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國對中國的搜尋結果,共1,968筆
韓國政府22日表示,已要求美國盡速釐清,美國對中國大陸晶片方面的管制,以及投資補助的模糊性。
美國3名政府官員透露,白宮國安會官員已要求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停止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嘲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訊息,以免其言論破壞美國政府修復與中國緊張關係的努力,包括可能阻礙今秋可能舉辦的「拜習會」。
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因大砲式發言,又被封為「美版戰狼」,不過他近日屢屢在社群平台針對北京高層發表嘲諷言論,讓華府官員相當感冒,擔憂進一步損害美中關係,甚至影響可能登場的拜習會。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0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在她訪問中國期間,華為推出了一款搭載先進晶片的新型手機,這讓她感到不悅。請問推出這款手機的時機是否是為了在她訪華期間給她難堪?對此,毛寧稱:「華為選擇什麼時候推出新款手機,這是企業自己的決定,我不瞭解。」。
近期半導體乃至於科技業討論度最高的除了人工智慧(AI)市場外,莫過於華為Mate60系列發售引發市場熱議,當中也包含中芯國際觸及7奈米製程、中國半導體國產化有具體成果、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成效等重點。
知名經濟學家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警告,中國大陸經濟衰退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可能比部分專家想的還嚴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3日表示,後冷戰時代已結束,開始進入與威權主義國家和修正主義國家激烈競爭的轉捩點。他直接點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是對國際秩序的最嚴重威脅,及中國欲重塑國際秩序所帶來的長期挑戰。強調美國將強化現有聯盟、串聯不同盟友打造新聯盟,因應新時代的挑戰。
彭博報導,北京當局有意將敏感性政府部門禁用iPhone手機的規定擴大到政府支持的機關與國營企業,意味著蘋果在其最大的國外市場及其最大的生產基地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在華為手機出現可能違反美國貿易限制的新晶片後,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周三呼籲商務部應該完全封殺對華為和中國最大半導體公司中芯國際(SMIC)的科技出口。
當前,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呈現「護欄」和「小院高牆」模式的推進,給人的印象似乎「不是很明確」。這種效果與拜登政府為局部緩和中美緊張關係所做的努力,如「中美經貿不脫鉤」、美國財長雷蒙多訪華、中美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等相關。似乎再次驗證了歷史的顯示:中美關係緩和,往往對美國對台政策產生「修正」的作用。
今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率先訪華後,7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和總統氣候特使凱瑞緊隨其後,8月底則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美國高層接連訪問北京後,如今已把球拋給中國。中國是否會派遣部長級高官訪美,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當前,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呈現「護欄」和「小院高牆」模式的推進,給人的印象似乎「不是很明確」。這種效果與拜登政府為局部緩和中美緊張關係所做的努力,如「中美經貿不脫鉤」、美國財長雷蒙多訪華、中美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等相關。似乎再次驗證了歷史的顯示:中美關係緩和,往往對美國對台政策產生「修正」的作用。
為防止中國使用NVIDIA強化其人工智慧(AI)系統,美國對中國全面禁售NVIDIA A100、H100等加速計算卡,最近因為中國與沙烏地等中東國家關係更加密切,美國擔心中東國家把NVIDIA這2款加速卡轉售給中國,於是連中東國家也被列入禁售之列。
中美關係一向被視為最重要的國際雙邊關係。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中美兩國高級別官員的互訪曾是司空見慣的常態。然而,時下,這一關係彷彿置身於戰略角力的風暴之巔,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中國之行引發了廣泛關切。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高級專家余翔今天在澎湃新聞撰文稱,各界應想清楚三個問題,理性期待雷蒙多訪華後的中美關係。
早前傳出美國政府擴大晶片出口許可要求,限制輝達(Nvidia)及超微(AMD)將晶片輸往中東,美國商務部31日對此做出回應,稱並未阻止企業向中東銷售晶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昨天說,美國企業向她反應「中國已變得越來越不可投資」。對此,中國政府表示,正努力進一步放寬外商市場准入,以與國內企業相同的方式對待外企。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一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面,並就中國對英特爾和美光等美國企業施加限制表達關切。
美中關係緊張導致流入中國的外資急速萎縮,近年中國銀行家與企業高層愈來愈倚賴國內資本,商業人士開始利用撲克牌遊戲「摜蛋」(Guandan)與政府官員打好關係,以便取得資金。
圖顯(GPU)巨頭輝達公布第二財季業績,在市場掀起人工智慧(AI)熱潮,但尖端AI技術與運算晶片已成為美中兩大國較勁的籌碼之一。輝達對此示警,若美國加大對中國的GPU禁令,美國將永遠失去在這個全球最大市場領先機會。
英國晶片設計巨頭安謀(Arm)傳出赴美IPO,但投資人也關注該公司背後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安謀在招股書上的風險章節裡,用約3,500字的大篇幅詳述公司在中國市場以及與無法掌握的安謀中國(Arm China)的風險,向市場披露其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