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國貿易的搜尋結果,共937筆
中美科技戰背景下,受美國強力圍堵的中國資通訊大廠華為,推出新款手機Mate 60 Pro出現重大技術突破,拉響美國警報。美國眾議院6日表示,中國晶片大廠中芯國際向華為提供零件,涉嫌違反制裁,有必要展開調查。更有鷹派議員要求,應停止向華為和中芯國際出口所有技術。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美國與印度的關係將達到新高度,因為兩國在所有政策領域達成一致。
央行總裁楊金龍29日示警,美中爭端使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擴大,宜持續關注其發展,並避免成為美國貿易制裁對象。央行援引美國商務部數據統計,台灣對美國的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已從2018年的120億美元,2019年193億美元,直到2022年一舉躍升至510億美元。
面對全球化最新發展,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29日表示,對於台灣經濟前景具有重大意涵,台灣應留意未來變化,其中新台幣匯率穩定,對於國內製造業營運及金融業穩定發展至關重要,另外,應持續關注中美爭端使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擴大,並避免台灣成為美國貿易制裁對象。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眾多中國大陸城市在資金短缺、經濟困難之際,正紛紛拋出前所未有的甜頭向西方企業示好。中國大陸政府在2023年啟動了「投資中國年」活動,地方官員們開啟了面向海外的推介宣傳之旅,以吸引投資者的興趣。但上述招商努力迎頭撞上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國家安全議程,相關議程側重抵禦感受到的外來威脅,對外國公司來說,這已經使任何對華投資都成為潛在雷區。
美國財政部美東時間16日向國會提交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經檢視主要貿易夥伴2022年全年表現,將中國大陸、韓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瑞士與台灣列為密切關注外匯操作的匯率操縱(Currency manipulator)「觀察名單」,與上個半年度報告相比,此次報告將日本移出,瑞士重新被納入,其他6個經濟體續留名單。這次報告沒有將任何美國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陸美關係越趨對立,西方公司考量地緣政治因素紛紛將業務轉移到大陸以外,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從低成本亞洲國家進口的產品中,陸製產品比重很快將跌落5成以下,是十多年來首見,台灣、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則是受惠國家。
正在日本東京訪問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美國無意使中國與美國或全球經濟脫鈎。此外,她也讚許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談判充滿活力。
中美科技戰的晶片戰場急速升溫,為了反制美國拉攏日本等盟友步步進逼,中國日前鎖定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啟動網路安全審查。業界人士認為,由於中方並未說明美光產品有何國家安全問題,在其舉起網安大棒下,在中國有龐大業務利益的高通、博通、英特爾等美企會否成為下一個目標,引發市場關注。美光表示,正積極與網信辦溝通並全力配合。
中美科技戰的晶片戰場急速升溫,美國正積極拉攏日本等盟友圍堵中國,面對各方步步進逼,中國網信辦31日開出反制第一槍,瞄準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宣布對美光在中銷售產品啟動網路安全審查,31日美股開盤後,美光重挫4.5%至60.33美元。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2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冷戰結束後全球貿易的健康發展,有賴於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系正常運作。美國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發生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前兩大貿易國之間,涉及的關稅規模之大、延續時間之長,超乎想像,導致國際貿易體系和通行貿易規則遭受嚴重衝擊。5年過去了,美國仍沒有停止對中貿易戰的跡象,也沒有回歸貿易自由主義和多邊主義的舉措,這種狀況持續時間越長,對國際貿易體系的破壞程度就會越大。
2023年伊始,當世界的眼球全聚焦在美國貿易、晶片及太空爭霸戰,彷彿世界都只繞著美中兩國跑時,殊不知,卻有一個地方,無畏大國間的烏煙瘴氣,在三年疫情中,默默地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美東時間3月1日在向國會提交的拜登政府《2023年貿易政策議程和2022年度報告》中說,將繼續實施有針對性的對華301關稅豁免程序,並保留在必要時進一步進行關稅豁免的選項。該辦公室表示,拜登政府2023年的貿易議程將側重於在傳統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創建新的框架,並實施現有的貿易協定。
美國共和黨議員今天表示,2022年第1季拜登政府批准價值超過230億美元的許可證,允許企業向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公司輸出美國商品和技術。
半導體生產鏈受地緣政治影響,已出現中國及非中國的兩大體系各自發展,晶圓傳載方案廠家登(3680)卻左右逢源,啖兩大體系晶圓傳載訂單,其中今年又以前開式晶圓傳送盒(FOUP)接單最為強勁,光罩傳載盒亦獲國際大廠擴大採購。家登預期今年營運逐季成長,全年營收及獲利將續締新猷。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周五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暨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會晤,試圖緩解歐洲對《降低通膨法案》(IRA)要求某些產品必須在美國製造才能獲得補貼的疑慮。
隨著服飾和太陽能面板遭到美方的嚴密監控,位在越南的出口商開始尋求確保自己符合美國禁令規定,不得使用來自新疆的原料。
去年美國貿易逆差升破一兆美元,這是新聞,也是舊聞,說是新聞,因為近日外電都說去年美國逆差為9,481億美元,並未上兆,說是舊聞,是因為前年已破兆,去年是二次破兆。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新任主席、共和黨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美東時間1月31日連同共和黨眾議員湯姆·蒂凡尼(Tom Tiffany)提出2023年版本的「中國貿易關係法案」(China Trade Relations Act of 2023),要求廢除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PNTR)地位,以回應中國共產黨針對維吾爾人和其他中亞少數民族的侵犯人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