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國實力的搜尋結果,共2,401筆
有觀點認為,2023年中美關係將有顯著改善。本文認為,由於中美兩國處理這對雙邊關係的戰略框架完全不同,短時期內看不到雙方調整各自框架的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個戰略框架的博弈決定了雙邊關係仍將處於極具挑戰的階段。能否把此次元首會晤的共識落實到政策層面,恢復雙方原有對話機制和機制性合作,是對兩國外交團隊的巨大考驗。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冠軍戰昨天上演「神劇本」,日本隊大谷翔平和他的天使隊隊友、美國隊長「神鱒」卓奧特在9局上投打對決,最後大谷用時速140公里刁鑽滑球讓「神鱒」揮棒落空,以再見三振助日本3比2粉碎美國衛冕美夢,隊史第3度稱霸經典賽。
蔡英文總統昨頒授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特種大綬景星勳章」,歐布萊恩卻指出,美國已通過180億美元對台軍售計畫,這將使台灣成為「豪豬」,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不要把台灣變成利用對象,更不能成為豪豬,台灣要有自己的實力,而不是任人宰割或人家利用的豪豬。
澳大利亞向美英購入核潛艇的交易敲定時,正是中澳關係最低潮,雖然最初這項交易前景不算明朗,但最後還是陸續確定了交易的時程。令人納悶的是,隨著澳大利亞向美英購入核潛艇交易案確立,雖然中國極力反對,冰凍了近3年的中澳關係卻反而逐漸改善,這當中變化令人難以理解。令人不得不猜測:中國是否在應對美國的挑戰時,打算努力爭取與美國盟友們的經濟關係,以此維持在與美國進行戰略競爭時不可缺少的經濟實力。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即將進入尾聲,今(21日)日本隊逆轉勝墨西哥隊,明天將與美國隊爭奪冠軍。據最新運彩賠率顯示,賭盤看好美國能擊敗日本衛冕成功,不讓分美國賠率1.6,日本1.9,而賠率最高的勝分差,最高來到20倍。
未來幾天全球眼光將聚焦在兩個地方,一是莫斯科,一是華府。前者是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會晤總統普丁,在烏克蘭的和平議題上會談出什麼;後者則看美國如何處理可能蔓延的銀行倒閉危機。
大陸通訊設備製造業龍頭、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坦言,美國科技實力確實難以追趕,自曝年輕時崇拜西方,但現在也不反美。美國在科教上的軟實力,還是中國用幾十年時間達不到的,中國若想成為最先進的,就必須向一切先進的人學習。
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被美國艾森豪總統譽為「最重要的聯盟,其繼續存在和力量的維持,對我們自己的安全及繁榮至關重要。」蔣介石在一九五三年六月七日,曾致函艾森豪「相對於歐洲已有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亦應適時協助建立亞洲反共國家組織。」期能提升國府國際地位,利用群體的力量,擊垮中共。不幸的是,中華民國因「光復大陸」的政策,後被排除於亞洲反共國家組織外。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適用範圍限於臺灣和澎湖,不包括沿海島嶼。國府雖曾主張將沿海島嶼包括在適用範圍內或美方提供其後勤支持,但始終未得到正面答覆。沿海島嶼的大陳島、一江山、金門及馬祖等就面臨了共黨攻佔的危機。
正當台灣還在為一件疑似與太平洋小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建交未遂」案,敗選卸任在即的密國總統竟獅子大開口提出金援換建交,事情真相卻不無可能是為財政陷入困境的美國出手,再由台灣幫忙買單養附庸國家,各方爭論得失時;同一時間,對岸中國大陸已促成一件對全球地緣政治影響遠遠大於前者的建交案--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
衛冕軍美國隊12日在C組登場迎戰實力弱小的英國隊,不料英國隊先聲奪人,首局第二棒崔斯湯普森(Trayce Thompson)抓住進壘的一顆曲球轟成中左外野的陽春全壘打,被隊友戴上皇冠慶祝。不過兩隊的實力終究有很大差距,美國靠著兩波較強的攻勢以6比2輕鬆獲勝。
為了避免晶片荒慘劇重演,美國加強在地生產半導體的實力,砸下540億美元推動晶片法案,但此舉將讓晶片變得更加昂貴,就連台積電也坦言,美國建廠的成本遠高於台灣。分析師推估,如果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上漲4成,那麼以iPhone來說,就會增加100美元(約新台幣3086元)成本,相當考驗蘋果公司成本控管能力與消費者的荷包。
白宮今天公布2024財政年度預算案,總額約6.8兆美元,其中國防部「太平洋嚇阻倡議」編列91億美元。白宮指出,中國是美國唯一既有能力又有意圖的競爭對手,預算將提供足夠資源,以在競爭中戰勝中國。
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周三向國會提交年度威脅評估報告,內容對美中關係有許多著墨,並特別點出大陸在半導體、關鍵礦產、電池、太陽能板及製藥等5大領域的主導地位,警告若大陸運用這些領域的優勢謀求利益,美國與西方國家將面臨重大風險。
WBC推薦賽事 : 3/10 (五) 18:00,南韓@日本
進典(6843)參加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電力展(Power-Gen International Show),展出新世代高溫高壓電廠閥門產品,透過此次展會,與全球採購業主交流,讓世界認識台灣高階閥門品牌並獲取商機。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內GDP達17.4兆美元,比上年增長3.0%;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0%。
美國國會兩黨仍為提高舉債上限僵持不下,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警告,美國即便躲過主權違約災難,債信評等恐因兩黨頻頻上演政治攤牌,而有遭下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