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美車商的搜尋結果,共103

  • 《國際產業》逼韓國車商快盡防盜義務 美州長聯合告現代汽車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密蘇里州,其內的聖路易斯市於美國時間27日表示,將加入美國多個主要城市的行列,狀告法院現代汽車集團的現代與起亞,都還沒在當地數百萬輛汽車中安裝防盜設備。

  • 特斯拉Model 3入門款 恐丟減稅優惠

     美國為推廣電動車,讓購買民眾每輛取得7,500美元抵減稅額,是車商樂於看到的鼓勵政策。美媒Electrek在24日引述知情者消息透露,特斯拉最便宜入門款Model 3使用中國磷酸鋰鐵電池(LFP)將失去全額抵減資格。

  • 《國際產業》美政府痛批 現代疏於防盜

    美國有22個州的總檢察長,於美國時間20日時,聯袂嚴厲指責車商現代與起亞,希望這個韓國最大汽車集團,能強化車輛防盜的軟硬體設備,避免美國上百萬輛汽車成為宵小眼中的肥羊。

  • 電動車成新戰場!吳子嘉斷言三雄分食大餅 日本恐遭殃

    電動車成新戰場!吳子嘉斷言三雄分食大餅 日本恐遭殃

    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在快速成長,中國大陸龍頭廠比亞迪預估去年大賺170億元人民幣,美廠特斯拉(Tesla)近期則推出一波全球大降價,各家車商也紛紛開始發展電動車車款,未來該領域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資深媒體人吳子嘉2日表示,電動車市場恐將被美、中、歐三雄分食,日本車廠由於起步較晚,可能會在這場競賽中跌到後面去。

  • 拜登「美國優先」惹怒歐盟 兄弟情為這件事爆危機?

    拜登「美國優先」惹怒歐盟 兄弟情為這件事爆危機?

    美國為了強化當地製造業的實力,降低通膨法案對美國製造、使用美國零件、在北美生產的電動車祭出稅務減免與補貼措施,讓歐盟擔心旗下車商的權益受損,並認為該規定違反WTO的規定,美國與歐盟就此事進行磋商,但談判陷入僵局,專家呼籲雙方不應該在此時發生衝突,因為在烏克蘭與大陸問題上仍需要密切合作。

  • 《國際產業》IRA法案發威 樂金化學急赴美設廠

    韓國LG Chem(樂金化學)22日公布,計劃將投資至少30億美元,在美國東南部處於內陸地帶的田納西州內興建電池陰極廠,以就近滿足美國車市對電動車零組件不斷成長的需求。同時,這座新工廠也可為當地創造850多個工作機會。

  • 《國際產業》憂赴美生產成本高 傳CATL投資停看聽

    路透社21日報導,中國大陸電池巨擘CATL(寧德時代),傳出已延宕北美電池廠投資計畫,理由是怕美國新通過的法規中,有關採購電池製造原料的新規定會推升日後生產成本。

  • 《國際產業》缺少電子防盜器 舊現代起亞在美易遭竊

    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22日表示,在統計過2015到2019年式汽車後發現,韓國現代以及起亞在美國的竊盜險賠償金申請,幾乎是所有其它車商的兩倍。

  • 頭條揭密》英女王汽車迷最愛荒原路華 會開卡車修車從未有駕照

    頭條揭密》英女王汽車迷最愛荒原路華 會開卡車修車從未有駕照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後,各國政府、政要名人與國際機構都立即發出致哀電文,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許多全球知名的汽車製造商也對去世的女王表達哀悼,其中原因是伊莉莎白二世可說是全世界最喜愛汽車的國家元首,與這些汽車製造商關係極佳。女王曾在二戰時期軍隊中開過汽車與卡車,並學會修車,她不僅喜愛汽車,更愛自己駕駛,但是她終其一生卻沒有拿過駕照。

  • 新車銷量 6月起可望漸漸美

    新車銷量 6月起可望漸漸美

     本土疫情升溫影響來客買氣,加上上海封控攪局,新車供應斷鏈短缺,5月國內新車銷量差點跌破3萬輛整數關卡,創下近九年同期新低。隨疫情可望逐步緩解,加上國門即將重啟,活絡國內經濟下,車商樂觀買氣5月落底後,6月起將可「漸漸美」。

  • 美國電動車商機 掀台企赴美投資

    美國拜登政府設定在2030年以前將電動車於美國國內新車銷售量之占比提升至50%之目標,資誠(PwC)指出,電動車軟體發展、硬體製造及充電設備之製造與建置,將成為未來5至10年美國產業發展重點,也掀起台灣電動車供應鏈赴美投資熱潮。

  • 《國際產業》赴美掛牌美夢近 越車商VinFast遞件IPO

    越南汽車製造業者VinFast於美國時間7日宣布,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控股公司,已向美國證券管理機構申請IPO(股票初次公開發行),希望能為在美國北卡首座耗資40億美元的大車廠,籌得一些建廠資金。

  • 貨輪海上起火 車市雪上加霜

    貨輪海上起火 車市雪上加霜

     滿載4,000輛歐洲車的貨輪上周在海上著火,導致供應鏈問題雪上加霜。今年1月美國消費者買新車有八成以上須付出超過製造商建議零售價格,這種趨勢短期恐難以緩解。

  • 汽車漲價也搶買 9成購車比標價貴5%

     儘管各大車廠產能漸有起色,但新車及中古車市場供需在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依舊讓消費者喪失議價空間,約有89%的買主最終以高出標價將近5%的價格購車。

  • 車市供不應求 成交價高過標價

    儘管各大車廠產能漸有起色,但新車及中古車市場供需在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依舊讓消費者喪失議價空間,約有89%的買主最終以高出標價將近5%的價格購車。

  • 《國際產業》近百年首見 豐田將成為美國最大汽車公司

    日本豐田汽車很快就會奪走通用坐穩近一個世紀的龍頭寶座,首度成為美國的汽車銷售一哥,再度印證美國汽車製造商在本土市場已經失去主導地位。

  • 攜手歐美日車商 東立 打造電動車專屬港口

     電動車熱預估到2025年將占到國內進口車逾1/3,全台最大成車物流商東立決定超前部署,在台北港打造全球首座電動車專屬港口,東立總經理施皇吉透露,將與奧迪、保時捷等歐、美、日大廠合作,規畫電動車加值運轉整合應用場域,結合電動車與綠電、儲能、電池,預計2025年完成啟用迎商機。

  • 布局APPLE CAR? 鴻海結盟美電動車商

     布局APPLE CAR?鴻海動作連連,1日宣布與美國商用電動輕型卡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除了將認購Lordstown普通股,也規劃拿出2.3億美元(折合台幣約64億元)用以購買Lordstown廠房與設備,協助Lordstown製造電動車,也會運用此工廠設備支援鴻海其他合作夥伴與客戶Fisker公司。

  • 歐盟提案 2035年禁汽柴油車

    歐盟提案 2035年禁汽柴油車

     歐盟14日提案,計畫在2035年底前禁止銷售會產生排放污染的汽油與柴油車,甚至連油電混合車也在禁止範圍內,以加快往純電動車的方向發展。

  • 美電動車產量 遙遙落後歐、中

     國際乾淨運輸委員會(ICCT)日前發布研究報告警告,全球第三大電動車生產國美國的產量進一步落後歐洲和中國大陸。因為歐洲與中國的政策焦點是積極推動內部需求與生產,但美國刺激增產、投資與需求的政策力度卻消退。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