為一個歷史工作者,強調張憲義有為自己向歷史申辯的權利,而另一方面,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張憲義事件」是否可以有不同的做法?筆者認為這是值得思索的一個問題。當年重要的美方當事人中,能夠對筆者的問題做出回應的如李潔明(1928-2009)、丁大衛(1925-2013)皆已過世,無從問起。這顯示出台灣(包括中國大陸)的媒體、史學界長年以來的侷限性,對於許多重大時代問題缺乏及時而深入報導,這當然有主客觀的因素與條件的限制。同時也反映出媒體與史學的表現說明了一個國家現代化的程度,現代化不只是有航母和台積電等「護國神山」,還包括國家當政者以及一般人民對許多事件的看法、態度與價值觀,而媒體與史學工作者有責任深入、多元、客觀了解與報導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尤應避免過度的政治立場與情緒之爭。以筆者這樣的要求,目前兩岸的媒體、史學界短時間內都不容易做到、做好,至於媒體、史學工作是否賺錢,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美國國會圖書館今年新增25部收藏電影,作為國寶流傳後世,台灣名導李安執導的《斷背山》名列其中,李安得知後表示,當初創作《斷背山》最大目的不是要用來反映社會現象,只是想講一個愛情故事,「令我驚訝的是,這部電影竟與觀眾有這麼深刻的共鳴。」
從九一八事變日軍占領滿洲起,一直到後來的八年抗戰時期,日軍在中國許多地方犯下嚴重的戰爭罪行,其中「731部隊」負責細菌戰與人體實驗,更是惡名昭彰。據陸媒報導,大陸學者日前赴美調查731部隊問題時,發現一批日軍發動細菌戰的新檔案,填補這一段歷史部分空白,成為重要史證。
近日,卡內基印度中心主任拉賈.莫漢(C.Raja Mohan)訪問北京,在齊家園外交公寓旁的一家雲南餐廳,莫漢與鳳凰大參考進行了輕鬆卻又深刻的對話。莫漢非常善談,思維清晰,對中國的瞭解令人印象深刻。而他對中印關係特點的總結,更讓我們看到中國輿論所關注的話題,與印度的思考大有不同。本章為此次專訪的上篇:「一帶一路」和中印關係。
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經歷過戰爭,很難體會到士兵們在砲火下苟且餘生的日子。隆迪(Victor Lundy)當時參加二戰的時候,只有24歲,他用成熟的畫筆記錄了軍中的愉快生活,當然也有戰爭的無情、敵方死亡和軍隊空襲的當下,他早前把繪本捐贈給美國國會圖書館,當局近日把繪本上載到網上供民眾查閱。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今表示,我國國家圖書館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合作「美國國會圖書館古籍」,數位化後由兩館典藏,漢世紀數位文化公司以限制性招標承接此案,沒想到竟違反契約規定,未經美國國會圖書館同意,擅自以美商名義出版,並冠上「美國國會圖書館古籍」之名出版系列圖書在網路書店高價販售。
中國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接獲投訴,國家圖書館的委外合作廠商出版國圖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合作的古籍,涉及侵權。她今天指出,官方對此事未積極處理,若美方提告,恐讓台灣成為國際笑柄。
丟臉丟到國外!台灣國家圖書館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共同合作「美國國會圖書館古籍數位化案」,承包商漢世紀數位文化遭美方指出非法出版掃描的珍貴善本數位檔案,共有62種,其中2種還曾在三民書局販售,國圖雖已委託律師處理侵權案,但因漢世紀以EHG BOOKS登記在美國.後續的起訴對象和事證部分還須釐清。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520就職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通過決議案,重申美國對台灣的「六項保證」,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之友會副主席趙惠普在美國之音《海峽論談》節目中指出,此案絕對不能解讀為美國支持台獨;但趙惠普也說,這個法案在此時通過,某種程度上顯示了美國的焦慮感。
國立中央圖書館第一任館長,也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首任院長,21日是蔣復璁逝世25周年的紀念日,其子蔣祖怡指出,父親除了曾出任教育部的「京滬區特派員」而搶救回包括毛公鼎等故宮鎮館之寶,更曾冒險從美、日等國的手上搶救回江南古籍。
208幅與宋慶齡有關的歷史照片和資料圖片,本月28至9月18日在上海圖書館第一展廳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